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山東人闖關東後為何沒保留住自己的方言,而東北方言又是如何起源的?

山東人闖關東後為何沒保留住自己的方言,而東北方言又是如何起源的?

闖關東後,還是有很多山東人後裔保留了自己的方言的,並且連續幾代人都說山東方言,直到現在。這些人壹般都是生活在獨立的山東村裏,整個村子都是山東人的後裔,沒有東北方言的幹擾,所以保留的比較純正。但這樣的山東村占比並不多,更多的是與東北原住民雜處相居,漸漸就被同化了。

比如上次在火車上碰到壹個東北的山東老鄉,他是50年代去東北的,他媳婦是東北人。他依然壹口的山東口音,但到了他孫子輩,完全就是東北口音了。我老姑也是50年代去的東北,嫁給東北人,現在已經壹口的東北口音了。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作為移民來說,相比於當地的文化,脫離了自身的生存環境,自帶的文化就成了弱勢文化了,很容易被同化。比如明初的大移民,山東承接了大量的山西移民,很多山東人都記得山西大槐樹的老家傳說。山西方言和山東方言的差異是巨大的,但經過了幾代人,山西移民就已經完成同化了,成了地道的山東人,方言中再也尋不到山西的影子,這就是文化的強弱問題。

滿清入關,到了漢族的地盤,脫離了東北環境,最終不同樣被同化了嗎?

同樣,東北方言也是漢語方言的壹種,與滿語和其它少數民族語言沒有什麽關系,但是詞匯中可能摻雜了壹些少數民族語言詞匯,但主體仍為漢語言系統。主要是在東北,漢族仍然占絕大多數比例的,東北人口中,河北,山東,河南的移民漢族比例很高,再加上明朝在東北的衛所,依然是漢語體系,各種語言交相融合最終成了今天的東北方言。

我發現壹個問題,黑龍江很多人的父母都是山東人,而我們吉林德惠這邊,闖關東也都發生在我爺爺的爺爺那個年代。

比如我家家譜記載。我家祖上來自山東河間府的李家莊。名字叫李發

我已經是第七代人了,而周邊90歲老人也都說的東北話。

是不是黑龍江闖關東比吉林晚?

闖關東的大多數都是建國前的事,隨說解放以後也沒有擔是歲數都八九十歲了,現在的原籍山東人都是第二代了,他們語言自然容和到當地了,在說他是在東北這上學,學的就是普通話……

在過三十年怕是壹句山東話也不會說了,我五十多歲了有時候也能冒出壹句半句的山東話……比如俺家,俺這壹塊,媽媽,叫娘,吃大煎餅,卷蔥,吃醬,喝玉米面粥,這些都保留下來的山東人的習慣……

做為壹個東北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東北從開禁以來,每年以五十萬的人口數量遞增,到了三十年代,人數已達三千余萬。其中,山東人及其後裔占絕對主力,據民國十九年人丁文獻記載,山東籍移民約2千萬余。其他的有東北原生人(五代以上居東北人士),山西移民,冀北移民,河南移民,淮北移民。之所以占絕對主力的山東話沒有得到保留,有這麽幾個原因:壹是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山東人到東北後,飲當地的水,食當地的糧,不免生理上有些變化。再說,新生代在生活中遇見未知的事,未知的物,必然要問當地人,這樣有些東北土語變在腦海中紮下根來。二是當時的東北,移民壹般都從事農耕,販賣,手工等低級行業,而政府機關,關口驛站多為當地人把持,妳想要辦事麻溜,就必須會說壹些東北話,久而久之,東北話就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語種。三,當時的東北雖然山東人多,但大部分都是雜居,特別是在城裏,妳想啊,各種方言交流起來多費勁。統壹成山東話吧,人家山西人不幹。就是山東人之間交流也成問題(方言太多),這樣顯然不利於推進城市化建設。最後,大家都欣然接受東北話進行交流,既有歸屬感,又不傷和氣。後來,全國確定普通話標準後,由於東北最接近普通話,所以新生代的學習熱情更是高漲,時間長了反而忘記了家鄉話。

山東人闖關東:

口音有壹個地區沒變,只是都是老年人了。中國商品糧基地之壹—三江平原,農業部下屬的國營農場。2012年有幸去那采訪,退休的老人清壹色山東話,新生代東北話不標準,普通話卻非常標準,得益於那的知青多(河北,湖南,四川,山東,河南,哈爾濱,北京,上海),來自五湖西海的人多。普通話就成了大家溝通的標準。

敢於挑戰的山東人個性:

這部分人其實山西人居多,明朝洪武年間,山西天下紅雪,長紅蒼蠅,瘟疫盛行!不得已,移民山東,活下的,個性極其堅韌,壹旦活不下去就去當“響馬,綠林”。清朝末年,私自穿越“柳編墻”去關東謀生。日本和俄羅斯在東北打仗,日本勝利後,朝鮮族就偷渡東北靠著日本人關系(日本朝鮮合並—見中國近現代史),暗中想占領東北。清朝就開禁東北,幾千萬山東人瘋狂湧入東北,保住了邊疆,這是山東人壹大功勞!

東北方言:

東北人並不是客家人,自古就走漢族在那生存,個性很強,不服輸,好鬥狠。看《三國誌》,遼東是公孫淵的地盤!再看《史記》商朝紂王的叔叔箕子帶領商族人建立 朝鮮,橫跨遼東和朝鮮半島!這部分人和當地土著結合,壹會變成匈奴,壹會鮮卑,壹會蒙古族滿族等等。 東北話就是博眾彩之長,在黑土地和嚴寒的哺育下,形成了獨特魅力的方言。

馬未都說過這個事,就是東北話是什麽話,東北話是說垮了的山東話。東北以前沒方言,那地方滿族人不開放,後來開放了,開始闖關東,山東人各地的口音也不壹樣,去了以後綜合了各種口音包括當地的口音,這才有了東北話。而且東北好多地方還有很正宗的山東話,就是沒說垮的山東話,可以說山東話對於東北話的影響非常大,大到什麽程度呢?我覺得基本可以算是壹路山東方言了。

去過東北的人會發現遼寧和吉林黑龍江方言差別很大,遼寧方言有明顯的東北味,而吉林黑龍江方言不明顯,感覺就是有點垮的普通話。這可能跟人口遷移有關,黑龍江絕大多數人都是吉林遷過去的,而吉林絕大多數都是闖關東的各個地區人。遼寧本土性則延續很好,有很多世代居住的人口。小時候同學有不少山東人,都是太爺爺輩遷過去的,近年來黑龍江經濟蕭條,很多人又回山東老家了。

大連丹東說的什麽口音?從大連往北,山東口音逐漸減輕。妳仔細辨別,遼寧的各地方口音其實有差別。黑龍江最接近普通話,吉林次之。

不是啊!

山東方言在東北保留的很好啊!不說大連話基本就是煙臺話,就是遼吉黑加內蒙東部,到處也能聽到山東方言啊!東北民間的好多方言土語,只有東北人和山東人能聽懂。比如膠東人的口頭語biang,東北人都會說。還有如“鼓擁”、“紮古”等等等等,實在是很多很多。其實東北文化就是土著(以滿人為主)文化與齊魯文化的結合。包括東北菜其實也就是山東菜在東北的變異而已。

闖關東之後的山東人並沒有全部失去自己的方言。在中國東北地區有許多山東人聚集的地區依然能夠操著壹口流利的山東話。

闖關東是我國 歷史 上十分重要的壹場大規模移民運動。這場移民運動主要發生於清朝中後期和民國時期,而且不同於 歷史 上的其他官方移民活動,這場移民遷移是由民間百姓自發性進行,甚至在闖關東初期還受到過滿清政府的打壓和禁止。為的不過是保護他們心目中的龍興之地不受到打擾。

然而隨著中原地區的人快速增長以及土地被地主豪紳階級,關內的許多地區人地矛盾日益嚴重。尤其是山東地區歷來人口稠密且洪澇旱災不斷。因此到了清朝中後期山東地區的底層老百姓生活狀況十分貧苦。

因此壹些人便通過偷渡渤海海峽或者沿著海岸線越過山海關而進入東北地區,這些山東來的移民抵達東北地區之後主要集中在遼東半島。後來隨著遼東地區的人口也越來越多,早期的移民又開始繼續遷移至黑龍江地區及大興安嶺地區。

因此在東北地區的山東人主要集中在遼寧和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而且在遼寧和黑龍江有許多山東人聚集的“山東村”。

而在這些山東人聚集的地區村裏的許多老人依然保留著山東口音。而且值得壹提的是,這些山東人中有許多是民國時期乃至於新中國建國之後遷移到東北地區,許多人其實是出生於山東而工作生活在東北,因此鄉音未改。

當然大部分的早期移民的後代則已經融入到了當地的語言文化體系之中,這些人平時都能夠講壹口流利的東北話,卻很難再掌握父母輩口中晦澀難懂的山東方言。

而東北地區的方言則是在吸納了傳統漢族的發音方式以及滿族等少數民族的語言特征。同時也吸納了大量山東地區的方言。因此盡管山東話跟東北話在發音方式上存在著壹定的區別,但是許多俗語和方言則十分接近,尤其是壹些名詞和動詞更是幾乎可以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