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移民美國的大學教授的收入

移民美國的大學教授的收入

清華大學副教授蔣在移民加拿大的第六年,從多倫多的壹座立交橋上摔下,44歲定格人生。

為什麽曾經是湖北理科狀元,清華大學的天之驕子,從美國拿到加拿大雙博士學位的他,會在異國他鄉跳橋自殺?

只是因為他放棄了出國就必死的直覺,最終決定在美國拿到核物理博士學位後移民加拿大與妻女團聚,但是在加拿大找工作卻沒有辦法。

即使在靠畫畫度過的悲慘生活中,他仍然堅信知識的力量,選擇進入壹個新的領域攻讀化學博士學位。然而拿到新的學位證後,他的前景依然黯淡,殘酷的現實擊碎了他所有的希望。

我們很多人不都是這樣嗎?我相信,只要我有足夠的知識和理性,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行動順暢,所向披靡。

但是,決策,無論好壞: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告訴我們“決策的基礎是直覺而不是邏輯分析”。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優秀的人總會有厄運,平庸的人也會有幸運的時候。

這本書的作者克裏斯·布萊克的職業生涯豐富多彩。

20多年來,他做過高管(國際出版公司的CEO,私募股權公司的投資總監),企業家(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投資人(壹些小企業的資金籌集人和私人投資人),講師和會計師。

基於對職業生涯中眾多決策的理解,克裏斯深入研究了其他管理者、企業家和投資者所做決策背後的心理機制,從壹個全新的角度深入審視了決策過程,並得出結論:

決策不是壹門科學,而是壹門藝術,壹門結合直覺,審時度勢,做出正確決策的藝術。

第壹,壹個足夠好的決定,往往是基於充分的經驗和直覺的情緒記憶。

生而為人,從小到大我們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比如穿衣,吃飯,購物,…等等。大到考試,擇偶,移民,求職,投資,創業,…等以後重要的事情。

正所謂“選擇大於努力”,尤其是關鍵時刻的大事選擇。

而壹個足夠好的決定,往往是基於充分的經驗和直覺的情緒記憶。

先說壹件小事。前天元宵節,我媽打算做兩格蒸年糕。做好的年糕吃完了,年糕剛包好,年糕剛填滿兩格,壹切都剛剛好。

我驚嘆我媽的直覺!有壹次和我媽逛街,她準備買5斤腐竹,5.1斤。每次她估計時間,也是接近。

但有些人就是違背自己的直覺,而且是在關系到自己職業前景的重要事情上。

無論是江1979考上清華的時候,還是江1996保留清華副教授職務到2000年,她都是拿著全額獎學金去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核物理博士學位的。她的愛國情懷都為江寫下了寶貴的情感回憶。

1979年,17歲的姜到清華大學報到。在登上去北京的火車之前,江的母親看著雄心勃勃的江,說道:

“兒子!妳壹定要學點東西,將來為家鄉,為國家多做點貢獻!”

蔣在美國讀博士期間於1999年底回老家過年。江的母親拉著三十七歲的江的手:

“記住,兒子,無論妳跑多遠,妳都是媽媽的兒子,無論妳在哪裏,妳永遠都是中國人。”

“別擔心,媽媽!兒子學成之後,壹定會回來報效祖國的!中國人想為中國人工作!”

江壹心想拿到博士學位,他要像鄧稼先、梁、陳、王步軒這些普渡大學的校友和科學巨擘的前輩壹樣,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所以,當本世紀初向往北美發達國家富裕生活的妻子魯把她為江準備的移民紙交給江時,江把它撕得粉碎,說:

“就算我死了,跳進太平洋,我也不會在加拿大生活!”

沒想到壹句話變成了預言!去加拿大是死路壹條,這是壹個明確的預感,也就是直覺,靈感來源於蔣滿滿的國內工作經歷和母親教誨帶給她的情感記憶。

然而,2000年,當陸的妻子帶著女兒先登陸加拿大後,給當時還在美國攻讀核物理博士學位的江打電話,說女兒想念父親時,江開始猶豫了。

半年後,姜突然違背自己最初的直覺,做出了壹個新的決定:去加拿大與妻女團聚。

2001年4月,江以移民的身份踏上了加拿大的土地。他後來的經歷表明,這是他壹生中最錯誤的壹步棋。

第二,真正的強者是那些發現形勢對自己不利,並且有能力做出正確決定的人。

當江第壹次到達加拿大時,他充滿了信心。他投了很多簡歷,但是大部分都石沈大海了。只有幾家公司給他面試機會。

只是外國人想真誠地告訴他真相。“我不得不說,姜,妳真的很優秀。”但是妳忘了,我們加拿大不需要核物理專業人員。"

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沒想到我這輩子壹直引以為豪的核物理專業,在加拿大竟然沒用了。

但他並沒有敏感地意識到,在加拿大這個陌生的環境中,會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他選擇了留在加拿大。

為了謀生,姜在壹家塗料廠打工,半年僅掙5000元。但他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

“我是清華最年輕的副教授之壹,是普渡大學真正的博士。我能在這裏呆很久嗎?”

他想,既然核物理專業在加拿大像壹只雞,他就轉行去別的領域吧。只要不是加拿大的冷門專業,就壹定能找到相應的工作。

於是,他決定再次充分發揮自己的學霸天賦。

2002年,40歲的他,肩負著家庭和工作的各種壓力和困難,進入多倫多大學化學工程系再次攻讀博士學位。

經過種種努力,2006年,江終於拿到了化學博士學位,成為了美加兩國的博士。

“我要同甘共苦!壹定有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起初,姜在找到了壹份研究基金項目的博士後工作。

然而,這項研究將於2006年7月底完成。換句話說,姜不得不另謀高就。

江投了無數份簡歷,卻沒有任何消息。他沒有得到面試機會。

眼看著7月底就要到了,原本樂觀開朗、堅韌不拔、敢於面對生活磨難的姜開始情緒低落。

7月20日工作了壹天沒有回家的蔣,來到多倫多的壹座立交橋上,久久佇立,回憶自己的人生道路由輝煌轉為灰暗,百感交集,悲涼發自內心。

時間悄悄溜到7日淩晨21。他像墜落的流星壹樣壹躍而起,從橋上墜入深淵。

如果江在剛到加拿大時,沒能找到核物理領域的工作,能在陌生的環境中冷靜審視失敗的概率,不盲目自信自己總會找到壹份有新知識新學位的好工作,或者放下自尊毅然回國,他就不會在身後遭遇悲慘的人生。

真正的強者是那些發現形勢對自己不利,能夠審時度勢,有能力做出正確決策的人。

?寫在最後

清華大學的天之驕子蔣:17歲,考入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本科,四年後繼續攻讀碩士。畢業後留在母校任教,31歲時受聘清華大學副教授。

34歲赴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核物理博士。他想在38歲回國,和那些知名校友壹樣,投身國家大業,報效祖國。

當他的妻子陸堅持要移民加拿大時,他直覺地知道去加拿大將是壹場災難。“就算我死了,跳進太平洋,我也不會在加拿大生活!”

但後來在妻子的號召下,他違背直覺,改變了主意。39歲移民加拿大,與妻女團聚。

在找不到核物理工作的時候,他忽略了陌生環境中風險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未能審時度勢,放下自尊做出了回國或向清華校友求助的決定。而是做了壹個決定,從零開始,到40歲再讀書。

因為他堅信,只要在加拿大有博士學位,就能有美好的未來。

經過四年的努力和壓力,他終於在44歲時獲得了多倫多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

他以為人生從此苦盡甘來,但未來卻是壹閃而過的光明之後突然壹片黑暗。

六年的沈沒成本!這麽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卻是這樣壹個可悲的結果。

這時,對未來悲觀,絕望,放不下自尊,他又做了壹個錯誤的決定:他選擇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用自己壹生所學再次為國家做貢獻。

壹個頂尖的知識分子就這樣死了,他違背自己的直覺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在面對異常情況的時候,不能審時度勢,調整思路,做出正確的決定。

江的故事證明了決策的主題,無論好壞。決策不是科學,而是藝術。

我們沒有普適的規律可以遵循,以確保完美的決策,但我們可以基於足夠的經驗和情緒記憶的直覺做出足夠好的決策。

壹旦違背直覺做出錯誤的決定,前景黯淡,聰明的失敗者往往有能力在第壹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

壹個人只有懂得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說“前景好了,使勁往前推,前景平淡了,壞了就壞了。”經驗法則,成為生活中真正的贏家。

可見,決策的藝術不在於擁有足夠的知識,而在於擁有清晰的判斷和睿智的決策能力。

決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妳想獲得在管理、投資、創業、婚姻、事業等方面不偏見/固執地做出正確決策的方法和經驗。,妳可以從這本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好書《決策,好與壞》中感受到。

?參考

[1]王昭。中國醫生姜為什麽自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7月28日。

[2]陳·。加拿大移民回流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管理觀察,2017(14)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