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西焦的西焦村的歷史

西焦的西焦村的歷史

:關於西焦的由來,當地流傳著兩種比較大的說法。 元末明初,由於頻繁的戰亂和繁重的徭役,加上連年的天災,使河北壹帶的人民生產嚴重摧殘,河北人口因死亡,充軍,逃匿,流散的大減,村莊蕭條,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京地千裏無人煙”的荒涼景象,朱元璋立國後,為了盡快恢復生產,發展畿輔要地的經濟,在洪武二十年(1384年)下詔“遷山西澤.潞二州之民無國者,往彰德,真定,臨度,歸德,太康等處閑曠之地,令自耕種”,朱棣稱帝後,遷都北京,這時也曾陸續從江西,山西,大漠(內蒙古壹帶),山東等地多次向河北遷民,在明初的大規模遷民中,山西向河北移民最多,故石家莊壹帶,有許多村民自稱“祖籍山西洪桐,明初遷民即河北”。據史料記載,洪武,永樂兩帝期間,都曾在洪桐縣廣濟寺“設局駐員”,成立專門的遷民管理機構,永樂14年(1416年)。明成祖朱棣令遷山西民於真定,晉州,蒿城等地屯田,永樂15年山西平陽.大同.蔚州.廣靈等地之民,遷於河北中部各縣,那時被遷之民,均以縣為單位集中到洪桐,登記造州,發給“憑照,資川”,然後編隊遷居,當時遷民來到河北,除了少數人民歸有的村莊與當地人雜居外,多數是按縣分村建屯設寨另立新村,因此有些新村甚至保留了移民原籍的村名,據調查,石家莊郊區113個村寨,明初遷民的就有東焦.西焦.馬家莊.孔寨.譚村.王村.槐底村等十幾處,如槐底村就是村民為紀念從大槐樹底下集結而來取名槐底。至於西焦村名來歷,據其村宋自修先生說,他早年在山西工作時,曾經到洪桐縣考察,在該縣西南方向也有東西南北焦,不知是否巧合,還是該地移民仍用了原籍的村名。其村也有人曾經到山西尋根問祖,並曾經在祖先牌位前焚香祭拜。

以上這兩種說法,雖對村落的興建過程的描述不盡相同,但二者均公認,西焦是明初山西向河北大移民時期新建的村落,其建村時間大致可敲定在明洪武年間,即公元1384年前後,距今六百余年歷史。

在這裏我不得不提壹下給我們調查很大幫助的盧老先生,他是科協的退休幹部。其實我們只是帶著既定的任務去做考察。而老先生及其他幾位有遠見的老人(我們未能見到)已經感到了某種憂慮,我曾直言不諱的跟他說,我以前到過槐底村調查,那裏的村民大部分不喜歡被稱為城市人,似乎更寧願過農村人的生活。然後我問他,他們村民態度如何,我還告訴他這也是我們調查的壹部分內容,老先生起初沒有說話,後來他告訴我,現在村裏大部分年輕些的人都很忌諱外面的人把他們叫做農村人,就連現在的村名都已經改成“城市花園”了。現在他們的戶口實際上都是城市戶口,然後他拿出壹個幾頁的小冊子要我看,那是他和另外幾人起草的壹份名為《話西焦》的書的序言,大意是為了防止村子歷史文化的消失,趁還有幾個熟悉村子歷史的老人健在,抓緊搜集資料,寫壹本書,以教育村裏子孫,可是這本書從2002年開始起草,到現在卻已擱置,大概是缺乏壹些必要的準備吧。老先生很是嘆息,但是他說總會重新開始的。他還拿出了好多資料要我們看,有他及其他人謄抄的碑文,有解放前的村子的平面圖,我看了,那時村子面積很大,耕地大約有兩千三四百畝地,當時村裏有很多廟,比如皇姑廟,武仙廟,關帝廟,三官廟,老祖堂,全神廟,五道廟,送子老母廟,盧氏家祠,龍王廟,觀音菩薩廟。(關於西焦的廟宇與碑文,王貴會在後面的小節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