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雅安建制的演變

雅安建制的演變

雅安歷史悠久,自先秦時期就屬中央政府管轄。

戰國時期,秦惠文王袁庚九年(公元前316),秦滅蜀,設蜀郡。開放該區的青衣路,以便投寄郵件。之後羌人沿青衣江遷入雅安,是青衣江羌人的古居地。戰國末期(公元前222年),秦朝滅楚,將楚遺民燕道(莊道)遷至蜀,建立燕道郡(治滎經)。隸屬蜀郡,這是雅安最早的建制。

西漢武帝六年(公元前1165438),改稱郡(今漢源縣),轄燕道郡(王莽改名時今滎經、雅安等地)、青義郡(今魯山縣)、徙郡(今都石羊鎮)、房縣。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廢郡,並入蜀郡,設西府,統管外羌(今漢源地區)。壹個統治青衣,掌管漢人(今雅安、廬山地區)。

嚴光元年(公元123年),東漢皇帝安迪改蜀郡西部為蜀郡,所轄縣不變。靈帝年間(公元168年),韓佳縣(今廬山)遷址,轄四縣,包括甘孜州大部分地區和涼山州部分地區。

金代初,仍屬韓佳縣,韓成劃歸李紳縣。東晉以後,韓佳縣被廢除,縣被重新安置給華僑。南北朝時期,政權被廢,公元347年以後,戰亂不斷,變化萬千。建在這個地區的郡縣大部分都遷移了,附屬於其他郡縣。這壹時期,編制和管轄發生了很大變化。公元348-552年間,當地政府被廢棄了200多年。

西魏廢帝2年(公元553年)後,開始移民,建立蒙山郡(今雅安多營),轄石羊(今雅安多營)和蒙山(今名山蒙陽鎮)。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蒙山縣分為利州縣和李紳縣。

隋仁壽4年(公元604年),崖州廢為郡。楊迪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棄的崖州設在林瓊縣,下轄廬山、名山、石羊三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實行州縣兩級制,恢復崖州,領四郡(廬山、名山、鹽道、百丈)。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增設滎經縣。玄宗開元三年(公元758年),復置為雅州,轄煙道(今雅安雨城區多營鄉)、蘆山、名山、百丈(今百山鎮)、滎經五縣。唐朝為了鞏固統治,對外擴張,還建立了利州(紅原縣)都督府,轄漢源(今漢源縣清溪鄉)、飛躍(今義東鄉)、林西(今名山茅河鄉)等縣。同時建立了靈關鎮(丙鎮,今寶興靈關鄉)、石羊鎮(丙鎮,今全石羊鎮)、四川鎮(丙鎮,今全縣城)等壹批軍事重鎮,加強了這壹地區的軍事部署。在戰爭年代,崖州已成為重要的軍事和交通要道。為了吸引邊境地區的民族,建立了50多個少數民族首領管轄的吉米州來治理少數民族。

五代(公元934年)在崖州(今整個城西)增設永平軍節度使和刁門安撫部。

宋真宗北部大中祥符時期(公元1008-1016),雅安支所從雅安多營坪遷至蒼坪山麓(今雨城區)。

元憲宗八年(公元1258年),雅周歸嘉定府管轄,加天全趙球部(今整縣、石羊鎮),屬陜西省圖凡本部宣威使部管轄。

明代地方實行府州縣三級制。雅周轄廬山、名山、滎經。州轄今雨城區。

清初還是亞洲。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州升為府,雅安屬上川南路,轄名山、滎經、蘆山、天泉、清溪、雅安六縣。在此期間,清廷正式沒收了天全高和楊二土司的封號,並實行地方政府改革,結束了土司長達760多年的統治。

民國初年(公元1913),廢州、廢府設道、縣。當時的雅安、蘆山、名山、天全縣、滎經、漢源六縣都是建昌路管轄。1924年廢棄公路,1935年設立四川省第17號行政督察區,轄雅安縣,轄雅安、天全縣、蘆山、滎經、漢源六縣和穆平行政公署(今寶興縣)。1939年,西康建省,此區改為西康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直至解放。

1951年更名為雅安署,石棉縣建有漢源、嶽西、冕寧。西康省1955撤銷,此區劃歸四川,名山縣、瀘定縣劃歸此區。次年(1956),瀘定縣劃歸甘孜州。1981年,更名為雅安地區,至2000年,轄雨城、名山、滎經、漢源、石棉、天全、蘆山、寶興8個區縣***42個鎮,106個鄉鎮(含18個民族鄉鎮)。2012 165438+10月6日,名山縣撤銷,設立雅安市名山區,以名山縣行政區域為名山區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