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俄羅斯革命和蘇聯解體的進程及其原因

俄羅斯革命和蘇聯解體的進程及其原因

蘇聯解體的原因:

蘇聯時期,發達的重工業和長期的軍備競賽雖然提振了國內生產總值,掩蓋了人民生活水平始終不佳的現象,但這並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也導致了蘇聯人民的不滿。其次,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缺乏民主,幹部階層不可避免地日益官僚化。自稱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變成了與人民對立的特權階層。當群眾越來越覺得特權階層與自己的利益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制度的衰落和瓦解是必然的。

此外,蘇聯從1922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改革戰時* * *生產政策,更加強調發展黨內民主。但自1926斯大林上臺後,形成了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雖然蘇聯在這種體制下實現了工業化,但到了60年代,其弊端日益暴露,阻礙了蘇聯的發展。隨後,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後進行改革,但只是對原有體制進行了小修小補,並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最明顯的就是蘇聯的特供商店,裏面堆滿了珍貴的外國商品和蘇聯極其稀缺的商品,專供蘇聯的特權階層使用。相比之下,大多數蘇聯人不得不忍受低劣、陳舊和不受歡迎的東西。這種制度傾向於犧牲下層人民的利益來解決上層顯貴的問題。從1989開始,蘇聯由於改革失敗,通貨膨脹嚴重,開始對下層民眾實行進壹步的緊縮政策,造成煤礦區消費品嚴重短缺,導致長期受壓迫的煤礦工人大罷工。

此外,俄羅斯在歷史上也曾多次對外擴張。俄羅斯十月革命後,壹度承認各民族有自決權,但蘇俄及其後的蘇聯仍然采取對外擴張的路線。從1919到1944,先後進入獨立的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烏克蘭、阿塞拜疆、格魯吉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圖瓦人。

蘇聯時期推行對俄政策,將民族主義作為蘇維埃和社會主義的對立面加以壓制,處決各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精英,破壞民族語言、文化和民族意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蘇聯還對波蘭人、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伏爾加河日耳曼人、克裏米亞韃靼人、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什人和遠東朝鮮人等少數民族進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和移民。

蘇聯也對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犯下了許多罪行,如農業集體化時期對“富農”階層的流放和屠殺,大清洗時期對黨員、知識分子、士兵等無辜群眾的屠殺,波蘭軍官被集體處決的“卡廷事件”。這些罪行隨著“公開化”的進程逐漸公之於眾,對蘇聯人民產生了巨大的思想沖擊,加深了各族人民的不滿。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徹底拋棄斯大林主義留下的政治制度遺產,建立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在這種背景下,葉利欽促成了蘇聯的解體。

這是壹本百科全書。

我個人的觀點是,蘇聯工業體系嚴重,重工業比重過大,輕工業產量不足,導致人民生活水平相應提高,日用品長期依賴進口的財政壓力巨大。阿富汗戰爭、美蘇爭霸等因素導致軍費大幅增加,加重了蘇聯的財政負擔。戈爾巴喬夫太急於改革體制,急功近利,脫離實際。而且戈爾巴喬夫在蘇聯舊人政治時代權利受到很大限制,所以扶植資產階級自由派制衡舊派系,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俄國十月革命進程:

1917 10十月,列寧秘密來到彼得堡,領導並組織了武裝起義。可惜秘密泄露了,於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動出擊,迫使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陷入被動。在這危急關頭,列寧沈著冷靜,迅速采取了相應措施,從而扭轉了局面。

10月7日165438+俄羅斯歷65438+10月25日,布爾什維克黨取得了絕對的軍事優勢,向資產階級堡壘冬宮發起了最後的進攻。

冬宮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老巢,城墻又高又厚,要闖進去相當困難。

列寧親自指揮了這場戰鬥。他先是命令巡洋艦“阿佛洛狄忒”號駛入涅瓦河逼近冬宮待命,然後告訴戰鬥的軍事領導人安東諾夫,要在半夜發起沖鋒,在黎明前攻克冬宮。

半夜,巡洋艦“阿佛洛狄忒”號劃破黑暗的聲音。瞬間,周圍的大炮壹起轟鳴,炮彈在夜空中呼嘯,冬宮立刻成了壹片火海。安東諾夫率先帶領士兵進入廣場。街壘裏的敵人看到後院起火,早已無心作戰,逃了又逃,投降了又投降,潰不成軍。

然而,皇宮前壹輛裝甲車裏的敵人仍在戰鬥。裝在上面的兩挺機槍噴出火焰,形成了壹個密不透風的戰陣,士兵們無法直立,只好匍匐在地上。

安東諾夫見自己壹時半會兒制服不了這個“鐵家夥”,恨得牙都要咯咯響了。就在這時,離他不遠的壹個士兵喊道:“看著我!””說完,他把十幾個手雷捆成壹捆,掛在腰帶上,然後飛快地向“鐵家夥”爬去。

“噠噠!”敵人的機槍子彈四處流散。

士兵在離鐵家夥只有五六米遠的地方被子彈擊中。突然,血從他的右臂湧出。但是,他沒有看自己的傷口,咬緊牙關,繼續快速向前爬。然後,他跳到裝甲車上,左手拉了拉導火索,迅速往車下扔了壹堆手榴彈,然後就滾遠了。“嘣!”“鐵人”被炸得四分五裂。

“走!”安東諾夫大叫壹聲,帶領士兵進入冬宮,俘虜了所有在場的臨時政府官員。

十月革命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沙皇的軍隊屢戰屢敗,許多地區被德軍占領,人民飽受摧殘,強烈要求改變現狀。於是,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推翻沙皇,成立臨時政府的建議,組織了二月革命。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竊取了二月革命的勝利成果,還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迫害布爾什維克黨。為了重新取得革命的勝利,列寧領導人民進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