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給我壹篇論文,論 丹江口大壩增高對地理位置有什麽影響 (最少八百字)

給我壹篇論文,論 丹江口大壩增高對地理位置有什麽影響 (最少八百字)

丹江口工程不僅是漢江流域上的壹座最大的水利工程,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興建的“五利俱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伴隨著***和國的腳步,從1958年開始建設到世紀之末,已走過了41年的風雨路程,經受了壹次又壹次的嚴峻考驗,發揮了壹次又壹次的巨大作用。這種作用,是其他水利工程不可替代的。今天,站在世紀之交看丹江,重新認識丹江口工程,對丹江口工程進行再評價,對我們運用好這個工程,發揮好它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漢江是長江上最大的支流之壹,位於長江以北,全長1577公裏,流域面積15.9萬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入江水量554億立方米。流域內年平均降水量800~1100毫米,5~10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5%。受東南季風影響,7~9月份經常發生暴雨,容易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漢江中下遊是湖北省的重要糧棉基地之壹,但洪災頻繁。據資料記載,從1822年至1955年,幹堤或主要支堤潰口的有68年,約為2年壹潰。防洪減災是治理漢江的首要任務,而丹江口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漢江的首要工程。 丹江口大壩位於漢江上中遊交界處,控制漢江流域面積60%,多年平均入庫水量389億立方米,占漢江水量的70%。按流域規劃及1958年批準的建設規模是:壩頂高程175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70米,相應庫容290.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80~110億立方米,可解除漢江中下遊相當於1935年百年壹遇的洪水災害。1966年經國務院批準,大壩工程采取分批建設方式,完成了第壹期工程。初期規模壩頂高程162米,正常蓄水位157米,相應庫容174.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56億~78億立方米,與原批準的建設規模相比,水庫調蓄能力降低,中下遊防洪標準只能達到20年壹遇,對防禦特大洪水仍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水庫防洪調度中明確規定:6月21日至8月20日汛限水位為149米,9月1日至9月30日汛限水位為152.5米,10月1日起允許逐步蓄至157米。 從大壩1967年下閘蓄水至1998年這32年的運行來看,丹江口工程在防洪、發電、灌溉、通航、養殖等五大效益中,都發揮了顯著的作用。防洪:攔蓄洪峰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67次,累計減少淹沒耕地93.5萬公頃,匡算減免損失達222.75億元人民幣。發電:累計發電量1028億千瓦時,創發電產值81.2億元人民幣。灌溉:引水總量129億立方米,累計灌溉面積185萬公頃。航運:累計過壩次數3084次。養殖:庫區年捕魚量已達1000萬公斤以上。在五大效益中,以防洪效益最為顯著,從這壹點來說,丹江口工程的公益性是第壹位的,社會效益是首位的。 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發生了自1954年大水之後的又壹次流域性大水。作為主要支流的漢江,7月4日至16日,上遊平均降雨量134.3毫米,致使7月11日入庫洪峰流量達到14300立方米每秒,總洪量46億立方米,經丹江口水庫攔蓄,削峰率87%。8月份,丹江口以上流域平均降雨量251.7毫米,為多年平均值的1.91倍,入庫總水量110.7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值的2.3倍。月內,丹江口入庫洪峰流量大於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計3次,最大洪峰流量18300立方米每秒,經丹江口水庫攔蓄,削峰60%~93%,最大下泄流量僅1780~5710立方米每秒,甚至有60小時減為1000立方米每秒。8月中旬,漢江全流域普降大到暴雨,16日丹江口入庫流量18300立方米每秒,丹江口至鐘樣區間又發生洪峰流量8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此時,長江第六次洪峰來臨,武漢關水位已高達28.9米,漢水入江受阻而宣泄不暢,造成下遊水位上漲,防洪形勢非常緊張,丹江口水庫調度運用也處於艱難狀況,按照規程調度應加大下泄量,以騰出庫量攔蓄第三次洪峰,但為減輕下遊防洪壓力,漢江集團公司積極與湖北省防汛指揮部協調配合,勇擔風險,緊鎖閘門長達96個小時,成功地實現了漢水第三次洪峰與長江第六次洪峰的錯峰。丹江口水庫於8月15日奉命關閘停止泄洪,致使庫水位於19日達到154.65米,超汛限水位5.65米,超蓄洪水2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只剩下17億立方米,這是丹江口水庫首次在汛期大幅度超高蓄水,承擔了大壩在高水位運行下的巨大壓力。當時中下遊控制點皇莊流量是9280立方米每秒,仙桃以下洪峰流量為5320立方米每秒,而位於漢江中下遊杜家臺民垸的部分群眾已經轉移,做好了分洪的準備,但由於丹江口水庫的有效調節,避免了杜家臺的分洪,保證了下遊幹堤的安全,僅此壹次的直接經濟效益就達到9.43億元。 如果沒有丹江口水庫攔蓄,8月份洪水在中下旬全部通過漢江河槽宣泄,加上丹江口至皇莊區間約8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泄入,皇莊自然流量將有可能達到25000立方米每秒,按漢江防洪規劃,皇莊河段流量超過21000立方米每秒時,就需用民垸分蓄洪,至少小江湖、鄧家民垸要配合分洪,僅此壹次,分洪損失即約3億元(按1990年水平)。下遊沙洋新城河段將持續出現18400~19000立方米每秒的穩定流量,在東荊河自然分流4200立方米每秒的情況下,澤口以下河段幹流流量仍有14000~15000立方米每秒,仙桃段以下僅能安全通過5000~9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即使在杜家臺分洪的情況下,仙桃以下幹流洪峰量仍高達9000立方米每秒,而當時漢口的最高水位為29.43米,此時漢江匯人長江的洪水只有6300立方米每秒,如再增加3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通過漢江河槽下泄,將提高漢口水位0.3米,則漢口水位就可能接近或超過1954年最高水位29.73米。這裏不談對漢江幹流堤防的壓力和是否能保證幹堤安全的重大問題,僅就由於丹江口水庫所發揮的重大攔蓄削峰作用,對緩解長江中遊特別是武漢河段的洪水壓力這壹重大貢獻是難以用數字來表達的。1998年汛期,丹江口水利工程為減輕漢江中下遊和武漢的防洪壓力,先後攔蓄漢江7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5次,累計攔蓄洪水的總量約75億立方米,這個數字相當於湖北省公安縣分洪區進洪容量的1.5倍,由此可見丹江口水利工程在去年汛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縱觀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從下閘蓄水運行以來32年的歷史,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明顯的特征: 壹是防洪的社會效益顯著。自1973年丹江口初期工程建成後,漢江中下遊形成了以丹江口水庫為主體,和兩岸堤防、杜家臺分洪工程、中下遊臨時分蓄洪民垸組成的防洪體系,初步緩解了武漢市及江漢平原受洪水嚴重威脅的被動局面。其初期工程自1967年蓄水以來,***攔蓄入庫洪峰流量大於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67次,有38次削峰率在50%以上,其余洪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削減,避免了10次民垸分洪,減少杜家臺工程分洪17次。1983年,漢江流域發生了約40年壹遇的洪水,經丹江口水庫與杜家臺分洪區部分分洪民垸聯合調度運用,保證了漢江平原的安全,累計減少淹沒耕地560萬畝,近百萬人次免遭洪災。在確保漢江中下遊和武漢市的安全中,丹江口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減災作用。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曾被水利專家稱為綜合效益最好的壹座水庫工程。 二是所處的地理位置重要。丹江口水利樞紐地處鄂西北漢江與丹江的匯合處,不僅是中線南水北調工程理想的水源地,也是漢江的控制性工程,對於漢江中下遊的防洪乃至長江的防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拿它的壩頂高程162米來說,海拔水平面比華中地區高出130多米,相當於40多層樓房的高度,對漢江中下遊1300萬乃至武漢市的800多萬人民來說,就好像懸在頭頂上的壹“盆”水,壹旦出現險情,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筆者認為從防洪的角度來看,完善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也是必須的。 三是發展前景廣闊。丹江口水庫曾被不少水利專家認為是中線南水北調理想的水源地,如果大壩加高到完建高程176.6米,不僅水庫蓄水容量可增加到30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向北方調水150億立方米,而且可以使漢江中下遊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壹遇。從長遠來看,丹江口大壩加高,能實現三個有利於:壹是有利於漢江防洪,二是有利於南水北調,三是有利於黃河調水。黃河流域近幾年頻頻斷流,已經向人們敲響了水資源短缺的警鐘,而丹江口大壩加高,可以實現從漢江調水入黃河的願望,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解黃河斷流之危。 按長江水利委員會可行性研究報告,丹江口大壩加高的主要工程量為土石方挖填621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120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6000噸。根據1992年調查資料,庫區需動遷移民22萬人,淹沒耕地23.5萬畝,按1995年物價水平靜態投資73.48億元,工期6年。完建丹江口大壩所用資金與漢江中下遊堤防加固和民垸建設所用資金相差不多,若確定先完建丹江口工程,加大水庫調洪作用,則漢江中下遊堤防設防標準可按照1964年型洪水(20年壹遇)設置。如果不再完建或較長時間後再完建丹江口工程,則漢江中下遊的堤防及分蓄洪設施不僅只按1964年型洪水標準加固加高,還要按我國主要江河的防洪標準設防,這樣,投入資金更多。所以,在完善漢江中下遊防洪體系中,先實施丹江口大壩加高的方案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況且丹江口大壩也是我國目前唯壹壹座沒有完建的大型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