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兩廣添川 為什麽?

兩廣添川 為什麽?

“湖廣填四川”作為壹句民謠,壹直存活在民間,並且頑固地鐫刻在四川人的生命密碼裏。短短五個字,卻是壹條勾起後裔與祖先的血緣之路,通過這條路,後世子孫可以和先祖對話,不管流浪到了哪裏,他們都可以把腳印放在祖先出發的那個原點裏面。

今天的四川人常說的祖上“湖廣填四川”,實際上大都是指的清初四川歷史上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而事實上,對於四川人來說,明初的第壹次“湖廣填四川”同樣重要。只是,今天的四川人常常把兩次“湖廣填四川”加以混淆和重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規模移民的首要條件是遷入地有足夠廣袤的地理空間來容納眾多人口,而兩次“湖廣填四川”的背景,都是因為朝代更替,戰亂不斷,使四川殘破不堪,人口雕零,土地荒廢。因此四川在元明、明清之際具備了接納大規模移民的條件。而這兩次“湖廣填四川”因而也成為四川人口史上的“大換血”,只是,為此,四川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首先,我們需要闡釋壹下“湖廣”的管轄範圍。“湖廣”是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起源於元,固定於明。在元時,作為“行中書省”,“湖廣”的範圍包括現在湖北省武漢附近壹片、湖南全省、貴州省大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廣東省西南部以及海南省,即兩湖、兩廣和海南。從明代至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湖廣”範圍為湖北、湖南二省。雍正元年以降,湖廣行省被分為湖北、湖南兩省。我們現在說的湖廣,即指湖南、湖北兩省,而“兩廣”則是指廣東、廣西兩地。據考證,其實,兩次“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並不完全來源於“湖廣”,還有兩廣、山西、陜西等地的移民。

最早把“湖廣填四川”記錄在文字裏的,是清道光有名的進士魏源(公元1794~1857年)。魏源在《湖廣水利論》壹文中明確地記錄下了這種“湖廣填四川”的說法源於張獻忠殺四川之後,說明到了清初,“湖廣填四川”才成為流行的說法,而第壹次“湖廣填四川”,應該只是對明初洪武年間至永樂年間四川移民的學術上的壹種命名:“當明之季世,張賊屠蜀民殆盡,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後,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當時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謠。

近年,許多學者對第二次“湖廣填四川”已有了壹些比較有價值的研究,然而第壹次“湖廣填四川”還屬於研究的薄弱領域,所以我們有必要在解讀“四川人的來龍去脈”時,對明初“湖廣填四川”做壹些初步的了解。

宋末元初時,四川對蒙古軍隊進行了最頑強的抵抗,所以按照蒙古軍隊的習慣,四川也遭受到了最為猛烈的報復和屠城,人口壹下子由1000多萬銳減到了近80萬!如果考慮到這80萬人中還包括元軍,那麽四川之於宋朝的實際意義只是留下了壹個名字而已。

四川如此慘狀,可以想象中原其他地方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又是壹個怎樣的情形。於是,在明初,壹個叫劉九臯的戶部郎中,上疏朱元璋說:“古狹鄉之民,聽遷之寬鄉,則地無遺利,人無失業也。”明太祖朱元璋采納了他的建議,下令屯田移民,至此全國大規模的移###動開始了。

在這種強制性的政策移民當中,不能不提到壹個詞:解手。今人考證此詞的來源,即是明初洪武年間的全國大移民。有這樣壹則民間故事,說是明初洪武年間,朝廷強制性移民,官兵為了防止移民逃跑,就把他們捆綁起來上路。捆綁兩條胳膊叫大綁,捆綁壹條胳膊叫小綁。不僅如此,怕他們帶綁逃走,還要把捆綁起來的人用繩子連在壹起,才押解上路。許多人連在壹起,要動都動,要停都停,壹個人要動,牽扯很多,誰也逃不脫。對押解的官兵來說,自然省事,但卻苦了捆綁的移民。最麻煩的是大小便。為了表達清楚意思,話很長,比如壹個人要大便或小便,首先得報告,說:“報告大人,請讓大家停住,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小便。”人數多,路上解繩子的次數也多,官兵也覺得麻煩,但這個辦法是不能改變的,到後來,簡化得就剩下幾個字了:我要解手。說者簡單,通俗易懂,聽者也能明白。直到後來定居下來,這個說法也就成了習慣用語,也就是說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四川、河北、河南、山東等許多地方稱上廁所還沿襲這樣的說法。至於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有解大手(大便)、解小手(小便)的區分說法,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和其他壹些省份不壹樣的是,四川人很多都還這樣認為,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被捆著,胳膊麻木而習慣了後,移民們大多養成了背著手走路的習慣,所以今天的四川人老壹輩們還喜歡背著手慢悠悠地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