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急求慈溪發展史

急求慈溪發展史

短短三年間,慈溪市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從無到有,壹下子有11個品牌獲此殊榮,應該說是慈溪經濟多年良性發展的厚積薄發。種種跡象表明,隨著慈溪“品牌強市”和“質量興市”戰略的深入實施,慈溪的經濟轉型已步入良性的快速發展階段。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慈溪經濟能夠發展到如今品牌的強勁勢頭,用慈溪市主要領導的話說,“這得益於規模龐大的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慈溪經濟發展的壹個主要特點是依托大規模的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在慈溪,全市登記註冊的工業制造企業有3.5萬多家,其中民營企業占99.9%以上。民營經濟之所以能夠在慈溪蓬勃發展,活力不斷,跟慈溪深厚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在長期經濟、社會發展中,慈溪形成了區域特色明顯的移民文化、圍墾文化和青瓷文化。

圍海造田的歷史,錘煉出慈溪人與大自然鬥爭、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形成了移民文化所擁有的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秉性。而作為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之壹和著名海上陶瓷之路的起點,青瓷文化又賦予慈溪人能商善賈、精明務實的靈性。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慈溪人抓住機遇,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並在全國縣級城市中獨樹壹幟。

慈溪經濟發展的另壹個特點是,下轄的每個鄉鎮基本上都有自己在國內外別具壹格的特色產業。如:附海鎮的小家電產業、橫河鎮的軸承產業、觀海衛的歐式插座產業、周巷的飲水機產業、天元鎮的仿古家具生產基地等。

正是因為抱定壹個產業,哪怕最小、最邊緣的產品,也要把它做成規模最大的決心,成就了今天的慈溪,壹舉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中心。同時,也使慈溪經濟由塊狀的產業制造基地,最終發展成為以大規模企業為龍頭的品牌大市。

如今,慈溪在國內已成為響當當的“家電之都”、“軸承王國”、“輕紡基地”,更可喜的是,慈溪的民營企業大多已經走向國際市場。這給慈溪經濟發展帶井巨大的發展空間。據慈溪市有關部門統計,最近幾年,品牌企業不斷壯大發展,至去年底,全市銷售超億元的企業已達125家,有12家民營企業跨入中國最大的500家民營企業行列。

慈溪市的主要領導向記者坦承:“慈溪的企業品牌建設經歷了從無牌、貼牌到有牌,再從有牌變名牌的發展過程,形成以企業品牌創新為主體,政府及部門全力推動的局面。”

進入2003年後,慈溪經濟在繼續快速發展的同時,開始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壓力,這也促使當時的政府部門開始重新審視長期以來規模擴張、低成本驅動的外延式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上漲後,這種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慈溪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為此,慈溪市及時作出實施發展模式轉型的戰略決策,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通過品牌戰略的實施和名牌產品的規模發展,在市場的調節下,實現資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帶動慈溪塊狀產業結構、企業的重組、優化和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推進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同時,“品牌強市”和“質量興市”的戰略決策,也有力地推動了慈溪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成為全國縣域經濟轉型提升的壹個典範。迄今為止,慈溪有189個產品獲名牌稱號,其中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5個,浙江名牌產品32個;註冊商標8100多家,其中被認定中國馳名商標6件,浙江省著名商標29件。境外註冊商標總量達600余件,其中國家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品牌出口商品2個,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6個。國家免檢產品14個。

品牌的打響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慈溪的三A、方太、先鋒等壹批名牌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走在了國內同行前列。名牌企業的成長也增強了區域經濟的綜合實力,城市形象得以提升。2005年,慈溪***實現生產總值375億元,工業增加值230億元,綜合實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14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12億元,同比增長15.8%。

為進壹步鼓勵支持企業創品牌、爭名牌,建設品牌強市,打造“品牌慈溪”,全面提升慈溪整體經濟素質和綜合競爭力,該市又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出臺《關於實施品牌戰略的若幹意見》,進壹步制定和細化了詳盡的工作步驟。

第壹、實施品牌戰略,主要包括企業商標創牌和產品創牌。這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經營質量和效益,推動企業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參與市場競爭的客觀趨勢;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質量振興,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進特色制造業基地、都市創匯農業基地、休閑旅遊基地、現代物流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設,引領大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抓手。

第二、激發企業創牌積極性。立足於企業發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積極引導企業進壹步增強品牌意識,充分認識創牌意義,把品牌戰略納入企業經營發展規劃,以市場為導向,靈活運用品牌延伸、核心技術、商標、資本運營、OEM、全球化等方式,進壹步創新品牌,提高質量,增創優勢,以實施名牌戰略進壹步加快企業發展。建立和完善企業創牌激勵機制。被評為國家級名牌產品或馳名商標、免檢或免驗產品的企業,以及被評為省級品牌或著名商標、寧波市和市本級名牌產品或知名商標的企業,分別給予重獎。

第三、成立實施品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成立由工商、質監、經濟發展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市實施品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作為市政府實施品牌戰略的領導和協調機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制訂全市產品創牌和商標創牌的戰略規劃並組織實施;統壹領導和協調全市創牌工作,組織認定慈溪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並指導和協調全市創牌工作;組織認定慈溪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並指導和協調慈溪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的後續管理和保護工作;組織確認並推薦寧波市以上名牌產品和知名(著名、馳名)商標名單;制訂並落實品牌扶持的政策措施。

同時組織開展慈溪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評審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組織實施《慈溪市名牌產品管理辦法》和《慈溪市知名商標管理辦法》。通過開展慈溪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評審,壯大企業品牌創建隊伍,培育慈溪市品牌後備庫,形成以國家級、省級、寧波市級及本市級品牌為對象的四級品牌梯度培育體系。

第四、建立和形成條塊結合,密切協作、合力推動的實施品牌戰略服務機制。發揮各地、各部門優勢,加強對企業創牌的指導和服務。市經濟發展局、外經貿局、農業局等主管部門發揮行業指導作用,在創行業品牌、出口品牌、農產品品牌、服務品牌、科技產品創牌等方面加強規劃和指導,各項專項資金分配向創牌企業傾斜。各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加強對企業創牌工作的業務輔導,積極做好企業品牌評審、認定及推薦工作,加強對企業創牌的支持和配合。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根據本地經濟發展實施,制定本地創牌規劃並組織實施,對各地所獲得本市級以上品牌成果,納入各地經濟發展目標考核內容。市政府根據年度創牌成果,實施創牌經費補助政策。

第五、積極打造行業品牌和城市品牌。引進國內外優勢品牌落戶慈溪,鼓勵支持本地企業與國際著名企業進行合作生產,多渠道提升“慈溪制造”水平,發揮慈溪塊狀經濟優勢,積極推進企業集群、產品集群升格為名牌集群,用名牌名品托起名企業,用名品名牌展示名區域,擴大慈溪“家電之都”、“軸承王國”、“輕紡基地”等地方產業群知名度。依托企業創牌,著力打造慈溪城市品牌,凡慈溪本市級以上品牌企業,在媒體、國際和國內重要體育賽事及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等宣傳企業品牌的同時,宣傳慈溪城市形象的,經認定後給予壹定獎勵。

慈溪市主要領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前慈溪經濟正處在壹個重要的戰略轉折期。由於世界第壹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建成通車在即,將使慈溪壹躍成為連接上海、寧波兩大城市的黃金樞紐,並融入滬杭甬經濟的金三角的2小時交通圈,慈溪的空間區位和外部環境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區位和交通優勢的凸顯,加上杭州灣新區的高速發展,壹個產業集群、塊狀經濟發達的慈溪,已具備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能力,為實施品牌強市和質量興市戰略添磚加瓦。

慈溪近期的發展目標是:到2007年,培育發展的慈溪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各達到100件,新增寧波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分別為60件、50件,新增浙江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各20件,新增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分別為4件、2件,形成層次清楚、結構合理、具有發展潛力的品牌梯度培育體系;到2010年,發展慈溪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各達到200件,新增寧波市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分別為120件、100件,新增浙江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各為40件,新增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分別為6件和4件,力爭使慈溪擁有的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數量和總體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以壹大批企業品牌為支撐,打造若幹個與“四大基地”建設相適應、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行業品牌和地方產業群品牌,提升“慈溪制造”整體水平。

相關鏈接

杭州灣新區輪廓初現

杭州灣大橋的建設,給浙江慈溪帶來了跨越式發展的大好契機。以“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的杭州灣新區,目前輪廓初現:總投資28億元的核心區域“五橫七縱”高等級路網框架基本形成,振邦化纖、吉利汽車、歐洲工業園等176家企業到新區落戶,總投資達300億元。壹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濱海新城——杭州灣新區,逐漸顯現在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南翼。

杭州灣新區位於慈溪市北部,東離寧波60公裏,北距上海168公裏,西至杭州138公裏,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環杭州灣地區——上海、杭州、寧波三大中心城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

慈溪市委、市政府把建設新區作為接軌上海、迎接“大橋經濟”的歷史機遇和重要舉措,利用慈溪產業配套完善、加工能力強以及杭州灣大橋建設帶來的交通便捷等優勢,直接引進技術、資金、人才等各種優質資源。新區規劃面積為143平方公裏,其中工業開發面積65平方公裏,整個區域地勢平坦,非常適合大工業開發的要求。新區分成三大功能區塊:中部65平方公裏區塊為工業聚集區,重點發展家電、化纖、精密儀器、電子信息、新材料等行業。並堅持發展園中園,區內初步形成五金、家電、輕紡、漁具、電子和歐洲工業園等六大特色工業園區;東部40平方公裏區塊為新區經濟、文化、行政、商住、休閑等綜合配套功能;西部38平方公裏區塊則沿杭州灣大橋通道向兩側拓展,建設休閑、娛樂、旅遊區。根據慈溪市“十壹五”規劃和遠景規劃,杭州灣新區將建成壹座聚集幾十萬人口的生態型現代化工業新城,成為寧波市的北部經濟中心。

根據杭州灣新區的遠景規劃,經過數年建設,新區將成為慈溪乃至寧波市利用外資的主戰場、吸引工業的積聚地、對外展示的新窗口、新型體制的試驗地、吸引人才的新高地。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的杭州灣新區,必將以優越的區位條件、良好的投資環境、美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世人關註的目光。

慈溪出口加工區投入運行

2006年11月2日,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區正式通過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外匯局國家九部委聯合驗收小組的驗收。

出口加工區是具有進料保稅、入區退稅、快捷通關等政策優勢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對促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引進、推動進出口增長、帶動國內原輔料出口、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加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繁榮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慈溪出口加工區於2005年6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是浙江省內繼寧波、杭州、嘉興出口加工區成立後的第4個出口加工區,也是寧波市的第2個出口加工區。慈溪出口加工區位於寧波北部經濟中心圈內,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南岸,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外向型經濟發展優勢。它的封關運作必將提升慈溪及寧波在國內的經濟地位,促進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推進杭州灣南翼地區產業升級。此次出口加工區驗收封關運作面積為0.7平方公裏,目前已有多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有意落戶加工區。

良好用工環境促經濟發展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南岸落足地——浙江省慈溪市,近年來以家電制造業為龍頭,在長三角城市群中迅速崛起,成為與山東青島、廣東順德三足鼎立的“中國家電城”。在2005年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慈溪市以第7名的位次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十強,是浙江省四強縣市之壹。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規範的用工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來此就業。據統計,這個常住人口超百萬的新興城市,目前外來務工人員已達60多萬人,每年還以數萬人的規模遞增。

在慈溪經濟發展過程中,外來務工人員的註入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多,給社會建設和城市管理帶來新的內容,特別是這壹龐大的群體,對用水、住房及其他各種公***資源的需求比較大,給區域資源、環境帶來較大壓力。慈溪市主要領導表示,我們對於外來務工人員有壹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服務的過程。壹開始是將他們看作外來人,以管理為主,服務工作做得不夠。後來認識到,外來務工人員已經融入慈溪的經濟發展和城市運行之中,必須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服務,積極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生存環境,努力維護其合法權益。

正是認識上的改變,推動了慈溪用工環境的改變。打造“平安慈溪”成為慈溪社會的主旋律。根據該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情況,慈溪提出了“新慈溪人”的概念,堅持“人格平等、人文關懷、人性化管理”的服務原則,按照“政治上被信任,經濟上能平等,社會上受尊重,文化上能***享”的要求,積極消除政策壁壘,早在幾年前就全面取消了對外來務工人員進城就業的政策限制,並提供了免費的公***職介服務。同時,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實際情況,政府出錢買單,為每壹位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免費的教育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讓新慈溪人逐漸融入到慈溪主流社會之中。

“十壹五”劃定四大功能區慈溪是杭州灣地區新興的中等城市之壹,在區域城鎮體系中是寧波大都市的發展重點。總體規劃將慈溪市確定為長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寧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隨著杭州灣大通道的打通,慈溪將會成為連接上海和寧波的節點與樞紐。從規劃發展看,滬、杭、甬對慈溪的輻射作用將進壹步增強,同時慈溪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力也會加大,必將帶動城市傳統產業升級與城市開放度的增強。目前,慈溪在建成區內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使得用地功能進壹步優化,更符合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慈溪的“十壹五”總體規劃首次把市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大主體功能區,並落實到具體的空間地形上。此舉增強了總體規劃的空間約束和指導功能,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片區布局合理、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範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優化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十壹五”時期慈溪推進集聚集約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從寧波市區北部中心城市定位出發,以大城市發展為理念,突破傳統行政區劃概念,加快區域壹體化進程,明確提出構建“壹個中心、四個片區”的空間布局,形成中心帶動、片區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和“中心城區--片區重點鎮--農民集中居住區”的新型城鎮體系。壹個中心:即中心城區,包括滸山、宗漢、坎墩三個街道及橫河等周邊鎮部分,是現代商貿金融區、行政文教區和創業宜居區;四個片區:即杭州灣片區、慈東片區、周巷片區、觀海衛片區。區域空間格局從原有的“壹體兩翼”向“壹個中心、四個片區”的戰略性調整,對於有效引導要素流向,實現生產力合理布局和人口適當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現狀和發展潛力,將市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四大主體功能區,科學界定產業空間布局、居民區空間布局以及各功能區空間布局。同時,註重將主體功能區與“壹個中心、四個片區”空間加以有機融合,將中心城區定位於優化開發區域,四個片區定位為重點開發區域。

在讀書的時候偶然了解到慈溪這個城市,覺得這個城市經濟發展好快哦。每當在網上,報紙會特別關註慈溪的壹些相關信息。可能對慈溪有特別的好感吧,在讀書時期,竟有種強烈的願望去慈溪那兒工作,在找工作的時候也竟跑到慈溪去,不過我最終沒有去慈溪這個城市工作,可能自己不敢去外面壹個人生活,呵呵,膽子是不是很小哦, 慈溪地處東海之濱,東鄰寧波,西近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位於建設中的杭州灣寧波跨海大橋南岸,是壹個位於滬杭甬經濟金三角中的新興城市,屬規劃中的寧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慈溪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秦代設縣,古稱“句章”,至唐始稱慈溪。總面積1154平方公裏,戶籍人口102萬人,下轄17個鎮、3個街道,308個行政村。1988年10月撤縣設市。市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上林湖越窯遺址,近代工商巨子虞洽卿舊宅,以及浙東名剎五磊講寺、秦代徐福東渡達蓬山遺址等。 慈溪是壹個典型的圍墾城市,境內“二山壹水七分田”,平原大部由海塗圍築而成,有“唐塗宋地”之稱。慈溪又是壹個移民城市,往上追溯,慈溪人都是隨著圍塗,由外地遷入的。慈溪還是我國青瓷的發源地,是陶瓷輸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境內現存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上林湖越窯遺址。慈溪獨特的歷史,孕育了鮮明的“圍墾、移民、青瓷”三大地域文化,這種地域文化哺育了慈溪人特別能適應市場經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兼容並蓄、勇於開拓,精於細作、能商善賈”的品質,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的精神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勇於開拓的慈溪人民以千家萬戶的個私經濟、社隊企業起家,把壹個以產棉為主的農業縣,建設成為新興的工業城市。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人均生產總值5663美元,財政壹般預算收入62億元,同口徑增長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1623元和9564元(恩格爾系數37.9%)。以全國1/8000的土地,創造出1/600的財政收入、1/500的生產總值、1/400的進出口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名列全省前茅,在第六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居全國第5位,綜合實力在全國百強縣中排名第14位。在2006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中排名第12位。 全市現有各類工業企業2.8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31家,其中年銷售超億元企業156家),形成了五金機械、電子電器、塑料化纖、紡織服裝、化工建材、金屬冶煉等30多個行業、3000多種產品的工業體系。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02.2億元,比上年增長17.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76.29億元,比上年增長21.6%。以經濟開發區(杭州灣新區)為重點的“壹區四城十七園”加速推進,家電、軸承、輕紡、歐式插座等特色塊狀經濟集聚優勢日益凸現,特別是迅速崛起的家電行業,目前已與北青島、南順德形成國內家電行業的三足鼎立之勢。開放型經濟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47.85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自營出口額40.53億美元,同比增長28.8%;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78家,合同利用外資7.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 3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2%和11.6%。全市現有自營出口實績企業900家,其中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81家,超五千萬美元企業10家,超億美元的企業3家,出口產品達海關HS編碼的20類75章(其中機電產品29.8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3.7%),產品銷往193個國家和地區。自營出口額和增幅均居全省各縣(市)前茅 慈溪經濟的快速發展,壹些管理措施都走在浙江省的前列,這些方法對浙江省的很多縣市有借鑒。比如說對外來人員的級別管轄,以級挑選大學生到農村去當村官,從面打破了農村管理人員年齡大,知識面低的局面,我覺得這些方法無不走在浙江省的前列,同時我也覺得這些方法對很多地方有值得借鑒的意味。 作為全省唯壹的居住證改革試點縣(市)區,日前,慈溪外來人員的居住證制度改革正式啟動。據悉,根據總的改革框架,將取消原先的統壹登記發放的暫住證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按外來員工在慈溪居住年限和技術專長分類,發放臨時居住證、居住證和技術員工居住證並給予相應的政策福利待遇。 慈溪現有73萬外來人員,且每年來慈人員以10%的速度增長,為破解大量外來人員湧入帶來的管理難題,讓外來人員更好地安居樂業,前階段浙江省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在慈溪專門進行了調研,並確定總的居住證改革試點方案。從省發改委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上獲悉,發放新證件分為臨時居住證、居住證、技術員工居住證三類,臨時居住證發放對象是年滿16周歲,來務工地居住30日以上,必須依法辦理;居住證和技術員工居住證則是非本地籍居住人員根據條件自願申領、有關部門審核後發放的證件,其中技術員工居住證還需進行公示。辦理居住證的對象是取得臨時居住證1年以上,有相對固定的住所和職業,且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技術員工居住證的申領條件為取得居住證兩年以上,具有高級工以上的技術等級證書和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有突出勞動貢獻和政治榮譽者可直接申請,如獲得操作能手、勞動模範稱號、擁有技術創新成果,當選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 據悉,持有居住證、技術員工居住證人員在原戶籍所在地土地承包、計劃生育、宅基地、兵役等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在務工地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障、計劃生育、住房政策、子女就讀、政治待遇等相關政策福利待遇。 慈溪發改局壹位同誌介紹,改革總的方向是為吸引和集聚更多的優質勞動力資源,創造壹個“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的政策和體制環境。目前,慈溪市正對全市的外來人員進行調查摸底,從10月份開始,將陸續對各類人員發放相應的證件,並落實相應的政策福利待遇。 據了解,今年慈溪市報名競聘“村官”的2450人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總數的50%以上,浙江大學等全國壹流重點大學畢業生130多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3人。 昨日,有關部門對競聘者組織了壹場筆試,考查內容主要為農業、農村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公文寫作,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試等。在以後的幾天裏,競聘者還必須通過資格復審,然後再接受面試。最終過關的73人,才有資格獲得村、社區的工作崗位。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場面,慈溪市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余建孟不勝感慨。他說,為解決原有村幹部年齡偏大、知識結構偏低的問題,2001年慈溪市首次從大中專畢業生中競選“村官”,當時報名的包括中專生在內也不過100人。今年門檻明顯提高,競聘對象已限定為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想不到竟有這麽多人前來應聘。 “村官”崗位為何如此受歡迎?原因在於這是壹種雙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