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爬拉猴的簡介

爬拉猴的簡介

爬拉猴又稱蝶拉猴、爬了猴(學名為蟬蛻)——蚱蟬的幼蟲。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及周邊縣市(河南周口市、商丘市,安徽阜陽市、 宿州市,等等),其中山東省菏澤多地也是很多,叫它“爬拉猴”,中原東部部分地區也叫它“爬了猴”;又因為它總爬到樹上蛻變成蟬,有的地方叫它“蝶拉猴”。不管叫什麽,它對梨樹來說都是害蟲,與桑天牛、金緣吉丁蟲壹起被梨農視為折技蛀幹之大敵。但是卻是很美味的壹道食物,是河南東部、安徽西北部等地區壹道奇菜,味道鮮美,並且藥用價值很高。蟬的飛翔能力較強,壹般機械噴藥很難觸及它,所以果農們提倡人工逮之。於是每年的六月底至七月份,夜抓爬拉猴,便成了豫東、皖北地區的壹大景觀。

拉丁文學名:Cryptotympana atrata

科屬分類:同翅目、蚱蟬科

性狀:本品略呈橢圓形而彎曲,長約3.5cm,寬約2cm。表面黃棕色,半透明,有光澤。頭部有絲狀觸角1對,多已斷落,復眼突出。額部先端突出,口吻發達,上唇寬短,下唇伸長成管狀。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開,裂口向內卷曲,脊背兩旁具小翅2對;腹面有足3對,被黃棕色細毛。腹部鈍圓,***9節。體輕,中空,易碎。無臭,味淡。

實名蚱蟬,若蟲又名知了龜、知了猴等,成蟲又稱黑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

主要生產地區為:山東省菏澤市,安徽省渦陽縣、蕭縣、碭山縣,河南永城市、夏邑縣等部分中原東部地區。 蚱蟬除具備食用價值以外,還具有藥用功能。蚱蟬老熟若蟲變化為成蟲時,羽化蛻除的外殼稱蟬蛻,又稱“蟬退”或“蟬皮”,其主要成分含甲殼素及蛋白質,味甘、鹹、寒,入肺、肝經,是重要的辛涼解表中藥。

蟬其皮曰蟬蛻,富含有殼素、異黃質蝶噙赤蝶噙腺苷三磷酸酶,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騷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癥,據《中國藥材學》記載,還有益精壯陽、止渴生津、保肺益腎、治禿抑病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寒。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 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於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 孕婦慎服。

貯藏] 置幹燥處,防壓。

氣味: 鹹、甘、寒、無毒。

蟬猴性寒、味香,具有散風宣肺、解熱定驚等功能。蟬猴營養豐富,味道口,成為時髦的美味佳肴。經科學分析,蚱蟬體內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及微量元素,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6.63%,可稱其為當今食品中蛋白王。鮮嫩的蚱蟬若蟲和成蟲,特別是若蟲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藥用價值也特別高,為藥膳上品。

部分人群有食用過敏癥狀,全身奇癢,紅斑,四肢發麻。建議第壹次食用應先吃壹只等反應,若5-10分鐘內沒有過敏反應即沒事。 蚱蟬壹般3~5年完成1代,也有記載5~6年或12~13年完成1代的情況。以卵群體在當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條上和各齡若蟲集中於土壤中植物根系上越冬,即越冬蟲態為兩種,卵和大小不同的若蟲;越冬場所也分為地上和地下兩種環境。

越冬卵於翌年5月中旬開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活動結束。卵多在白天下午孵化,占80%左右,夜間孵化的較少,約為20%。卵期接近300天。越冬若蟲的活動受地溫和寄主植物樹液的影響最大,在低溫高於10℃~15℃時,樹體汁液開始流動,越冬若蟲隨之開始刺吸取食活動。

從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蟲(稱之為蟬蟻),潛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活動性較小。隨著齡期的增長,營造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土室,棲居其中。土室外表粗糙,內壁光滑濕潤,壁的壹部分附著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後溫度下降,便鉆入深土層中越冬,春暖後又向上遷移至樹根附近活動。壹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蟲數量最多,此時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齡若蟲即將出土蛻皮變為成蟲的時期。

在土中完成若蟲的整個生活過程後,成熟若蟲於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等地面土壤潮濕(通常雨後),利於前爪刨開土壤,並爬行到灌木枝條、雜草莖幹等處,用爪及前足的刺固著於樹皮枝葉上,蛻皮羽化為成蟲。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成蟲出現盛期,10月上旬為末期。成蟲羽化後20天左右,交尾產卵,6月下旬開始產卵,6月底至8月下旬為成蟲產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為產卵末期。成蟲的終見期為11月上旬。即成蟲的產卵期可以持續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成蟲多在23時~1時和早晨4~6時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成蟲常棲息於樹幹枝梢上,具有夜間撲火的習性。成蟲產卵於壹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條上,卵產在枝梢的木質部內,卵窩密接,多為單行、也有雙行的,呈直線排列,少數彎曲或呈螺旋狀排列。每壹卵窩內有卵6~8粒,壹根產卵枝內有卵12~479粒,壹般為20~200粒,平均有卵146粒。每根枝條上有卵穴6~146個。每頭雌蟲腹內懷卵500~1000多粒,最多達到1500粒,最少20粒,平均800粒。成蟲壽命3個月左右,發生期壹般在每年的7~9月份。成蟲有翅能飛,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樹木幼嫩枝條中的營養汁液為生。交配以後的雌蟬在產卵前先用產卵器插入當年生或二年生細嫩樹枝木質部,然後再將卵產入。同時使嫩枝條脫水幹枯死亡,對樹木造成危害。

由於環境破壞,樹木的砍伐,蚱蟬若蟲的生存環境被嚴重破壞,人為的濫捕濫抓,導致若蟲(知了龜)資源嚴重枯竭。需求方面僅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需求量就在100 噸以上,市場缺口相當大,市場價格也越來越高。人工養殖金蟬前景廣闊。

該蟲分布全國,壹般在海拔不超過250米的地方都有發生。它危害梨、棗、蘋果、杏、李、桃、櫻桃、桑和葡萄等果樹,以及柳、槐、楊、榆等多種樹木。其幼蟲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蚱蟬的幼蟲壹生在土中生活。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鉆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壽命長約30~60天。待雌成蟲攝取足夠的樹汁即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雌成蟲產卵時,先用產卵器刺破樹皮,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中,造成爪狀卵孔,然後產卵於木質部內。每個產卵孔有卵6~8粒。壹個枝條上所布蟬卵,多者達90余粒。此蟲嚴重發生地區,至秋末常見滿樹幹枯枝梢。所產的卵至次年6月中孵化。幼蟲孵出後,由枝上落於地面,隨即鉆入土中。幼蟲在土中生活若幹年,***蛻皮5次。每當春暖時,幼蟲即向上移動,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來時,則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幼齡幼蟲身體多為白色或黃色,很柔軟,額顯著膨大。老齡幼蟲身體較堅硬,黃褐色,翅芽非常發達,自頭頂至後胸背中央,有壹道蛻皮線,為羽化成蟲時的開裂線。 當蟬蛹的背上出現壹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蛻皮是由壹種激素控制的。蟬蛹的前腿呈勾狀,這樣,當成蟲從空殼中出來時,它就可以牢牢地掛在樹上。蟬蛹必須垂直面對樹身,這壹點非常重要。這是為了成蟲兩翅的正常發育,否則翅膀就會發育畸形。蟬將蛹的外殼作為基礎,慢慢地自行解脫,就象從壹副盔甲中爬出來。整個過程需要壹個小時左右。

當蟬的上半身獲得自由以後,它又倒掛著使其雙翼展開。在這個階段,蟬的雙翼很軟,它們通過其中的體液管使之展開。體液管由液體壓力而使雙翼伸開。當液體被抽回蟬體內時,展開的雙翼就已經變硬了。如果在壹只蟬雙翼展開的過程中受到了幹擾,這只蟬將終生殘廢,也許根本無法飛行。

逮爬拉猴的故事

在我們那兒,知了的幼蟲叫做爬拉猴。或許是知了方言的訛叫,加上樣子活像個縮著身子的小猴,這名字大概由此而來。

交配後的母知了將尾巴插在樹枝裏排卵,卵子被震落到地上,這卵子便在土裏慢慢生長成爬拉猴。爬拉猴長成後從土裏爬出來,蛻皮後就成了知了。如此周而復返,這生命便壹代代繁衍下來。

也許許多人並不知道,這爬拉猴可是壹道美味,摸來先用鹽水泡上,掐掉前爪,放在鍋裏或者鏊子油煎或油炸著吃。若在切開的饅頭中間夾上幾只煎好的爬拉猴,那可真香得很呢!老沈沒經過考證,是否我們那兒有幾位移民的先驅,跑到國外去生了幾窩混血兒,將我們這種吃法演變成後來的三文治和麥當勞了。

這抓爬拉猴不叫逮,叫摸。摸法有兩種,壹種是從地下把它摳出來;壹種是將爬在樹幹上的爬拉猴摘下來,不過近幾年摸爬拉猴的人把樹幹從地面往上50-80公分處纏壹圈膠帶,待爬拉猴爬到膠帶處由於膠帶平滑前爪不能固定身體位置,就會落下重新爬,這樣摸爬拉猴要省去在樹幹高處摸不到的情況。

爬拉猴生長在土壤深層,據說要九年才能長成。長成的爬拉猴會慢慢用自己兩個粗壯有力的前爪將頭頂的土刨在腳下,待余下薄薄的壹層時,它會摳出壹個小洞。生的本能讓它從洞裏觀察壹直到天黑下來才會爬出洞來。摸壇高手往往在這個時候就捷足先登了,躬著腰用眼睛搜索著密密麻麻的洞穴。說實話要嚴格將猴洞和蟻洞區別開來靠的是壹種感覺,像乒乓球壹樣,那是由天賦決定的東西。

像我們這些摸壇上二三流的人就只有等著摸爬在樹上的東東了,即便如此也有很多技術含量的。妳首先要知道何種樹木下面適合爬拉猴生長,還要在摸時避開壹些嚇人的東西,同時要眼疾腿快以便跑在別的摸手前面。爬拉猴出土壹般分兩批,傍晚壹批,入夜壹批。在手電都屬於奢侈品的時代,不懂技術的人還真摸不好。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沒成想這爬拉猴也有了養殖專業戶。不少莊戶人不再種莊稼而改作種樹,種那種適合爬拉猴生長的樹。也不再等雷雨的到來,而是人為地將知了排過卵的樹枝折下來埋在土裏。為了限制爬拉猴爬得太高夠不著,聰明的人還用塑料布纏在樹幹中間,降低了磨搽力的塑料布足以阻擋爬拉猴的繼續攀援。

於是爬拉猴成為了商品,現在更被升格為綠色食品,價格也從壹元錢二十只賣到現在的壹元錢幾只了。吃的時候也不再是慢慢煎幹,而是壹股腦兒放在油鍋裏炸。調料更是豐富多彩。可怎麽吃,也吃不出兒時的那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