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求篇江西省情教育—悠久歷史的文章,500—600字左右

求篇江西省情教育—悠久歷史的文章,500—600字左右

壹,文明之光照贛鄱

贛江——鄱陽湖地區在石器時代已經露出了文明的曙光,至商周時代已是光芒四射,耀眼奪目.可以說,贛鄱大地存在著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

1,石器時代的江西

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顯示,江西最早的原始文化是安義和新余兩地發現的平原型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推論其時代距今約四萬至五萬年.也就是說,至遲從那個時期開始,江西地區開始有了人類生存,江西的歷史也由此開端.

2,商周時代的江西

商代特別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中國青銅時代最發達時期.代表江西這壹時期最高水平的有樟樹吳城遺址,新幹大洋洲遺址,瑞昌銅嶺遺址,鷹潭角山遺址等.此外,新幹牛頭城遺址和中陵遺址也是重要的代表.

富饒的贛江鄱陽湖平原上,分布著眾多商周遺址,樟樹吳城遺址是已經發現的商代遺址中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壹處,種種跡象表明,這個遺址決不是壹座普通的村落和聚邑,而是商代壹處都邑.城邑是早期國家形態及其權力結構的物化形式,統治者以其淩駕於全體社會成員之上的地位,修築高城深壕,表明它們是國家權力的集中代表,將國家的出現作為文明社會到來的***同標誌. 吳城文化的居民選擇吳城作為城邑,是經過精心規劃的,符合"擇天下之中而立國"的原則.如果把贛鄱平原比喻為壹個"鬥"形的向北開口的大盆地,吳城正好處於向南通道的"鬥"口,故而成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水陸交通極為便利,是建立中心都邑的理想環境.從大環境來講,北有長江天險,南有南嶺阻隔,西有羅霄山,東有武夷山,四面有天然屏障,尤其是北面的長江,阻止了當時勢力最大的政治集團--商人的南進,地形安全,為軍事上的進攻,防守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贛鄱平原地勢平坦,水網密布,氣候濕熱,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天然的農業區.這種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吳城發展成為吳城文化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表示,由於面積過於龐大,這次發掘僅僅是試掘階段.今後3年至5年內,將對角山窯址進行全面發掘,以了解其文化堆積狀況,並結合古水文,古地層,古氣候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以全面,科學揭示其空間分布以及歷史,邏輯演進過程.

,回首江西

江西歷史的發展是與中國歷史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南方的開發進程同步的.

江西在先秦時代並沒有成為壹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區域,它夾在吳越,荊楚之間,受著兩大地域文化的擠壓和爭奪.說是"吳頭楚尾",其實既非吳又非楚(指吳與楚的中心地帶),既是吳又是楚(指吳與楚的邊緣地帶),部分地區屬吳,部分地區屬楚.雖說現今江西這塊地區的先民已有自身的輝煌文化,但這些文化還沒有來得及相互碰撞,融合,就被吳,楚兩大文化撕裂了.幾乎可以斷言,如果不是公元前三世紀秦的統壹,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們討論的江西文化.我們生活的這塊地區,或者被吳文化,楚文化乃至嶺南文化所瓜分,或者被完全融合於吳文化或楚文化之中.

秦朝的統壹尤其是漢朝豫章郡的設立,使得江西歷史文化的形成有了壹個相對穩定,受法律承認的地區載體.但這個載體的出現,既較齊魯,巴蜀,吳越等晚了好幾個世紀,而且還是由中央根據地理形勢通過行政手段劃定的,這就決定了江西在日後的發展過程中,對中央有更為強烈的依附關系,決定了江西文化對中原文化的更為密切的傳承關系.

唐末五代以後江西經濟社會的發展,既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的結果,又是其重要內容.其間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

壹是政治中心的東移和運河的開通,使贛江水道成為南北物質交流的主要通道.

大運河開鑿之前,中國南北水路交通的最長航道為漢水――長江――湘江,沅江,漢水――長江――贛江.靈渠的開鑿以及秦嶺和大庾嶺山路的開通,使這兩條航道在陸路的連接下向北延伸到了黃河水系的渭水和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並進而溝通了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水系.自秦漢到隋唐,由於政治中心壹直在關中,所以從西北政治中心地區到東南經濟重心地區的水路溝通主要是由漢水和長江完成的;而與以廣州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對接的內河交通,則是漢水――長江――湘江――西江――珠江.

兩漢時期,關中地區財力已表現出難以支持全國政治中心的無奈.從隋文帝帶領官員和關中百姓"就食"洛陽,到隋煬帝營建東都,開鑿運河,實質上反映了西部政治中心從被動到主動向東部經濟重心靠攏的趨勢.從五代到北宋,完成了中國政治中心的東移過程;元,明,清的定都北京,更鞏固了中國政治中心東移的格局.雖然比起開封,北京距離東南經濟發達區更為遙遠,運河的全線開通,卻將這壹空間距離大大縮短.政治中心東移及大運河開通之後,漢水――長江――湘江――西江――珠江這壹南北交通要道失去了往昔的地位;而運河——長江——贛江——北江――珠江則成為國內主要的南北通道.這條通道全長兩千多公裏,貫穿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廣東七省市,在江西境內則占三分之壹.

二是江西的地理環境有利於農業生產而且較少成為兵家爭奪之地故而遠離戰亂.

江西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中原地區發生的三次大的長時期戰亂關系密切.第壹次是兩晉之際"永嘉之變"後發生的在中國歷史上稱為"五胡亂華"的事件,這壹事件的結果是北方的長期戰亂和中國境內南北政權的對峙;第二次是唐天寶年間開始發生的安史之亂,這壹事件的結果是北方陷入長時間的動蕩和藩鎮割據;第三次是兩宋之際的宋金戰爭,這壹事件的結果是宋室的南渡和宋金之間的持續戰爭及對峙.三次戰亂都導致了北方居民的大規模舉族南遷.北方居民遷徙的落腳點,總是在那些既遠離戰場又便於返回中原的地區.於是,當戰亂發生在黃河流域時,移民便主要遷移至江淮之間,九江便開始接納移民;當戰亂延伸到淮河壹線,移民便遷移至長江以南,南昌,鄱陽,宜春也有了移民;當戰亂蔓延到長江兩岸,移民便被迫繼續南移,吉安,撫州乃至贛州也就有大量移民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