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的學術貢獻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的學術貢獻

強調經驗主義

庫茲涅茨認為“所謂壹個理論,意味著是在各種經驗上可以識別的因素之間的可經驗證的關系的表述,這些因素和關系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等條件下是相對穩定的。這種各國經濟增長的理論是我們從來沒有掌握過的,顯然,我們現在沒有掌握,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沒有準備去掌握它……在目前環境下,這種理論會是人性的壹些先驗特性的教條主義的反映……或是經濟增長機制的形式主義模型的反映,對正確關系的得出以及公式中經驗常數所要求的數據缺乏完全的保證……看來我們更應該限制自己去從事壹項太雄心勃勃的任務,比如,從經驗記錄中提出壹些建議……以便作為進壹步數據研究以及所從事的可驗證的理論分析方向的向導。”

由於理解經濟現象的基礎是大量的測定,因而對所獲數據進行周密的、系統的檢驗便成為庫茲涅茨方法論中的第壹步。作為壹個嚴謹的學者,庫茲涅茨為了得到關於根本的經濟制度上的必然觀點以及為了能從壹系列長期運動中分離出短暫現象,需要掌握早期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通常是不完全的。從各種不同來源所取得的數據必須經過分類、整理、精巧地結合,並對這些原始資料的錯誤性進行評估。理查德·古德溫在他的評論文章中所采用的豐富多彩的比喻是十分貼切的,他說:“庫茲涅茨教授將樁子深深打入經濟因素的海綿似的沼澤中,他編制了壹個巨大的木排,承受住了由他逐漸周密地建築起來的壹座結實的拱座。”

庫茲涅茨方法論中和第二步,是進行特征的分類,這是壹個創造性的過程,韋斯利·米切爾稱之為“分析說明”。為了能推測出數據與所表示的變量之間的關系,以及為了檢驗壹致性和合理性,必須對數據進行分類、安排的重新布置。解釋是經過判斷而推測出來的。以經濟分析概念為指導,將分散的、不完全的數據轉換成計量,來補充理論上的框架,最大限度地用來檢驗各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

庫茲涅茨周期理論

經濟周期的發現、測試和解釋是美國國家經濟局最初研究計劃的重點。經濟周期只限於循環出現,而不是許多經濟活動中同時出現的定期的波動——擴張或收縮。經濟周期為5~6年,但也有可能為10~12年。它被清晰地指出是壹個長期的趨勢。目前已經從經濟周期和長期趨勢中識別出了三個具有平均持續期的周期,盡管對它們持續有效性還有所爭論。中周期通常被稱為是庫茲涅茨周期。庫茲涅茨周期的結論除了取自於原始資料外,還得益於他從前的壹位學生兼同事摩西·阿布拉莫維茨的兩篇文章。由於周期性的運動具有自發性,阿布拉莫維茨根據庫茲涅茨的經驗提出了用“擺動”與“波動”來替代。

在排除了美國和其他8個國家的趨勢和周期性對所生產出的商品的35%價格與65%產品數列產生影響後,庫茲涅茨發現了“第二個長期運動”,其擺動的平均持續期為22年。經濟活動總體中周期的存在,是阿瑟·F?伯恩斯經過研究首先發現的,並證實了庫茲涅茨關於個別商品的結論。庫茲涅茨將經濟活動中的被動與相應的移民波動、人口增長率以及勞動力的增長聯系起來,在分析經濟與人口統計的變動時的關系時,他對經濟科學做出了重大的開拓性的貢獻。人口是經濟活動的主要決定因素,而經濟活動可以表現為對人口增長的影響。然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人口是外生變量,例如在指明作為每單位成本的產出的生產量時,就被視為是外生變量,也就是說,由於人口因素而需要調整數據。其實,在克萊因-戈德柏格的經濟計量模型的表象研究中,就已產生了微弱的庫茲涅茨周期。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庫茲涅茨總是細心地對待在工作中遇到了壹些有爭議的概念和統計問題,仔細地註意基本假設的分類。他特別留心那些數據使用者不易辨別的主觀因素和那些被錯誤輸送的精度。在庫茲涅茨的許多著作中都討論了假設、定義以及所公布數據的說明。例如,國民生產總值是對經濟活動的壹個全面的衡量,也是企業和政府決策的基礎,但是,卻排除了壹些產品和勞務,因為它們並沒有明顯的標誌,家務服務也沒有被包括在內,壹些非法的活動也被排除掉了。庫茲涅茨解釋道:“例如,‘訛詐’服務明顯地造成了補償的報酬,它的價格取決於市場上對這種服務的供求情況,因而它們是我們經濟體制中的壹個部分,但如果將它們包括在國民生產總值內,就無法解釋對社會極為有用的、作為經濟體制的貢獻的那部分。”

此外,他還涉獵了在國民收入著作以及許多國內及國際會議中有爭論的社會哲學問題。例如,最終與中間、總產值與凈產值的區別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為了避免重復計算,國民生產總值只包括最終產品。例如,用於最終產品面包生產的面粉的價值,就不能計入國民生產總值內。然而,基於同樣的理由,被計入最終產品的工人的運輸成本,可以被視為工人生產的產品與勞務的中間成本。國民收入賬戶還包括了生產出的汽車的價值以及應用於生產汽車的新機器的價值,也包括由於生產而貶值了的那部分機器的價值。國民生產凈值(國民生產總值減去資本存量的折舊)的估計,並沒有解決這壹問題,而且由於壹部分消費品用以維持勞動力,因而勞動力資源也同樣會貶值。庫茲涅茨認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制定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的協議來解決。假如社會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增加資源的供給,則可以獲得壹個界限;假如最終目標是消費者滿足,就可以獲得另壹界限……用這種方法制定國民收入概念的壹個正當理由是,由於普遍動機,必須衡量為滿足作為壹個效用最大化消費者整體的國家的當前和未來需要的經濟體系所作的積極貢獻。這種消費最大化的動機主要是從商品是為人而存在,而不是人為商品而存在這壹角度出發的。在這個問題上,庫茲涅茨繼續進行了研究,並對最終產品和產出的市場價值的定義作了修改。羅伯特·S?艾思納和壹個協會根據庫茲涅茨的概念和觀點編輯了《賬戶的總收入體系的估計》壹書。國民收入統計所提供的框架對現代政策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這種框架在過去50年裏已被全世界廣泛應用。庫茲涅茨還幫助幾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來的國家編制了最初的收入估計。而且,國民收入賬戶也是消費、儲蓄、投資等數據以及其他用以檢驗由政府、教育和研究的經濟學家所建立的宏觀經濟模型所需的數據的來源。庫茲涅茨為這個經濟和統計領域也做了主要貢獻。

經濟增長理論

庫茲涅茨在1930年出版的《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動》壹書中,提出了長期動態增長過程在深化經濟現象的理解中的核心地位。在庫茲涅茨看來,把經濟分析局限於靜態均衡理論,會阻礙它理論上的發展。庫茲涅茨毫不妥協地堅持長期考察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我們既不知道需求和供給賴以發生反應的變化總過程,也不知道前者對後者可能已經施加的影響,那麽,我們對需求和供給的瞬間的、靜態的反應的研究怎麽可能是全面的呢?”在經濟增長的研究中,庫茲涅茨的方法是很明顯的:將壹個國家或壹組國家各個時期增長的數量加以比較,將壹些國家在發展不同階段上的特征曲線的某壹特定時點上的橫斷面數據加以比較,還有對相關因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研究。盡管庫茲涅茨也研究地區間增長模式的差異,但他認為“國家”是研究的最合適單位,這主要是因為占統治地位的政府,有能力推行促進或阻礙經濟增長的政策。

1971年12月,庫茲涅茨在斯德哥爾摩作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作的演講中,提出了現代經濟增長的六個相互關聯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總產量和人口的快速的增加;第二個最重要的因素是生產效率的增長率;第三個方面的經濟結構從農業生產上中主導地位向制造業和服務業占主導地位的改變;第四個方面是社會結構和思維方式的轉變;第五個方面則是通訊和運輸技術改變引起的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最後壹個方面是,世界經濟中的分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