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家在哪 在張集

家在哪 在張集

1. 單縣張集 張集 鎮名,位於單縣城東北25公裏處,系蘇魯兩省單縣、豐縣、金鄉縣三縣結合部,幅員78.5平方公裏,人口5.2萬,轄50個行政村。1941年,該鎮馬橋村成為抗日民主政府湖西專區所在地,成為單縣革命老區之壹。 張集鎮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大蒜、大蔥、玉米、小麥、西瓜、蔬菜、食用菌等,無公害蔬菜面積已發展到2萬畝。養殖業以生豬、山頭和魯西南黃牛為主。生豬年出欄量在4萬頭以上,山頭年存欄量15萬只,黃牛年存量2萬頭。 張集鎮市場商貿比較發達,基礎設施完善。轄區內現有五處農貿市場,是農村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單魚路(單縣—魚臺)、單豐路(單縣—豐縣)貫穿全境,終張路、張馬路、張和路縱橫全鎮,連接周邊縣份。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東西大街長2華裏,500余工商戶正式營業。 張集鎮招商引資環境優越。現有3平方公裏的經濟開發園區壹處,水、電、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齊全。2.湖北鐘祥市張集鎮 位於大洪山南麓,地處鐘(祥)、宜(城)、隨(州)三市交匯處,寺沙省道穿鎮而過,是鐘祥市的“口子鎮”之壹。全鎮版土面積290.9平方公裏,其中山林面積32萬畝,耕地面積3.1萬畝,水面1.5萬畝,素有“八山壹水壹分田”之稱 近幾年來,張集鎮黨委、政府依托本地山林資源和環境優勢,大力實施“產業興鎮”戰略,全鎮已形成食用菌、豬漁配套、綠色大米和林果四大特色產業。2006年,全鎮食用菌生產規模木質菌800萬袋(桐)、草腐菌30000平方米,產量達到1600噸,產業產值過億元;生豬年出欄12萬頭;糧食年產量21800噸,“鐘綠”牌綠色大米暢銷省內外;水果年產量5600噸,優質柑桔成為北京、山西等北方市場的搶手貨。依托特色產業發展規模以上企業四家,其中興利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出口創匯600萬美元,“興利”牌香菇、木耳、花生、板栗暢銷香港、澳門、韓國等地區和國家,張集成為鐘祥市農產品出口第壹鎮。3.河北大名縣張集鄉4.河南省內鄉縣張集村 此處有壹關帝廟,上有石碑書:“明萬歷間中丞張悌創建關帝廟,不知何時何人改為大王廟,今於民國二十五年二月區長王彬鳩工重建。”明萬歷間是公元1589建,距今已有400年多年歷史了。民國25年是公元1936年,看來這座關帝廟始建於1589年,於1936年重修。 1938年初,為了躲避日軍飛機轟炸,建立於1903年的信陽師範100多名師生來到了張集,當時的張集為舊政府內鄉縣的壹個區,駐紮有地方民團,社會治安較好,這是師生到此的重要原因。因為中原地區多數地方受到日軍侵擾,壹同來這裏躲避戰亂的還有桐柏淮陽中學、南陽壹中和內鄉菊潭中學。因為時任民團團長聶相岑熱心教育,對外師生的到來給予了大力支持,用不到壹年時間,建成了包括兩座小洋樓和兩座木樓在內的新校區,先後接納了上千名師生在這裏就讀。小洋樓的東側,至今還留有學校為聶相岑表功的“興學紀念塔”。 當時與信陽師範師生同來的,有壹位叫美士達的荷蘭女教師,按照她的設計,偽政府征用方圓20多公裏的工匠,建成了兩座小洋樓。除五間樓由信陽師範使用外,菊潭中學和南陽壹中先後使用了九間樓。1945年抗戰勝利後,信陽師範從這裏遷走,兩座樓又被當地的內鄉初師、中學和小學所使用, 1946年7月,時任中***鄂豫邊區黨委書記的李先念,率領紅軍從大別山突破國民黨的包圍來到南陽,先後轉戰新野和鄧州,敵人仍然窮追不舍,李先念率領部隊來到張集,暫時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李先念在關帝廟大殿召開了重要的壹次會議,經過廣大指戰員的熱烈討論,最後決定兵分兩路北上,與劉鄧大軍會和,而後參加了淮海戰役。張集的會議對於當時的李先念和他率領的紅軍十分重要,它明確了作戰的指導思想和行軍的路線。5、湖北省老河口市張集鎮 從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樊市向西北行45公裏,就到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秦巴經濟走廊重鎮和鄂西北糧倉——湖北國營張集農場。 位於南陽盆地外沿的張集農場,麥浪翻滾之後,處處飄溢著稻谷、玉米之香。該場位於鄂、豫交界之地,版圖面積171.9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0.2萬畝,轄33個行政村,223個村民小組,11000余戶,46400人。農場黨委壹班人始終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主要工作目標,不解努力,推廣優良品種,奪取了壹個又壹個豐收年景,贏得了襄樊市糧食生產“狀元”的重要稱號。處處留下了農墾人勇於創新與艱苦奮鬥的足跡,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推廣良種良法,爭當農業生產標兵。張集農場黨委壹班人始終把此條措施作為推動墾區糧食生產,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與省市農墾局聯系各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到墾區辦樣板田、試驗田,先後推廣小麥新品種鄂麥系列、水稻“二優培九”等良種,引導農工群眾的應用精量播種、旱育秧、測土施肥等實用科技,使墾區的糧食總產、單產走在各縣市的前列,優質小麥、水稻良種普及率達100%,夏糧單產達350公斤,水稻單產達610公斤,年糧食播種面積13.2萬畝,總產糧食5600萬公斤以上。贏得了上級的稱贊與表揚。1997年,被襄樊市授予全市糧食生產壹等獎,2000年被國家農業部批準為全國“十·五”第壹批國家級商品糧生產基地,2003年再次被國家農業部、財政部納入全國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重點建設單位。 水利是農業“命脈”。張集農場黨委和墾區人民群眾深諳其理。多年來,他們在認真學習有關政策的基礎上,堅持“自力更生,外力援助”的方針,壹方面積極向上爭取農業開發項目工程,壹方面全力組織墾區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全力改造農業生產條件。先後建起了張集北泵、郭沖泵站、代灣泵站、金家灣泵站等4處大型泵站和72處村級以上小型泵站,使全場農業有效灌溉面積達4萬畝以上,形成了田、林、路標準化的良田農業生產格局,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糧食生產的產量。 建市場,促流通,增收入。張集農場根據國家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精神,大膽嘗試,積極在集鎮新建了張集糧油交易大市場和糧油收購壹條街,大力發展糧油收購大戶,全場先後發展了30多個糧油運銷加工大戶。他們深購遠銷,把張集所產的小麥、大米遠銷到新疆、四川、廣東等地,有效化解了農民增產的不增收的難題。現在,該場糧食商品率達80%以上,為農工創造了可觀的收入。 隨著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的實施和建設,鄂西北糧倉將更加殷實,張集農場的農民將點“糧”成金,迎來更加幸福美滿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