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清朝移民

清朝移民

1.為什麽會出現大規模的南亞移民潮?清代移民潮大致可以分為清初和清末兩個時期,金門人移民南亞的原因也不盡相同。1661年,清朝順治皇帝頒布禁令,稱為“清初移境”。政府規定“沿海居民向大陸移民30海裏以內,漁船和商船禁止出海往來。”此外,清廷還禁止沿海居民在沿海島嶼上建房。

鄧超飾演的順治

清政府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詔令使清朝沿海地區成為無人居住、無糧食資源可掠奪的“真空地帶”。除了沿海海盜,這項法令的主要目標自然是鄭成功的軍隊,他們在同年帶兵趕走了荷蘭人,收復了臺灣省。這支仍打著大明旗號的軍隊,成了清朝“統壹”全國的最後壹道障礙。

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省。

事實上,這遠不止是推動清代金門人移民的壹個因素。明清兩代的朝代更叠,讓很多金門人不願意被“剪發留辮”羞辱,不願意崇奉滿清為正統,於是背井離鄉到別處謀生。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被迫對外開放,大批金門人為了躲避天災或戰亂,或看到東南亞巨大的商機,紛紛前往東南亞生活。尤其是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華工出國不再違法,使得更多的金門人帶著家人去了東南亞。

夏南洋

總之,貧瘠的自然環境和強大的外部幹預,使得金門人不顧中國人固有的異地定居觀念,遠赴南亞淘金,從而開始了新的生活。

第二,居住在南洋的中國人雖然在清政府占領臺灣省後解除了此前的禁令,但對華商出海仍有嚴厲的限制,對很多華僑更是排斥,包括已經去南洋的金門人。1740年,也就是乾隆五年,荷蘭人在東南亞的巴達維亞殺了中國的華僑。此事經福建巡撫上報朝廷後,乾隆皇帝並未放在心上,反而認為是“中國棄民”。既然敢棄祖而去海外,就不再受朝廷管理。這說明清政府對成批去南洋的中國人並不關心。

巴達維亞當時是荷蘭的殖民地。

隨著壹批批金門人南下,金門出現在東南亞各國。到了20世紀,即使在文萊這個偏僻狹小的領土上,也有3萬多個金門人,被稱為東南亞的“另壹個金門島”。

至於新加坡、馬來半島、印尼群島這些人聚集的地方,金門人的數量就更大了。比如新加坡有超過654.38+萬的金門人,是金門華僑最集中的地區。馬來半島和印尼群島也有數萬金門人。其余如菲律賓、越南,也散有數千至數百金門人。總之,南洋的金門人威武有力。

新加坡金門華僑回國後修建的小洋樓。

以聚集人口最多的新加坡為例。從清初到清末民國,金門人涉足多種行業,從早期的工人、漁民或農民,到後來的金融家、學者教授、記者、工商企業家。很多金門人在這裏成為行業龍頭或者當地大戶,為東南亞華人贏得了很多話語權。除了商界和文化界,金門人在南洋的政界也有所發展,不少人成為當地議會議員或商會會長、法官或政府官員。

新加坡唐人街

三、南洋金門人對中國的貢獻雖然成千上萬的金門人被迫背井離鄉來到南洋,但他們對祖國的眷戀和向往是不可磨滅的。近代開埠以來,南洋金門的許多僑鄉紛紛回國,或投資辦學,或捐款發展家鄉。例如,廈大,壹所著名的學校,是由著名企業家陳嘉庚先生創辦的。

華僑陳嘉庚先生雕像

金門僑鄉也積極參與國內革命和抗日行動。早在同盟會號召華僑捐款捐物的時候,就有不少新加坡金門的華僑參加了同盟會,或者向同盟會駐新加坡的辦事處捐款捐物。其中,同盟會金門華僑中較為著名的黃小燕和林則揚,於1911武昌起義後回到廈門,組織學生軍攻克廈門,林則揚壹直追隨孫中山,後加入中國革命黨,在日本繼續追隨孫中山。

孫中山在新加坡

1939,抗戰時期,身在東南亞的金門僑袍,與祖國各地的華僑壹起,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總會,為中國抗日戰爭籌款。會長是金門華僑陳國初,在後來成立的負責南洋華僑聯絡管理的南僑會上當選為常務委員。1940期間,陳國初帶領物資返回祖國,奔赴各省慰勞軍隊,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