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連州龍譚人文歷史

連州龍譚人文歷史

春秋戰國時,連州屬南越楚地,西漢初(公元前206年)立縣,稱桂陽縣;隋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連州,因連口水得名。

民國元年,全國廢州立縣,改稱連縣,廣東省政府也曾於1938年搬遷到連州,使連州壹時繁榮,被人譽為“小廣州”。

1994年4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連縣設立連州市,開始了連州新紀元。

隋開皇十年(590年)連州壹說因有黃蓮嶺得名。

連州市歷史悠久。

三代(夏、商、周)屬荊州,春秋戰國屬楚,秦(公元前221—

公元前206)屬長沙郡。

西漢初年(公元前206)立縣,稱桂陽縣,含今連州、連南、連山三縣(市)。

桂陽名來由有二說。

壹說治之西有桂陽山,故名桂陽。

二說因桂水發源於大羅嶺(連州與藍山縣的界山)向北而流,古時有水北為陽,故名。

屬吳芮長沙國。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文帝時綢帛地圖,標明有“桂陽縣治”。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以湘南粵北之地置桂陽郡,本縣(市)隸屬之。

自此以後,歷經兩漢、三國、兩晉到南朝宋、齊兩朝,桂陽縣建制壹直未改,僅隸屬關系略有變化;三國吳時屬始興郡,晉同吳制。

南朝的宋高祖(420—422)時置小桂郡,治在桂陽。

明帝泰始六年(470)析置岡溪縣(地在今連州市西北),並置宋安郡,附郭在桂陽,領桂陽、含匡、陽山、岡溪4縣。

泰豫元年(472),廢宋安郡,改始興郡為廣興郡,本縣(市)屬之。

南齊復名始興郡,析桂陽縣地置希平縣(隋改名熙平縣,在今連山縣北),並屬始興郡。

梁天監七年(508),於含洭置衡州及陽山郡,郡治在含洭。

南陳因之。

隋(581—618)開皇九年(589)平陳,隋開皇十年於本縣(市)置連州。

連州名稱的來由有四種說法:①、連州有黃連嶺(今屬連山)盛產黃連,因物得名。

②、連州群山起伏,三面踞險,壹水瀠環,故有“連萬山為壹山連眾水為壹水”之說,因山川得名。

③、連州盛產鉛錫礦,古語“鉛之未煉者曰連”又有“鉛錫璞名曰連”之說,因礦產得名。

④、連州山嶺延綿,河流環繞,但交通阻塞,人們渴望車船暢通。

“連”字有車船合並之意,因意願得名。

領桂陽、廣澤二縣。

大業初年(605),州廢,於本州(市)置熙平郡,領桂陽(含今連州市、連南縣,下同)、連山、陽山、宣樂(以梁樂縣改名,在今陽山縣南)、遊安(故治在懷集縣西)、熙平(故治在連山縣西北)、武化(故治在廣西象縣西北)、桂嶺(故治在賀州市東北)、開建(故治在封開縣南豐東)等9縣,此為連州轄區最大時期。

唐武德四年(621),復置連州;天寶元年(742),改連州為連山郡;乾元元年(758),復名連州,轄境均只有桂陽、連山、陽山三縣。

自晚唐光化三年(900)至五代,歸於馬楚。

到乾和九年(951),改屬南漢。

自此至兩宋,連州、桂陽的州縣名稱及轄境均無移易。

面歸屬則幾經變化:貞觀年間屬江南西道,天寶年間屬嶺南道,乾元以後屬湖南道,大歷三年屬廣州,兩宋屬廣南東路。

至元十三年(1276),元兵下嶺南。

初,在連山置安撫司,直隸行書省。

十七年廢安撫司,升為連州路總管府,隸湖南道宣撫司。

十九年降為散州。

其時連州遷出桂陽縣城,移治於連山,領連山壹縣。

同時,升桂陽縣為散州,稱為桂陽州,領桂陽及陽山二縣。

大德年間(1297—1307),桂陽州、連州壹度改隸廣東英德路。

明洪武二年(1369)三月,桂陽州省入連州;四月,廢連州入連山縣,改屬韶州府。

明洪武三年九月,革連山入陽山,屬廣州府。

十三年十壹月,復置連州於桂陽。

十四年四月,加領連山、陽山二縣,隸於廣州府。

清襲明制,連州仍屬廣州府。

從明洪武三年(1370)起,連州成為廣州府所轄1州15縣中唯壹以州連置的地方政權。

時間長達359年。

雍正七年(1729)升為直隸州,直屬廣東布政司,轄境不變。

嘉慶二十壹年(1816),連山升為綏瑤直隸廳,連州只領陽山。

鹹豐四年(1854)八月,連州農民起義軍配合太平軍,攻陷三江鎮,進駐連州城,改連州為熙平州,奉行太平天國年號,約近半年。

民國元年(1912),廢州置縣,連州改稱連縣。

從以上沿革可見,從唐大歷三年(768)年到民國元年(1912)壹千多年裏有五百多年歸廣州府管轄,成為連州此後譽稱“小廣州”歷史因素。

同粵北各縣壹樣,先後屬南韶連道、北江善後委員會公署、西北區綏靖委員會公署。

其間,民國17年(1928),從連縣、連山、陽山三縣劃出瑤族聚居八排二十四沖,(其中連山五大排,連縣三大排),設連陽化瑤局,直屬省府管轄(民國24年,改稱連陽安化管理局;民國35年正式設立連南縣)。

抗戰時期,民國廣東省政府遷連,百業興旺,壹度是粵省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被稱為粵北“小廣州”。

民國38年4月,在本縣設廣東第五行政督察區,轄連縣、連南、連山、陽山4縣。

1949年12月8日連縣解放,20日成立連縣人民政府。

連縣先後隸屬北江專區、粵北行政區、韶關專區、韶關地區和韶關市。

1956年6月,原屬陽山縣的西江、朝天、大田、蓮花、泮塘、鳳凰、石橋、松柏、高山9鄉劃入本縣(市)。

1959年4月12日,將連縣、連南、連山、陽山四縣合並為連陽各族自治縣,縣政府駐連州鎮。

1960年8月24日,陽山縣恢復原建制,三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縣政府仍駐連州鎮,1962年3月27日,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連南、連山恢復原建制,本境復名連縣。

1988年元月,設置清遠市(地級),連縣於當年2月28日劃歸清遠市管轄。

1994年4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連縣,設連州市(縣級市),6月18日舉行掛牌儀式,由清遠市代管。

此後市名、市境,基本沒有變動,相沿至今。

1996年,省政府批準連州市為歷史文化名城。

市政府駐連州鎮,該鎮在湟(匡)水(連江)東岸,地處北緯24°37′,東經112°27′。

市政府位於愛民路51號。

連州歷史悠久,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擁有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

復雜的地質構造,發育了喀斯特山原、丘陵、臺地、河谷、盆地等多種類型的地貌形態,從而構成了連州獨特而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稱連州“惟有千山畫不如”,大文豪韓愈則贊連州“山水名天下”,宋朝學者張栻總結性地概括了連州八景“巾峰遠眺、圭峰晚靄、秀巖滴翠、昆湖疊獻、靜福寒林、雙溪春漲、楞枷曉月、龍潭飛雨”。

連州名勝古跡眾多,有湟川三峽石刻、慧光斜塔、燕喜亭、福山古寺、大雲洞石刻、韓愈亭、雙溪亭、張魏國公祠等等。

現存並可以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有:湟川三峽、連州地下河、潭嶺天湖、大東山溫泉、福山古寺、民間藝術表演以及市區的文化古跡等。

連州旅遊資源豐富且品位高、數量多、品種結構合理,傳統特色豐富,綜合載體大,可塑性強。

主要特色是:山清水秀、洞奇湖高、林茂石美、瀑布眾勝。

比較有特色的有:

湟川三峽石刻

[瑰異卓絕的湟川三峽]

湟川三峽是小北江風景畫廊之精華所在,兼有長江峽谷之奇趣,又有漓江山水之仙境。

沿河兩岸茂林修竹,山花爛漫,鐘乳懸垂,山泉欲湧,秋冬江水碧綠晶瑩,清澈如鏡,春夏江水奔騰浩蕩,兩岸峭壁飛瀑,氣勢磅礴。

遊湟川三峽有五大特色:過船閘、賞瀑布、遊三峽、觀奇石、覽古跡。

可遊覽之處有:雙溪亭、龍船閘、龍泉瀑布、龜山、龍泉峽、唐宋纖夫古道、世外桃源、宰相石、楞枷古峽、古戲臺、羊跳峽、龍宮灘。

唐代詩人劉禹錫說“湟川鐘乳石天下甲”,大文豪韓愈說“湟川瀑布垂天坤”,清代大學士林華皖說“湟川三峽瑰異卓絕,歷相九洲名勝,罕有倫比,惟巫山巫峽可與同觀”,現代大作家陳殘雲說“湟川可與漓江媲美”。

連州地下河

[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連州地下河是我國最神秘、最瑰麗的地下河,距地面50~60米,穿過四座山頭,水面寬4~10米,水深1~7米,其主要特色是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橋,鐘乳石“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瑰麗多彩、神秘莫測”。

地下河***分三層:上層仙人洞,中層玉帝宮,下層地下銀河。

主要景點有:古炮臺、古城墻、玉帝神像、玉帝羅帳、仙人橋、仙人神田、恐龍化石、巴西仙人掌、仙女浴池、望海觀音、鴛鴦韓信點兵、壽星公、金雞報曉、鱷魚戲水、飛象過河等。

現代大作家秦牧說它是“神秘瑰麗的地下河”,現代名作家楊羽儀說它是“永遠沒有滿足的藝術品”,現代詩人楊應彬說它“勝似世外桃源”。

潭嶺天湖

[山清水秀的潭嶺天湖]

潭嶺天湖位於南嶺原始森林邊,處於國家自然保護區內、是廣東海拔最高的大型水庫。

水面海拔643米,湖面面積12平方公裏,蓄水1.7億立方米,四周環湖公路34公裏,湖水明凈如鏡,湖中小島眾多,湖邊森林茂密,四周景色如畫,環湖山峰,有廬山之秀、泰山之宏、華山之險、黃山之奇。

春暖夏涼,秋爽冬冷,春可觀雲海,夏可避暑,冬可賞雪。

潭嶺天湖還是我國南方植物物種的發祥地和集中地之壹,森林覆蓋率達83.4%,八千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呵護著2000多種高等植物,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30多種

大東山溫泉瀑布

[奇山異水的大東山溫泉瀑布]

大東山位於龍坪鎮的次原始森林中,溫泉水從山腰的幾處巖縫裏湧出,終年熱氣騰騰,蒸氣如煙,為重碳酸

風景如畫的大東山景區

鉀礦泉,泉水無臭無毒無味,清澈透明,水溫在40℃~70℃之間,流量為每秒6.85升,日均出水量為300噸,壹年四季流量不變,水溫不變,水質優良,可浴可飲,並對人體皮膚保養和理療有特殊的療效。

在溫泉深谷處在相距不到2公裏的溪澗內,有三處較大的跌瀑,落差達196米,壹級為天龍瀑布,二級為人龍瀑布,三級為地龍瀑布,最為雄偉壯觀的是人龍瀑布,水從50多米高的巨巖處淩空直瀉發財潭,水珠隨風飛濺,似霧如雨,響聲如雷。

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

連州作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祖先為我們留下眾多的名勝古跡。

[慧光塔]

省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之壹,建於南北朝宋秦始四年(公元468年),塔身空心可登,鬥拱型結構,平面呈六角型,造型美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慧光古塔經歷了千年風雨,仍巍峨雄偉,但由於地質結構的變遷,使原來垂直的古塔已向西傾斜1.047米,被稱為“慧光斜塔”。

[燕喜亭]

坐落在連州城燕喜山上,築於唐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為唐朝吏部員王宏中所建,是重檐四方亭,當時稱為宴喜亭,為地方官員設宴消閑的場所。

六年後,韓愈到連州議事復題名為燕喜亭,並撰《燕喜亭記》,現在碑文仍立於亭內。

燕喜亭四周怪石嶙峋,古樹蒼郁,盤根錯節,歷代文人的詩文石刻隨處可見。

附近有:唐元和年間劉禹錫被貶作連州刺史時所建流杯亭;宋代所建的臥龍亭、振鷺亭等。

[靜福山]

位於連州城北20公裏的保安鎮內,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四十九福(廣東僅兩福),又稱“靜福寒林”。

始建於南北朝梁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原古寺有壹泉、壹池、二井、十壹殿等,最具特色的是福字井,石匠把壹塊巨石鑿成草書“福”字形狀的小渠作為井臺,將清澈的泉水引至福字的第壹點順著福字的筆畫流動,然後在福字的田中間流走,再從龍頭噴出,確是匠心獨到。

福山三面環山,山中古柏蒼松競翠,修竹奇花爭妍,奇形怪樹眾多:石中樹、樹中樹、九龍樹、陰元樹等,還有成片的桂花林。

作為千年古剎福山古寺歷史上在方圓200公裏內極負盛名,享有較高的宗教地位和歷史文化價值。

[嶺南(連州)古村落]

①北鬥星座座的明清古村——保安卿罡。

卿罡古村距連州市約5公裏,三面青山環抱,壹面良田千頃,是壹個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

卿罡古村的布局完全是按北鬥星座來安排的。

東、南、西、北四座門樓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

②豐陽古村——南唐元帥隱居地、北宋禦史中興鄉、明清湘桂古商道(四座門樓南唐元戎遺韻、三間祠堂顯現豐陽文化底蘊、二條古街繁華明清商道、壹間家廟北宋禦史風采)。

③東陂——明清商埠、石板古街。

④精雕細琢的古老村莊——昆陂。

⑤清末“文武雙進士”村——沙坪古村。

⑥嶺南第壹古道上的驛站——順頭嶺(楚越雄關秦漢古道、明清涼亭驛站客棧)。

⑦西岸鎮千年古寨-石蘭寨 當年四大才子中的駱賓王後裔在此繁衍生息

寨旁山(我們村土話,緊挨著村子的壹座山,外稱嶽榮嶺)上更有嶽飛將軍抗戰過的足跡。

連州豐富的旅遊資源,是連州旅遊業的優勢所在,不僅能滿足現代人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旅遊欲望,而且能使人們感受“粵北小廣州”的文化氛圍,領略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連州的旅遊資源在國內甚至國際旅遊市場都是極富吸引力的。

民族風情

連州有瑤族鄉2個,瑤族近萬人。

連州源遠流長的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並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和工藝。

耍歌堂、擡大神、唱春牛、舞龍、舞獅、舞馬鹿、瑤族長鼓舞、賽龍舟等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僅舞獅的獅種就有十多種,為廣東之最。

石雕、根雕、木刻、紙紮、竹木工藝、山水盆景等工藝別具壹格,是很有開發潛力的旅遊項目。

文化

人口

2009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2.21萬人,比上年增加0.33萬人,增長6.3‰,其中男性人口26.90萬人,女性人口25.64萬人。

年出生人口0.5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31‰,比上年上升0.72個千分點。

死亡人口0.28萬人,死亡率為5.38‰,比上年上升0.15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5.92‰,比上年上升0.56個千分點。

[2]

民族

連州市現有民族29個,漢族為主要民族,占總人口的98.7%,其余有瑤族、壯族、畬族、回族、満族等28個少數民族7000余人。

少數民族以瑤族為主,有人口5000余人,分布在連州瑤安瑤族鄉和三水瑤族鄉,其余各少數民族皆是零星遷入。

連州市瑤安瑤族鄉總戶數2300多戶,總人口12000多人,其中少數民族640戶,總人口3340人,大部分是瑤族,主要分布在新九、田心、瑤安、瑤嶺、九龍、自安等6個瑤族村委會。

三水瑤族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32個村民小組,總***779戶3809人,其中瑤族人口為1459人,占總人口的38.7%。

[2]

語言

連州的語言多種多樣,有“鄰村不同聲,十裏不通話”之說。

據有關部門統計連州使用的語言達26種。

目前使用的語言有:[普通話]

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語言;是學校教學、重要會議使用的主要語言。

對外交往中廣泛使用。

[2]

[粵方言] ***有八種類型,分述如下:

(壹)廣州話,為連州、連州鎮、市場、商場等廣泛使用,是連州市的公眾語言。

其中連州北山村300多人歷來使用。

(二)四會話:主要分布在清水、西岸、東陂、附城、麻步、龍坪、西江等鎮,其它鎮鄉也有零星分布,使用人口8萬人左右。

(三)惠州話:保安的北嶺、嶺嘴、良塘、黃村,清江的西聯等壹些村民使用,使用人口3000多人。

(四)南海白話:西岸黃家洞、溪塘村使用,使用人口800人左右。

(五)潮州話:九陂風沖口村及保安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使用人口300多人。

(六)河源話:九陂新塘基、樟木墩村等使用,使用人口300人左右。

(七)龍川話:九陂田澄村使用,使用人口200人左右。

(八)東陂鎮區還有謝屋話(東莞南社)、關屋話(南海九江)、單屋話(東莞石龍),是明清從東莞等地遷來的廣商後裔使用的語言。

[客家方言] 連州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縣境南部與連南、陽山交接的地區,即九陂、龍潭、朝天等鄉鎮的大部份地區。

另外連州、附城、星子、龍坪、西江、保安、清水、東陂、瑤安,也有程度不同的分布。

民國38年《連縣誌》雲:“凡來自本省惠(州)、潮(州)、嘉(應州)、南(雄)、始(興)及粵贛邊境各屬者,稱客家話,全邑計之,客家人約占五成以上。

”現在調查表明連州客家人約10萬人,使用客家語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連州各地客家方言差異不大,與連南、陽山等地的客家方言大同小異。

[連州土話]

連州土話是壹個內部差異較大的土話群,20世紀80年代末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把它歸屬末明的韶州土話。

根據實際情況,連州土話可分為星子話、保安話、連州話、西岸話和豐陽話等10種類型,分述如下:

(壹)星子話:分布在市東北部的星子、清江、山塘、潭嶺、大路邊、龍坪6鎮鄉及麻步、瑤安2鎮鄉的部分地區。

以星子鎮為中心,使用人口12萬左右。

各地星子話有不少差別,但大同小異、基本可通話。

(二)連州話:或者稱之為“附城話”,當地人稱“阿B

(A+24+Pi55)聲”,分布在連州鎮、附城鎮、保安鎮、龍坪鎮和西岸鎮,使用人口4萬人左右,是早期連州城的主要語言。

(三)保安話:分布在中部的保安鎮和龍坪鎮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3萬左右。

保安話與星子話最為接近。

(四)豐陽話:當地人稱為“小蠻聲”,分布在豐陽鎮及朱崗、東陂、瑤安等鎮鄉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5萬左右,豐陽話與西岸話較接近。

(五)西岸話:當地人稱“大蠻聲”,主要分布在西岸鎮,使用人口3萬人左右。

(六)松柏話:朝天的大圍、李屋兩個管理區使用,使用人口3000人左右。

(七)城村話:東陂城村管理區使用,使用人口2000人左右 。

(八)沙坊話:是壹種比較復雜的語言,附城沙坊村等使用,使用人口2000多人。

(九)吾州話:近似連山壯族語言,清水龍池村使用,使用人口約1000人。

(十)煙廠話(切了話):西江寶山田莊等使用,使用人口200多人。

上述10種土話之間基本上都無法通話,差異性比較顯著。

[西南官話] ***有三種類型,分述如下:

(壹)“湖南正字”,是對湖南、江西語言的統稱。

連州的鸕鶿嘴、翠仙、煤龍等村使用。

(二)邵陽話,上置村、朱屋,西岸的黃花坪、潭屋、西江的馬頭崗,三水的沙木、水王沖,大路邊的源潭等村使用。

(三)臨武話,與湖南省宜章、江華、蘭山、臨武各縣交界的壹些山村兼通該類方言,另外,還有江西及湖南的寧遠、耒陽、常寧、祁陽、永州、新田、嘉和、安仁、衡陽等語言在部份市民中使用。

他們多是楚商江西藥材商在連州的後裔,西南官話可以相互通話。

[少數民族語]

連州境內有少數民族26個,使用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瑤話。

瑤族約6000人,分布在瑤安瑤族自治鄉3500人左右,三水瑤族自治鄉1500人左右,市區及部分鄉鎮1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