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巫山巫峽文言文註釋

巫山巫峽文言文註釋

1. 文言文解釋;過巫山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1],謁[16]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3]。

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4],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5],皆無此奇。然[17]十二峰者不可悉見[6],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7],宜為仙真所托[8]。祝史雲[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10],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11]。”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雲:“夏禹見神女[12],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13],四顧無纖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貽詩已雲“群烏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絕無壹烏,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極深,後門自山後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鮮能入者。歲旱祈雨,頗應。[

翻譯

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並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管弦音樂,在峰頂上來回走,能聽到山上的猿啼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在廟的後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壹樣。這壹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圍沒有絲毫雲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白鶴在那裏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壹個現象。

詞語解釋

[1]巫山:在今重慶市巫山縣。巫山縣東大寧河口至湖北巴東官渡壹段長江稱為巫峽。由於長江橫切巫山主脈的石灰巖層,峽谷特別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壹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並列在這段江邊。凝真觀:即神女祠,在巫山飛鳳峰下。據《元壹統誌》說:“唐儀鳳(高宗的年號)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號)改曰凝真觀。”

[2]妙用真人:後世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號。

[3]巫山神女:據晉人習鑿齒撰《襄陽耆舊傳》說:“赤帝(古代傳說的五天帝之壹)女曰瑤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遊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據《文選·高唐賦》李善註引)

[4]“峰巒”二句:寫巫山峰巒的高危峭直。“霄漢”,雲霄和天河,指天空。

[5]議者:議論的人。太華:即西嶽華山,在陜西華陰境內。衡:即南嶽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內。廬:即江西廬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據《方輿勝覽》載,它們的名稱是: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都在長江北岸。不可悉見:謂從江上遠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蘇轍《巫山賦》說:“峰連屬以十二,其九可見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纖麗奇峭: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

[8]“宜為”句:謂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轉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絲竹之音:指優美動聽的管弦音樂。

[11]達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這是關於巫山神女的另壹個傳說。據《禹穴紀異》、《墉城集仙錄》所記,神女從東海遊玩回來,路過巫山。當時夏禹正為治水而駐紮在巫山下,於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書”(即本文所說的“符書”)送給夏禹,並派她的壹些部下,幫助夏禹。

[13]天宇晴霽:天空晴朗。

[14]無纖翳(yì):沒有絲毫雲煙。

[15]鸞:舊時傳說鳳凰壹類的鳥。

[16]謁:請見,拜見。

[17]然:不過,但是。

不知道是不是妳要問的

2. 酈道元《水經·江水註》文言文《巫峽》的翻譯.急.

從三峽全長七百裏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詔書急需傳達,那麽,從白帝到江淩,雖有壹千二百裏之多,早上出發,晚上便到,即使乘飛奔的馬,駕者烈風也沒這樣快.每當春冬的時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譚,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兩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怪的柏樹,懸崖上流下的瀑布,飛花四濺,在山峰和樹林之間飛濺,水清、樹榮、高山、草盛,確有許多趣味.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樹林蕭瑟冷靜,山澗寂靜,猿猴啼啼的長叫,持續有很久,淒慘的聲音異常,在山谷久久回蕩,所以打漁的人說:"巴東三峽巫峽最長,聽見猿聲後,眼淚沾濕了衣服.。

3. 巫山神女文言文的翻譯

水經註 卷三十四 江水

原文

江水又東逕巫峽①。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②雲:按《地理誌》,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恒故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余裏,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③,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巖所余④,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余裏有大巫山,非惟⑤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⑥,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⑦,辨其優劣耳。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⑧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⑨,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⑩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寔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裏,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註釋

①巫峽:長江三峽之壹。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

②郭仲產:南朝宋尚書庫部郎,撰有《襄陽記》《南雍州記》等。

③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④頹巖:頹落的巖石。所余:所剩余的。

⑤非惟:不僅僅。

⑥偕:同,等同。衡:即衡山,五嶽中的南嶽。主體部分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和衡山、衡陽兩縣境內。疑:即九嶷(yí)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

⑦就:靠近。霄漢:天空。

⑧夏後:大禹的兒子啟,夏朝的國君,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壹個奴隸制政權。

⑨其衣有血者執之:郭璞雲,不直者則血見於衣。

⑩丹山:即巫山。

丹陽:在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南。

行:出嫁。

高唐之阻:壹作“高唐之姬”。

行雨:遊移的雨滴。譯文

江水繼續東流,穿過巫峽,巫峽是杜宇所鑿,以疏通江水。郭仲產說:按《地理誌》,巫山在巫縣縣城西南,但現在縣城東卻有巫山,或許這是郡縣治所地址常有遷移變動的緣故吧。江水穿過山峽東流,經過新崩灘。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處山崩,晉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壹百多裏,水湧高達數十丈。現在灘上有很多巨石,圓的如飯籮,方的如房屋,都是從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騰怒吼,所以叫新崩灘。崩塌後留下的石峰,與許多別的山嶺相比起來,顯得還是相當高峻的。下流十多裏有大巫山,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峽所沒有的,而且可以與岷山和峨眉山壹爭上下,與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圍相連的群山,都是高入青雲,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們的高下。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塗的居處。《山海經》說:夏啟的臣子孟塗,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塗的住所來告狀,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跡的人抓住,決不濫殺無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純說:丹山在丹陽,屬巴郡。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兒也住在這裏,就是宋玉所說的天帝的小女兒,名叫瑤姬,她還沒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結成靈芝。這就是所謂居於高唐險阻處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飄蕩的雲,向晚她是遊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陽臺下面。次日壹早,楚王起來壹看,果然像神女所說的壹樣,於是就為她修建廟宇,稱為朝雲。山峽從起點到終點長壹百六十裏,稱為巫峽,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4. 三峽文言文註釋

自:從,此處有“在”之意.三峽:指長江上遊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裏.略無:毫無.闕:通“缺”,空缺.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停午:壹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這裏是丘陵的意思.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時.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傳達.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奔:奔馳的快馬.禦風:駕風.以:這裏當作“似”.素湍:白色的急流.綠潭:綠色的潭水.回清:回旋的清波.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飛漱:飛流沖蕩.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飛漱:急流沖蕩.漱,噴射.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屬(zhǔ):動詞.引:延長.淒異:淒涼怪異.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壹帶.沾:打濕.自:從.闕:通缺,缺口.自:向來、從來.非:不是、不到.亭午:中午 曦:太陽襄:包圍(史記.五帝本紀:堯時洪水“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沿:順著(和現在“沿”的意思相同}溯:逆流絕:隔斷或:有時候朝:早上奔:快馬禦:騎(馬)、乘(車),這裏是“乘風”以:認為疾:快素:白湍:湍流.漩渦回:回旋清:清波絕:高而陡峭巘:山崖漱:流淌榮:繁盛(樹長的茂盛)茂:茂盛良:“良多”意思是,很多.霜旦:結霜的早晨肅:寂靜高:高處屬引:悲哀絕:消失.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三峽七百裏江流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壹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不能通行.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壹千二百多裏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不像這樣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裏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清涼和寂靜,常有在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接連不斷,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歌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 巫山神女酈道元文言文翻譯

《巫山神女》翻譯:

江水繼續東流,穿過巫峽,巫峽是杜宇所鑿,以疏通江水。郭仲產說:按《地理誌》,巫山在巫縣縣城西南,但現在縣城東卻有巫山,或許這是郡縣治所地址常有遷移變動的緣故吧。

江水穿過山峽東流,經過新崩灘。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處山崩,晉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壹百多裏,水湧高達數十丈。現在灘上有很多巨石,圓的如飯籮,方的如房屋,都是從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騰怒吼,所以叫新崩灘。

崩塌後留下的石峰,與許多別的山嶺相比起來,顯得還是相當高峻的。下流十多裏有大巫山,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峽所沒有的,而且可以與岷山和峨眉山壹爭上下,與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圍相連的群山,都是高入青雲,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們的高下。

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塗的居處。《山海經》說:夏啟的臣子孟塗,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塗的住所來告狀,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跡的人抓住,決不濫殺無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純說:丹山在丹陽,屬巴郡。

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兒也住在這裏,就是宋玉所說的天帝的小女兒,名叫瑤姬,她還沒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結成靈芝。這就是所謂居於高唐險阻處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飄蕩的雲,向晚她是遊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陽臺下面。

次日壹早,楚王起來壹看,果然像神女所說的壹樣,於是就為她修建廟宇,稱為朝雲。山峽從起點到終點長壹百六十裏,稱為巫峽,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巫山神女》原文: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雲:按《地理誌》,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恒故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余裏,湧起數十丈。

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巖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余裏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寔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裏,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此文出自北朝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註·江水》《巫山神女》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水經註》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後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

當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當時時代和條件的限制,難免存在不少錯誤。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確指出其黃河河源問題上的“紕繆”。

另外由於他不可能到邊遠地區和南方進行實地調查,這方面錯誤也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書也不盡可信等等,但這些並不損害全書價值。

作者簡介:

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範陽(今河北涿縣)人。出身於官宦世家,他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禦史中尉等中央官吏,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並且愛好遊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壹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