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從赫章可樂等處考古遺址,看漢代夜郎人的生活日常

從赫章可樂等處考古遺址,看漢代夜郎人的生活日常

前言:夜郎是戰國時代至西漢時出現的壹個古國,據考證,其大概位置位於今四川省、貴州省、廣西省和雲南省的部分地區。 在《史記·西南夷列傳》和《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關於夜郎的記載本就已是寥寥數筆。夜郎亡後,史籍中關於夜郎地區的記載更是銷聲匿跡。 神秘的夜郎文化,有如壹顆流星,在中國歷史的天空中壹閃而過後即歸於沈寂。 古夜郎的人們生活狀態是怎麽樣的?在史籍中,我們很少能找到答案。幸運的是,考古出土的文物彌補了這壹遺憾,或許能在壹定程度上解答這個千古之謎。 夜郎國的大致疆域 兩漢夜郎地區「 ”漢夷”雜處 西漢時,中原人已對夜郎國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巂、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裏。——《史記·西南夷列傳》 在《史記》中,司馬遷系統地介紹了漢朝西南部的各個少數民族部落,其中夜郎是最大的壹個國家,其社會生產方式為農耕,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貴州省陸續發現大量的漢墓,分布地區主要在兩大塊:壹是現今清鎮、平壩和安順壹帶;另外就是現今赫章可樂壹帶。 赫章可樂漢墓遺址 上述兩處漢墓有稍許不同,前者多漢族式的墓葬,後者則兼有當地土著的特色。 清鎮、安順、平壩壹帶漢墓的主人多為郡縣制的官吏、牂牁郡和犍為郡的漢族士兵以及遷徙定居於此的漢族豪族。他們仿效中原漢族的墓葬制度,墳墓上有封土,隨葬品有漆器、銅鏡、帶勾、刀劍、燈、甕燈等日用品和中原通行的貨幣五銖錢。 專家推測,清鎮、安順、平壩壹帶,可能就是漢代牂牁郡的主要範圍。該地區地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適合發展漢族的農耕經濟,因此漢族移民較多,墓葬形式帶有濃厚的中原風格也是自然之理。 漢墓墓葬中的磚飾 在赫章可樂,曾出現壹塊瓦當,上有銘文「 ”建始”二字,「 ”建始「 ”是漢成帝的年號,可見至遲到西漢後期,漢族勢力已經滲透到赫章壹帶。 瓦當在漢朝壹般用於官署等級別較高的建築,因此有專家結合文獻資料推斷,可樂地區可能是西漢犍為屬國漢陽縣的治所。 另外,該地區的墓葬形式兼有漢族和少數民族風格,這說明當時漢陽縣是「 ”漢夷雜處”,官吏和兵士自然為統治者,廣大的少數民族為被統治者。 綜上可知,兩漢時的夜郎地區存在著「 ”漢夷雜處”的情況,因此墓葬也呈現兩種不同的風格,他們互相融合,反射出獨特的夜郎文化。 之所以用這麽壹大段文字來說明兩漢時夜郎地區「 ”漢夷雜處”的情形,是為了將夜郎地區的漢族墓葬和土著墓葬區別開,方便下文專門介紹夜郎文化。 下面我們結合考古發掘出的文物,看夜郎人的生活日常。 從考古資料看古夜郎人們的生活日常 1、夜郎人的形象。 關於夜郎土著的形象,其實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所體現。 諸葛亮征南中,當地土著士兵通常是上半身裸體,下半身圍著草裙。貴州漢墓中出土的文物證明,《三國演義》中關於南中土著人的形象不是瞎編的。 夜郎土著的形象 在赫章漢墓出土的壹件文物中,有壹個手持長矛、光著腳丫子、腰間系著圍裙的人物形象。這明顯是夜郎土著人。值得註意的是,這位打扮很「 ”潮”的土著人還梳著壹個朝天的發髻。考古學上將這種發飾稱為「 ”指天刺”,又叫「 ”天菩薩”。 現在貴州的彜族同胞仍然保持著這樣的發型,並且現在的赫章、威寧壹帶仍然是彜族的主要聚居區,這說明早在大約兩千年前,彜族人就已經在赫章壹帶定居了。 除了「 ”指天刺”發飾,在興仁和赫章出土的文物中還出現了「 ”銀錠式”的發飾。這種發飾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屍身上也見到過。 對此,馮漢驥先生認為,夜郎土著「 ”銀錠式”的發飾是受到古楚文化的影響,是西南夷文化與楚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果。 現代彜族人的發型 另外,在貴州漢墓中還出土了大量銅發釵 , 說明當地居民的發型為椎髻 , 與文獻中記載夜郎為 「 ”椎髻之民 ”的形象相符 。 至於那位土著人穿的圍裙的材料,也可以通過考古資料來推測。 考古工作人員通過對出土紡織品的鑒定分析 , 發現該地居民已經使用絲織品與麻織品 , 而且還使用羊毛織品 。 2、居住的房子。貴州潮濕多雨,又多蟲蛇。為了防潮、防蟲,夜郎的先民發明了幹欄式建築。這種房屋的特點是用木樁作房基,上面搭樓住人,下面養牲畜。在清鎮漢墓就出現過這種幹欄式建築。 幹欄式建築是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廣大江南地區壹種原始形式的住宅,典型的代表有浙江河姆渡遺址。在我國的西南地區,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仍然盛行這種房屋結構。 幹欄式建築陶屋模型 3、農業生產。司馬遷在《史記》當中提到,古夜郎人是定居的農耕民族,貴州漢墓出土的壹件文物同樣證明了這壹點。 這件證據是在興義漢墓出土的池塘田園模型。在這塊小小的模型裏,只見水田阡陌相連,灌溉渠道縱橫交錯,甚至還有控制水源的閘門。 水田邊上還辟有池塘,塘中荷花開放,遊魚清晰可見,岸邊樹木參天,真是壹派田園風光。 從水田看出,夜郎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並且還有池塘養魚,發展農副業。 貴州漢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鋤頭、鏟子、斧頭等農業生產工具,這象征著先進的漢族農耕文化在夜郎的傳播。 東漢陶質水田模型 4、娛樂活動。西南少數民族能歌善舞,這是他們從古至今的傳統。考古發現,兩漢時夜郎人的主要樂器有銅鼓和蘆笙。 銅鼓是古代西南夷族群中非常流行的壹種打擊樂器。夜郎人使用的銅鼓是石寨山式,從春秋時就是銅鼓的基本類型。 1957年,赫章可樂出土的壹面銅鼓,鼓身剖面呈起伏狀的胴、腰、足三段鼓飾有飛鳥、車船、牛馬和幾何紋飾等圖案,屬石寨山式的成熟產品。 銅鼓 關於演奏銅鼓的方法只能從現代來推斷。現在的貴州苗族依然流行銅鼓舞,舞蹈時把銅鼓懸掛起來,壹人用鼓槌敲打鼓面,壹人手執木桶對準鼓底,增加***鳴,聲音渾厚深沈。 需要註意的是,在古代,銅鼓除了當做樂器之用,還起到禮器和祭器的作用,是統治階級地位的象征,平民是不可能擁有這樣的重器。 除了銅鼓,蘆笙也是夜郎人常用的樂器。1977年秋,赫章出土的壹些搖錢樹殘片上,有吹蘆笙的人物形象。可惜的是,由於材質原因,歷經上千年的蘆笙實物已經很難保存到當前。 5、原始崇拜和圖騰。盤古是漢族神話中開天辟地的大神,但在西南少數民族中流行著盤古崇拜,卻是另外壹種古老的原始信仰。 東漢的應劭在其著作《風俗通義》首先記述了盤古的故事,魏晉之後開始流行。範曄在《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較為完整地記錄了盤古的事跡。 書中說,昔日高辛氏(帝嚳)的部落常常受到犬戎的攻擊,屢次與對方交戰都占不到便宜。於是,他許諾誰能殺死犬戎大將吳將軍就賞萬金,並將女兒嫁給他。命令下達後,帝嚳養的壹只狗突然銜著壹枚人頭闖進大殿,群臣壹看,這正是吳將軍的首級。立下大功的這只狗名字叫盤古。正所謂,君無戲言,帝嚳不得已只能講女兒嫁給盤古,兩者的後代成為日後的武陵蠻…… 這是傳說,只當戲言,但從中可以看出盤古的形象應該是和狗有關。 興義漢墓出土的盤古形象 在興義東漢墓出土的壹顆搖錢樹,有壹個狗首人身的形象。他騎著梅花鹿,手持長矛,俯視眾生,威風凜凜。結合盤古的傳說,專家推測,這位狗首人身的將領就是夜郎人的崇拜對象——盤古。盤古的形象出現在搖錢樹上,正好說明了他在夜郎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6、地下世界。夜郎人和漢族壹樣流行土葬,也有隨葬品,包括陶器、農具和銅鐵兵器等。但是在赫章可樂,壹種獨特的墓葬經過考古發掘後震撼問世,這種墓葬方式除了在可樂發現之外,並無第二家,這就是神秘的「 ”套頭葬”。 在可樂河南岸,考古工作人員在在已發掘的 168 座「 ”南夷墓”中, 發現有20 座墓葬格外奇特——墓坑內無棺木或裹屍的竹席, 死者的頭部放入壹個銅釜或鐵釜之中,有些釜內散落的是壹些陪葬品,有各種日用品、兵器還有五銖錢等。年代最早的「 ”套頭葬”可以追溯到戰國晚期 。 套頭葬 銅釜 這種神秘的「 ”套頭葬”的內涵是什麽?不少專家也進行了解讀。 專家認為,赫章可樂在夜郎國時代生活著彜族的祖先,而古彜族起源於氐羌民族系統,該民系以虎和火為圖騰。 在壹部分「 ”套頭葬”中,有的墓主頭部和足部分別套有銅釜,且頭部的銅釜體型大、制作精美。在銅釜的肩部裝飾著壹對立虎,虎頭伸出釜口,兩虎相向,作長嘯狀,隨葬品有銅戈、銅柄鐵劍等兵器。 另外壹部分「 ”套頭葬”只有頭部套有銅釜,隨葬品多為稻谷、大豆等糧食和兩件農具。 兩者的身份可以從不同的「 ”套頭葬”來推斷壹二,前者可能是夜郎國的武將,後者有可能是壹方的望族。其***同點都是夜郎國中比較有地位的人。因為銅鼓來源於銅釜,既然銅鼓是重器,那麽銅釜也非尋常人家所能使用的。 銅鼓的主要紋飾為太陽紋,處於鼓面的中央,象征著太陽,太陽又和火有關,正好體現了彜族先民對火的崇拜。而在銅釜上飾上虎,不是更直接地說明彜族先民對虎的崇拜嗎? 因此,關於「 ”套頭葬”的含義可以分兩層來理解,壹是象征著地位,二是表達了人們死後也要堅持著的信仰和崇拜。 結語:自1958年在赫章縣可樂鄉發現第壹批出土文物以來,考古部門先後進行了9次發掘。其中在2000年進行的考古發掘,***發掘出墓葬80多座,從戰國、西漢、東漢時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可樂遺址因此榮獲2001年度「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壹。但是可以斷言的是,可樂遺址仍然是夜郎文化的冰山壹角。 夜郎文化神秘而深邃,此文只能如蜻蜓點水般地展示夜郎人日常生活的若幹方面,帶領讀者走進夜郎人的世界。今後還有著更多關於夜郎文化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參考資料:

李衍垣《夜郎故地上的探索 貴州文物考古介紹》 貴州省博物館 《貴州赫章縣漢墓發掘簡報》 梁太鶴 《赫章可樂文物考古圖片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