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全球化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什麽影響?

全球化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什麽影響?

全球化是壹個煽動性的詞。倡導者希望它能給整個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繁榮;批評者斷言,它將給發展中國家帶來貧困、戰爭甚至文化滅絕。什麽是全球化?我們真的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嗎?全球化在過去給我們帶來了什麽?

什麽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壹個過程,意味著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流動突破了地域和國界的束縛,影響著地球每個角落的生活。全球化還包括人員的跨境流動。人的流動是物質流動和精神流動的最高融合。

科技進步是壹切社會變革的動力,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是全球化的支撐。交通的進步促進了人和物質產品的全球化,通訊的進步促進了精神產品的全球化。當然,這兩種技術的作用往往是不可分的。互聯網可以調動資本,航船也可以傳播精神。

拋開技術進步的因素,全球化是資本的全球化,也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即利潤至上的全球化——馬克思在150年前就論述過全球化的本質。除了戰時,資本在全球瘋狂追逐利潤,壹天24小時,樂此不疲。因此,迄今為止的全球化體現為市場經濟體系在全世界的擴展。全球化的所有其他方面,包括國際* * *資本主義運動,都源於資本的全球化。如果說世界市場的擴張是不可避免的,那麽全球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全球化影響著地球每個角落的生活,人們當然希望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全球化的復雜性在於,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四類變量是無限的。既然人不能預測所有的變量,那就只能靠意識形態來決定自己的立場。

對許多支持者來說,全球化是壹種基於世界和諧理想的意識形態。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場規律”,順應歷史潮流。對許多反對者來說,反全球化是壹種基於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識形態。反全球化就是反對擴大貧富差距,反對霸權。思想傾向是人的本性,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但是,我在這裏不想談意識形態,我只想談事情。

我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化?

帝國時代的全球化是否比美國時代更糟糕?如果說麥當勞和肯德基能體現全球化的話,上個世紀中餐廳登陸全球,現在的知名度遠沒有美式快餐那麽高。我懷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脹的“新聞界”誇大了。

目前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快速進步造成的,交通技術並沒有很大的進步。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以船舶、鐵路、汽車、飛機為代表的交通運輸技術發生了質的飛躍,國際間的人員和物資交流呈幾何級數增長。那時候移民容易,移民管理不嚴格,護照可有可無。就是那個時候,美國開始到處是移民,也就是那個時候,中國人開始穿西式的衣服,改用西式的筆墨,扛槍,住洋房,用洋火柴,做洋釘,去南亞,去西方,去東方。

就算是資本流動,恐怕也未必能遠離舊時代。100年前,中國很多人在外國人開的銀行存錢、取錢、借錢。當時,貨幣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資本輸出被列寧視為傳統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征之壹。據說,今天的全球化反映在“金融資本”以驚人的規模流動。每天有超過654.38萬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場上賭博和投機,全球“熱錢”每年高達400萬億美元。但這意味著什麽呢?今天的國際貿易額只有8萬億美元。國際金融賭博會影響全球每個角落的生活嗎?資本是經濟三要素之壹,其根本意義在於促進勞動和生產資料組合的效率。然而,用於國際賭博的“資本”促進了多大的效率?全球化的支柱是工商資本,而不是“賭博資本”。

電的使用,廣播的興起,電話的出現,新聞出版的普及,乃至後來的電視時代,以上任何壹種通訊技術的進步,意義可能都不會比互聯網小。所以,過去精神產品的全球化不亞於今天,精神產品的多樣化不亞於今天。否則,民主思想,* * *生產者的思想,甚至其他各種意識形態,怎麽會在19和20世紀的世界範圍內傳播呢?除了龐大的“金融資本”,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還體現在互聯網的繁榮和普及上。互聯網使信息傳遞快捷方便。但有信息顯然不等於有知識,信息的增加不壹定增加思想的多樣性。今天美國人的觀念不比越戰,也不比印度。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概念並不壹定比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更多樣化。和今天的大學相比,20世紀20年代的北大不是思想多元化多了嗎?當然,現在中國人的概念比20年前更加多元化,但這不是互聯網的結果。

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持續了80年,切斷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使冷戰後恢復的國際交往顯得突然而新奇。我不是歷史學家,但如果壹個歷史學家告訴我,在上個世紀和上個世紀初,人、物、資本、精神的國際交流比今天更高,我也不會驚訝。

當然,我並不是說未來的全球化不會超越過去的全球化。

全球化帶來了什麽?

無論我們是否處於前所未有的全球化進程中,過去的經驗都是有啟發性的。全球化的歷史經驗可以分為四類:道德問題;收入問題;趨同與趨異;國際主義和民族主義。全球化的以下四個特征與這四個問題相對應。

1.沒有法治和道德的全球化。任何壹個國家內部的市場化都是隨著法律環境的逐漸成熟而成熟的。但國際市場化不是在法治下進行的,不可能“成熟”。只要沒有世界政府,國際市場的所謂法治根本不可能。當立法、司法、執法都是壹家的時候,只有理想主義者期待公平,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從不公平中獲利的國家才談國際秩序有多公平。沒有法治的全球政府,所謂的“全球治理”就不可能是體現國際正義的治理。

2.不可預測的國家利潤和損失的全球化。很難抽象地談論在全球化中獲得或失去的條件。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有可能受益,都有可能受害。傳統中國被全球化打敗,但也從全球化中迅速崛起。大英帝國在全球化中崛起,也在全球化中衰落。目前,盡管美國壹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它卻傾向於對全球化漠不關心,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了代價。

3.刺激追求差異的全球化。全球化造成的“趨同”是表面的,但全球化造成的“分化”是深刻的。追求差異是全球化時代最深刻的特征。全球化的資本毫無人性可言。它帶來激烈的社會變革,刺激各種意識形態的興起,也必然伴隨著社會群體、意識形態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激烈沖突。過去,全球化帶來了繁榮與進步,帶來了大革命、內戰和“世界大戰”。

4.促進民族主義和國界的全球化。毫無疑問,現代的各種國際主義都源於全球化。但是,全球化帶來了更強烈的民族主義,護照和海關,人員交流的壁壘,“神聖”的國界,更先進的武器和更強大的國防。在過去的全球化中,民族主義尤其是民族主義取得了勝利,而不是國際主義。今天,我們看到“歐洲合眾國”理論的興起、歐洲貨幣的使用、歐洲邊界的鞏固、歐洲海關的建立和歐洲防務的統壹。是什麽刺激了這種新的“西歐民族主義”?美國、日本、西歐...哪個還在說國際主義?當人們已經把邊境安全的戰場延伸到外太空,誰能說全球化摧毀了國界?曾幾何時,為全民歡樂而設立的奧運會和世界杯,實際上成了民族的競技場,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甚至成了民族國家內部競爭的資本。

結論

為了“經濟利益”,人們從廣闊、分散、自給自足的鄉村搬到了城市。他們比鄰而居,相依為命,但只有斤斤計較,互相競爭,互相爭鬥,才能生存。城裏人看起來沒什麽不同,但每個人骨子裏都在尋找不壹樣的東西。只有與眾不同,才能在生存競爭中脫穎而出。殘酷的市場競爭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漸變成了缺乏道德和正義的人。他們崇拜資本帶來的壹切“文明”,或者說他們根本就崇拜資本本身。人們自然忘記了阿富汗窮人的生活和世貿中心的窮人是平等的。他們會為紐約2000多個“文明”的生命點上蠟燭,卻絕不會想到為阿富汗4000多個“野蠻”的受害者燒香。人類可以公開宣稱自私和弱肉強食是他們的天性,可以導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樣的人類不得不用鋼鐵防盜門代替分隔家庭的柵欄,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代替調解鄰裏糾紛的長輩。當貧窮而遼闊的地球村變成繁榮而狹小的地球村,各自的“國家利益”自然成為國際關系的最高準則,武力自然成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