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總結

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某壹時期、某壹項目或某項工作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和評價,以肯定成績、取得經驗、找出差距、吸取教訓和壹些規律性認識的書面材料。可以明確下壹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率。是時候寫總結了。怎麽寫總結才不流於形式?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2021年度創建生態示範區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參考,希望對妳有幫助。

2021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總結;1的第壹和第二個十年的工作完成情況。

(1)以創建生態示範區為目標,狠抓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落實。壹是加強規劃引導。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全區實際,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以發展技術含量高、起點高、環保基礎設施標準高、經濟效益高的項目為重點,經過認真調研分析,將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十壹五”規劃,明確了生態示範區建設的目標任務。二是在分析20xx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預測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突出新農村建設、項目建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發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年度主要調控目標,科學合理編制20xx年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經區人大審議通過後印發實施。目前,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進展順利。截止10年末,轄區工業總產值達到357654.38億元,同比增長12.75%;轄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4.38+0.29億元,同比增長654.38+05.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8萬元,同比增長18.57%;轄區固定資產投資28.49億元,增長33.53%;其中,地區固定資產投資1.708億元,增長37.57%;大口徑財政收入301.96億元,增長52.4%;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3558萬元,增長15.9%;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元和7055元,分別增長8.05%和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6億元,增長12.05%。三是突出目標,突出重點,將生態示範區建設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制定20xx年全區經濟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和經濟責任書,明確各經濟部門、鎮(開發區)、工業園區年度經濟責任目標和工作重點。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加快生態示範區建設。今年,我局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循環化”原則,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全區循環經濟發展,有力推進了生態示範區建設步伐。壹是積極爭取投資,實施農村沼氣國債項目,以“壹池三改”推進戶用沼氣綜合利用。今年,* * *完成投資700萬元,建成“壹池三改”20xx戶。二是重點建設汙水回用、節能環保石灰、廢物資源化、造紙黑液處理、城市天然氣工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程、煙氣粉塵治理等循環經濟項目,力爭到年底,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8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第三,積極推進飼草-肉牛-沼氣-沼肥、肉牛-屠宰-加工(牛肉、食品加工、制革、骨制品、生化制藥)、煤-電-粉煤灰-新型墻體材料三大產業鏈建設。四是培育以企業和二十裏工業集中區、農村節能住宅、城市再生水回用和垃圾處理、生態移民和旅遊資源開發等四個方面為重點的循環經濟示範點,力爭在全國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縣(區)。

(3)加強項目節能管理,確保項目建設健康順利進行。在項目建設中,我局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壹系列政策措施,嚴把項目準入關,將能耗標準作為項目審批核準的強制性門檻,從源頭上遏制高耗能項目的發展。同時,註重項目的科技含量和環保意識,停止了壹些高汙染、高能耗項目的引進,從源頭上控制汙染,確保了項目建設在全區的順利實施,有力地推動了生態示範區的創建。截至10月底,全區已實施總投資50萬元以上建設項目204個(含16個前期項目),開工181個,竣工102個,全年累計完成投資1557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08個。列入全區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120個項目(含16個前期項目),已建成45個,開工98個,年度累計投資11.61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0.7%,同比增長65438。

(四)圍繞產業政策導向,積極爭取和引進節能項目資金。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加大對節能項目的支持力度,規劃了壹批符合國家節能要求的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投資。全年,* * *向省發改委申報投資項目55個,總投資654.38+0.649億元,計劃申請投資654.38+0.2億元,涉及城市基礎設施、企業技術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公檢法、社會事業等。已到位4375萬元,占區下達5000萬元的87.5%;其中平涼市集中供熱20xx萬元,甘所公路1280,趙茜公路500萬元,生態移民1130萬元,其他項目資金307萬元。

二。20xx年的工作計劃

(壹)做好創建綜合目標計劃。在客觀分析20xx年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創建生態示範區的實際,認真領會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區第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當好排頭兵、創壹流”的總體要求和20xx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 明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編制發布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2)進壹步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依托我區資源優勢,註重項目建設的科技含量和環保意識,調研論證壹批支撐和帶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項目。不斷規範項目管理,促進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達到39億元,其中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達到20億元。

(3)積極爭取引進生態項目投資。壹是在爭取平涼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玉馬路等上報項目投資的基礎上,加快水庫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鄉鎮衛生院建設、村級組織場館、太統林場生物質能源擴建等項目前期工作進程,力爭年內下達投資計劃。第二,積極捕捉國家和省的投資政策信息,然後申報壹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的項目,多方爭取投資。通過以上措施,確保年內通過發改渠道完成投資5000萬元以上。

(四)加強節能監督管理。壹是加強節能指標管理。按照國家和省節能工作要求,探索建立將能耗指標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制度,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分解到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二是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將能耗指標納入年度考核體系,作為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的跟蹤、指導和監督。

2021 2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總結。生態農業建設工作概況

延平區位於福建北部,閩江幹流源頭,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於東經117 50 '-118 50 ',北緯26 15'-26 51 '之間。

20xx年6月5日,國家環保總局批準南平為全國第六批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城市。項目獲得國家批準後,延平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成立了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據全區統壹部署,區農業局調整工作重點,把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作為全區農業戰略的壹項重要工作,制定了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生態農業建設目標,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促進了延平區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區的目標已經全面實現。目前,全區城鄉居民生態意識普遍增強,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農業種植結構得到調整優化,特色農業優勢產業逐步形成。農業生產由過去單純追求數量向質量效益和循環農業轉變,生態農業成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生態農業建設的基本成就

1,生態農業示範區指標創建任務全面完成。全區生態農業五項考核指標全部達到考核驗收標準。20xx年稭稈利用率為98%,比20xx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率為81.6%,比20xx年提高了10.6個百分點。農藥施用強度為每公頃3.32公斤,比20xx年降低0.48公斤。農膜回收率94%,比20xx提高3個百分點。化肥施用強度為257kg/ha,比20xx低1kg。通過農業生態示範區建設,我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區積極開展中低產田(田、園)改造和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既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又提高了我區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成立以來,全區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500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900畝。依托“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的實施,我區加快了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截至20xx年底,全區已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6921座,配合畜禽汙染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72座,總容積8.94萬M3,生態家園示範村3個,100座沼氣池“養豬”的行政村20個。

2.生態農業新格局已經形成。圍繞創建目標,近年來,我區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產品和綠色食品,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建立農產品檢測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初步形成了全區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新格局。壹是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區建立了7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其中,省級4個,分別是坎下果場350畝柑橘省級標準化示範區;王臺鎮200畝省級“壹村壹品”無公害翠冠梨標準化示範區;夏道鎮羊頭800畝省級標準化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大恒鎮和意大利省級杏鮑菇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太平五峰果場1500畝,有雪橙、臍橙、夏橙標準化生產市級示範區1個;區級示範區2個,分別是陽侯鎮大堰村壹品崗果場1000畝區級無公害優乃、黑裏示範區;西秦沙溪口水果協會20xx畝區級無公害柑橘示範區。二是組織制定了主要農產品生產標準。有兩個既定的農業標準,即柑橘和翠冠梨。三是建立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截至20xx年底,全區已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6萬畝,完成農業“三品”認證33個。3、農產品檢測體系逐步形成。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壹是制定了《延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延平區治理“餐桌汙染,建設放心食品工程”規劃》等壹系列重要文件,引導農民發展優質、衛生、安全的農產品,加強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質量監管。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20xx年,成立延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開展農產品產地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初步形成了農產品生產源頭環節監管。特別是20xx年國家實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極大地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力地推動了綠色農業的發展。

4.農民的生態意識進壹步增強。廣泛開展生態農業宣傳教育活動,增加農業信息服務。建立延平農業信息網站,形成以“969155”農業服務熱線為主體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開通“969155”農業服務熱線,更好地為農村、農業、農民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延平區農業信息網站聚焦我區生態農業發展,推廣生態技術,開展生態農業信息指導,增強農民和生態意識。同時,我區還積極實施依法護農行動,保護生態農業。幾年來,* * *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1.200余人次,檢查農業投入品網點1.70余個,立案65起,挽回經濟損失630萬元。從而有效打擊了危害農業銀行的做法,凈化了農資經營環境,從源頭上保障了農業生產投入品安全,有力推動了我區農業生態示範區建設。

5.生態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在生態農業示範建設中,我區既強調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非常重視生態農業的經濟效益。針對延平農業實際,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生態農業建設的立足點和根本目標,使農業主體農民自覺參與生態農業建設,把生態農業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到20xx年,農業總產值將達到29.3億元,比20xx年的654.38+6.05億元增加654.38+3.25億元,增長82.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5560元,比20xx年的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長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計劃,明確目標。根據延平區生態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編制了生態農業示範區子規劃。針對我區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系統現狀,提出了生態農業建設的目標和農業發展模式,確立了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區和農業廢棄物處理工程等生態農業建設項目,制定了生態農業建設的保障措施。

2.建立機構,落實責任。為做好我區生態農業建設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態農業實施領導小組,由局壹把手任組長,分管局長任組長,局相關業務科室細化落實,落實生態農業建設。

3.抓壹些示範,樹立榜樣。抓好示範點和農業項目,樹立典型,以點帶面,輻射全區,是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方法。通過調查研究,我們選擇和建立了壹批生態農業建設示範點。全區已建和在建生態農業示範項目12個,總投資15萬元。

4、科技支撐,資金投入。我區采取農業綜合措施,實施科技服務行動,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提高科技應用和創新能力。通過選擇抗病品種提高農產品質量;推廣健身栽培,實行輪作,提高作物抗性;通過科學施肥,實施配方施肥,稭稈還田,培肥地力,科學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土壤汙染;通過合理科學用藥,保護和利用天敵,增加生物農藥比例,減少傳統農藥用量,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控制農村面源汙染,減少對農產品的直接汙染。實施農業豐收計劃、沃土工程、農村能源沼氣工程等。,推廣無公害生產、節本增效、設施栽培等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通過送科技下鄉、建立示範片、推廣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和農藥、開展農業技術服務等,提高了生態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同時,積極爭取支農資金,加大農業投入,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開展土地整理,改造中低產田,建設農業示範區,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農業發展後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工作經歷和經驗

在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區的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發展生態農業示範區是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造福當代、造福子孫的重要事業。目前,我們剛剛邁出了重要的第壹步,實現了階段性目標。下壹步,我們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壹步調整優化生態農業建設布局,突出綠色農業主題,以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品牌、綠色技術、綠色環境為重點。

1,發展綠色生產,積極推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做大做強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實施優勢農產品優勢戰略,組織優勢農產品布局規劃,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發展壯大我區水稻、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導產業。優化農產品結構,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增強主導產業發展潛力和抗市場風險能力。

2.拓展綠色營銷,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水平。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幫助和壯大全區現有的省、市、區三級農業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經濟區建設的優惠政策和我區作為海西經濟區綠色腹地強中心的發展機遇,精心選擇壹批有前景、有效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進入農業產業集中區統籌發展,努力培育壹批農業產業化特色龍頭企業。同時,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3.打造綠色品牌,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壹是加快主導農產品標準制定,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抓緊制定品種、生產、加工、儲運等壹系列成套標準,形成覆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並與國際接軌的農業標準體系。在全區建立農業標準化推廣示範區,實現以標準化組織生產、評價質量、規範流通、引導消費、促進出口的目標。二是以農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管理為重點,積極開展綠色農產品質量認證。第三,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建設,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

4、推廣綠色技術,加強農業科技服務,不斷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壹是加快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逐步建立公益性綜合服務組織與市場化專業服務組織相結合的多元化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三是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認真實施農業信息“村村通工程”。四是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圍繞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每年舉辦新型農民培訓100人次以上。同時,不斷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方式,通過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努力提高農業技術的可得性和普及率。

5、改善綠色環境,加大農村沼氣推廣力度,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把發展農村沼氣作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出發點和結合點,按照因地制宜、全面推進的原則,開展以沼氣為紐帶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生態農業示範村建設,進壹步提高生態農業建設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促進我區農業結構合理化、技術生態化、工藝清潔化、產品無害化,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