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每周壹山朝陽縣西五家子鄉柏樹溝白崖山

每周壹山朝陽縣西五家子鄉柏樹溝白崖山

白崖山(遼代稱呼),位於朝陽縣西五家子鄉石片子村柏樹溝,屬於大青山脈的壹處小山,最高峰處海拔大致700多米。大青山脈北起內蒙敖漢旗四家子,西臨建平喀喇沁鎮東老虎山河,南抵龍城區聯合鄉,東至龍城區邊杖子馬山。從G101線大三家轉向聯合鎮,壹路向北,過馬架子,經山咀,到小六家,上小橋東行,進入石片子村。石片子村東面是老窯窪山(參閱椴木頭溝文章),山勢陡峭、險峻、宏偉,東南面的山窪處,成片的紫丁香盛開,仰面向上,妳會陶醉在紫色的花海中,這幅畫面,也許只有老家那裏的南大窪可以與之比肩。村子西面就是柏樹溝了。

據《遼代耶律延寧墓發掘簡報》記載,1964年冬季,遼寧省朝陽縣西五家公社石片大隊柏樹溝村西北,柏木山的山坡下,發現古墓壹座,我館聞訊後,立即會同朝陽地區,縣文教局同誌,及時進行了清理發掘。墓內出土了壹合漢文與契丹文合刻的墓誌,墓主耶律延寧葬於統和四年(986年),曾出任過羽厥裏節度使.為我們研究遼代早期我國北方的疆域以及契丹民族的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特別指出,新浪博客有篇文章在記述這件事時,說是1984年發掘的,這是明顯錯誤,原因是80年後,“公社”“大隊”的稱呼已被鄉村取代)

據我考證,很多地名裏帶有柏木、柏樹的,大部分都是古代建有廟宇或墓地的地方。柏樹不同於松樹,雖然四季常青,堅韌挺拔,但是生長緩慢,壽命綿長,常作為正氣、高尚、長壽、不朽的象征,常用於陰宅,也叫墳頭樹。這裏既然叫柏樹溝,柏木山(由於朝陽地區漢文化元明清時期斷代,白崖山名稱只能出現在文獻或墓誌中),說明倪姓漢人從山東移民過來後,看到這裏有很多柏樹,就為此起名柏樹溝,柏木山。既然這裏有大墓,說明這裏是古代風水先生們認為的好地方。

我認為,當妳的思維和別人的思維高度契合後,妳就能夠猜到他的行為和思想了。我們知道,古人常常會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寫成書或者帶徒弟,壹代代傳下去,好讓自己的思想不朽。只要我們深入地研究古人留下的書籍,甄別真偽,實際檢驗,壹定能契合古人,做到精準。現在,就讓我們來好好學習和研究吧。

耶律延寧,遼代契丹族將領,官居羽厥裏節度使。《遼史》中無傳,遼代典籍中也未記載,有人說他就是《遼史·聖宗紀》中的耶律章瓦(這個需要進壹步考證)。

墓碑上說,他生於遼天祿元年(947年)。遼景宗耶律賢即位,延寧被招為“近侍”,深得景宗和蕭綽皇後的信任。授官保義功臣、崇祿大夫、檢校太保、行左金吾衛大將軍兼禦史大夫、上柱國、漆水縣開國子,食邑七百戶。遼乾亨四年(982年),遼景宗去世。遵遺詔,耶律隆緒即位,是為遼聖宗,由太後蕭綽攝政。當時,遼朝政權有被顛覆之虞,延寧尤被倚重。蕭太後攝政之初,散居漠北的阻蔔部(遼金對韃靼的稱呼)舉兵反遼,且迅速向東部推進,烏古、敵烈、室韋等部均受其影響。遼聖宗耶律隆緒及蕭太後特派遣延寧經略北部邊疆,授予官職羽厥裏節度使,羽厥裏即烏古,烏古部就在今呼倫貝爾和黑龍江上遊,海拉爾河和克魯倫河下遊為中心的地區。延寧到任後,施政有方,頗有政聲,使“極北之疆界”之人敬畏,室韋也聞之歸降。北部邊疆地區逐漸穩定,壹度秩序井然,甚至“路不拾遺”。統和三年(986年)十二月三十日,耶律延寧因瘡疾卒於烏古部,年僅39歲。聖宗及蕭太後聞之痛惜,詔令將靈柩運回。延寧夫人及子女護其靈柩南歸。次年末,安葬於興中府(遼寧省朝陽市)霸城白崖山山麓,即今遼寧省朝陽縣柏樹溝村柏木山。

柏樹溝完全被群山環抱,只有壹條河道通往外界,村口的小山,是東部的山臂向下延伸,然後又突然隆起的山包,就像壹只老龜微微擡起頭顱,橫亙在群山中間,不僅擋住外部的視線,而且特別符合遊牧民族建塔位置特點。

柏樹溝內部比較狹窄,主要分為兩個區域,東面是居住區,目前只有兩戶人家還在居住,其他都是破壁殘垣,不是搬走了,就是廢棄了(由於政策原因,農村集體土地不能出售,只能荒廢,有六七戶左右吧)。最東面那戶人家,靠東山,位置最好,面積最大,還有壹個未被毀棄的雞窩,雞窩的頂部是兩塊帶祥雲和波濤花紋的青石板,本地不產青條石,壹定是從墓地那裏取來的,看樣子是棺槨或器物的上蓋。

西部區域是墓葬區,也是兩片果樹林,目前桃花,梨花,蘋果花爭相盛開,山雞野兔徘徊期間,有驚喜也有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