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人口約多少萬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人口約多少萬

人口:約35萬人

人口密度:231人/km2

貞豐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東經105°25′-105°56′,北緯25°07′-25°44′,隸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鄰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望謨縣,南接安龍縣、冊亨縣,西與興仁縣接壤,北與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全縣轄6鎮7鄉,總面積1511.9平方公裏,人口34萬,居住著漢、苗、布依、仡佬、回、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6.3萬,占全縣總人口的48%。縣人民政府駐在瑉谷鎮內。

貞豐縣歷史悠久,唐貞觀二十壹年(公元674年),以西趙地置羈縻明州,即今縣地。元代為普安路東部下段地。明代為廣西泗城府西隆州安隆長官司地。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劃其地即紅水江北岸長壩、桑郎、羅斛等十六裏及西隆州之羅煩、冊亨等四甲半零二十壹寨歸貴州,置永豐州,治長壩,屬南籠府。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改建石城。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改名貞豐州。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壹月,改置貞豐縣,隸興義府(府治駐今安龍縣)。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廢道,貞豐縣直隸省。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隸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區公署設於興仁)。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劃清水江和北盤江以東新設望漠縣,貞豐縣地域自此固定。

1949年12月24日貞豐縣解放。1950年3月1日貞豐縣人民政府成立,隸興仁專區。1952年12月興仁專署移駐興義,改稱興義專區,貞豐縣隸該專區。1956年7月撤銷興義專區,8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貞豐縣隸屬黔南州。1958年12月'撤銷貞豐縣並入興仁縣,劃歸安順專。1961年8月恢復貞豐縣,仍隸安順專區。1963年復劃歸黔南自治州,由安順專區代管。1965年7月,恢復興義專區,8月,劃歸興義專區。1966年2月成立貞豐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仍隸興義區。1981年9月撤銷興義地E行政公署;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同時,撤銷貞豐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恢復貞豐縣,隸屬黔西南州。

貞豐縣轄6鎮7鄉(瑉谷鎮、者相鎮、龍場鎮、北盤江鎮、白層鎮、魯貢鎮、連環鄉、挽瀾鄉、小屯鄉、平街鄉、長田鄉、魯容鄉、沙坪鄉),280個村民委員會,12個居民委員會,1638個村民小組,76個居民小組,1482個自然樹寨。全縣總人口32萬余人。 境內有布依、苗、回、仡佬、瑤等13個少數民族,民族風情淳樸濃郁。

貞豐縣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形成多級臺面西部龍頭大山主峰公龍山,;為境內最高點,海拔1966.8米,東南角洛帆河匯人北盤江處,為全縣最低點,海拔324米,相對高差1642.8米。-由於地層巖性不同,在內外營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境內多樣化的地貌。按其成因,可分為山原糟谷、低山丘陵與巖溶盆地、河谷山地三大形態。以剝蝕為主的中低山山原槽谷地貌;分布於縣境西南部龍頭大山與挽瀾河流域和西北部的小屯、木桑、大長田壹帶。以溶蝕為主的低山丘陵、巖溶盆地、峰林、石牙、殘丘等多樣地貌,集中於縣境中部地區。以侵蝕為主、剝蝕次之的低中山河谷山地,集中於縣境東南部及北盤江上沿岸,境內北盤江上段自九盤至白層沿岸,多為峽谷地貌。

貞豐縣境內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美如詩畫,絢麗多姿。北盤江貞豐段有雄峻奇美的最長的北盤江大峽谷,沿岸有著名的花江鐵索橋、摩巖、石刻群、巖壁畫、董菁、白層、樂園等古渡口。三岔河湖、雙乳峰、竹林堡石林、者相神仙洞、竹林堡溶洞,白層、魯容古榕,龍頭山植物活化石--桫欏等風景區。還有李曉炎故居、三國宰相城遺址、定邊城、漢墓群、“虎”字摩崖、楊氏莊園、萬人墓等。縣城內有鳳山、風園、瑉山公園,瑉球聳翠、蛙石、美女梳妝、羅漢掛珠、文筆塔、烈士陵園、馬二元帥府、“仁學會”舊址、兩湖會館等文物古跡,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反映了貞豐先民們在這片古老而美麗酌土地上艱辛開拓、繁衍生息的悠久歷史和創建燦爛的民族文化。

貞豐的各族人民有史以來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同開發著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當國內外賓客踏上這塊熱土時,將會在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及布依、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古樸村寨、房屋造型、飲食文化、婚喪嫁娶;語言服飾、節日文藝等風格各異的特色中,領略到少數民族多姿多彩極富情趣的獨特風情。其中著名的布依燈龍舞、苗族板凳舞以及每年的"六月六"歌節。"六月六"歌節是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各村寨都要舉行祭竈神、山神的活動,男女青年自行組織到鄰寨對歌。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六月六"歌節極為重視,每年都在三岔河風景區舉行筆會、歌舞表演等各項大型文藝活動。省、州、縣領導及省內外文人學者和全縣各族人民從四面八方雲集該地,舉行盛大的歌會,為該縣民族風情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氣氛,也為風景區展示了民族風情的淳樸濃郁,令遊人忘返。

貞豐縣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田土肥沃,物產甚多,礦產豐富。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的文物古跡,具有良好的旅遊開發前景。貞豐縣委、縣政府已把旅遊業作為壹項重要產業進行開發,修復很多文物古跡,修建了三岔湖賓館、度假村、興貞、金山、國稅、地稅等賓館。加大了城鎮規劃建設步伐,新建縣城金豐大道、永豐大道、金都商留區、菜園開發區、塔山新區等城鎮建設,為國內外遊客提供旅遊服務條件。

為迎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縣委、縣政府結合貞豐縣情,以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在建或已建了貞豐至望漠、貞豐至冊亨、貞豐至安龍的公路改造、貞豐至白層碼頭三級公路改造、貞豐至龍場二級公路改造、蔗區公路和礦區公路改造、縣城道路改造、水車田水庫、高灘電站、魯貢大田河電站、馬馬巖電站、縣城供水管網改造、珠防工程、生態建設、三岔河風景區建設、北盤江大峽谷旅遊開發、農產品加工、小城鎮建設等重點項目。尤其是關(嶺)興(仁)公路和北盤江特大橋、高灘電站的立項建設為貞豐縣北盤江大峽谷風景區帶來無限美好的前景,也為貴州省西線旅遊增添壹個新亮點。北盤江從縣境西北往東南繞流而下,如同巨手壹般托起這塊正在開發的土地,使其成為壹顆閃爍在北盤江畔的明珠。

這裏富饒而美麗,地下到處藏珠儲寶,地上遍布奇山秀水。礦產資源儲量大,品種多,主要有金、銻、煤、冰洲石、大理石、鎂、鈀、鉈等,其中爛泥溝金礦和灰家堡背斜金礦均屬國家特大型金礦,遠景儲量達200多個金屬噸,被地礦學家譽為我國將在21世紀崛起的"金都"。冰洲石儲量也十分喜人,質量則居全國榜首,有的單晶體在10噸以上,實屬稀世之寶。

從90年代以來,貞豐縣委、縣人民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重新梳理山河,結合我縣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實施了種植10萬畝甘蔗、10萬畝花椒,10萬畝砂仁、10萬畝金銀花、黃花梨、辣椒的"四個10萬畝"綜合開發工程。這壹富民興縣工程的快速推進,正在使貞豐縣成為貴州省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黃花梨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花椒生產基地、砂仁生產基地。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萬門數字程控電話和數字移動電話早巳建成開通,電話可打向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和地區。國家電網基本覆蓋了全縣13個鄉-鎮的農村。隨著關(嶺)興(仁)高等級公路和隆(昌)八(渡)鐵路即將過境與北面的貴昆鐵路和南面的南昆鐵路連通,貞豐縣的地理區位優勢將進壹步凸顯出來。加上壹條水路從北盤江白層碼頭往東南直抵珠江口,全縣便形成陸路運輸左右逢源、水路運輸通江達海的交通格局。

貞豐縣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為18121公頃,有林地364888畝,森林覆蓋率15.2%。縣內氣候宜人,雨量豐厚,光照充足,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盛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煙葉、花椒、砂仁、金銀花、油桐、茶葉、早熟蔬菜和甘蔗等亞熱帶水果。縣境內屬珠江水系,水量均匯入北盤江流經珠江出海,流域面積大,水能蘊藏量高。地下礦產儲量大,品種多,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金、銻、煤、鐵、鋁、汞、鈦、鈾、釷、鎢、鉀鹽等。其中黃金的儲量大,品位高,已經開發的全國特大型金礦-爛泥溝金礦和水銀洞金礦,具探明儲量分別為60個和15個金屬噸,遠景儲量更為可觀。隨著金礦的開采和開發,貞豐必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之都"

貞豐縣地處貴州省西南部,擁有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岔河,這裏山清水秀,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古今文化源遠流長,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貞豐又處於貴州旅遊西線上,因此,發展旅遊,尤其是發展民族風情旅遊,不失為增加群眾收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壹。

良好的地理優勢 貞豐縣位於黔西南州中部,平均海拔1145.4米,總面積1511平方公裏,這裏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天無酷署,年平均氣溫16.6度。這裏居住著布依、苗族、回族、仡佬、瑤族等10多個民族,全縣總人口30余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9%。貞豐境內30公裏有北盤江峽谷,東北71公裏有黃果樹瀑布,南52公裏有安龍招堤,西110 公裏是馬嶺河峽谷,構成了省城貴陽──安順──龍宮──黃果樹瀑布──北盤江大峽谷----貞豐三岔河──安龍招堤──興義馬嶺河峽谷,壹條黃金旅遊線。

獨特的自然景觀 貞豐境內擁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景點達100余個,有的湛稱國內少見,有的屬天下壹絕。 有天下第壹奇峰──雙乳峰,天下第壹奇石──花瓶石,有盆景石林──竹林堡,還有高原湖泊三岔河,形成了集山、水、林、峰、古今文化及民族風情為壹體的優美畫卷。

悠久的歷史,使貞豐擁眾多的人文景觀和遺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朝朝隆年間的文昌宮( 仁學會會址),建於清朝雍正九年的"馬二帥府"、花江鐵索橋, 縣城的文廟、兩湖會館、者相古城遺址、白層渡口、紅軍團指揮部舊址,民國時期曾任過貴族省省主席的李曉炎故居,還有三岔河"虎"字崖石刻、花江石崖壁畫"七馬圖"。此外,在貞豐小屯鄉的龍井壹帶,至今仍保留有遠古時代的土法造紙作坊,這裏每年都有不少中外遊客前來參觀考察。

濃郁的民族風情 悠久的歷史,使布依族苗族擁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勤勞純樸,使當地少數民族具有眾多的民族節日,有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苗族的"二月二"、"清明節"、"四月八"等。巖魚壹帶布依族的舞龍、紡織舞、銅鼓舞、必克的雜技、氣功,左旗苗寨的板凳舞等傳統舞蹈,粗獷優美,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中外遊客的青睞。近10年來,先後有法國、荷蘭、美國等10多個國家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中***電視臺、貴州電視臺、湖南電視臺和香港鳳凰衛視臺將這裏優美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拍攝或專題片,向國內外播放。

遠古時代的土法造紙 位於小屯鄉龍井村壹帶,至今仍保留有遠古時代的土法造紙術,當地群眾沿用蔡倫造紙工藝,以構皮、仙人掌等為主要原料,經72道工序,歷時數月時間,制成韌性好、吸水性強,不易腐變,用途十分廣泛的白棉紙,該紙還被人們視為東方古老造紙的"活化石",產品暢銷省內外,部分產品銷往美國。近年來,龍井的土法造紙術被越來越來多的人們所熟知,這裏每年都有許多中外遊人前來參觀考察。

貞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旅遊資源豐富,情濃韻悠。有天下奇觀"雙乳峰"和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岔河,三岔河集湖光山色、石林、洞穴為壹體,經省批準已建的科技生態園寓於其中。還有北盤江大峽谷和龍頭山自然生物保護區,具有較高的科學考察價值。此外少數民族村寨林立,陶瓷、古法造紙、手工紡織、蠟染等民族民間工藝多姿多彩,特別是三岔河風景名勝區六月六歌節、相鄰的納孔民族村寨古籍和必克布依族文化、納蟬民族風情享譽國內外,常年遊人不斷,令人流連忘返。

貞豐區位優越,縣東南的北盤江水運通道由白層港南下經珠江出海,是貴州出海最近的黃金水道。縣城距南昆鐵路53公裏,即將通車的關興高等級公路穿越境內七十余公路。隨著貞安路、貞冊路、貞望路通縣油路的建設完工,貞豐縣的區域優勢越加凸現出來,屆時貞豐到貴陽只需3個小時時間,到首府興義只需1個半小時時間,到廣西只需1個多小時時間。貞豐是州內興義、興仁、安龍、冊享到省府的必經之地,通信設施齊全,程控電話進村入戶,移動通信、無線尋呼四通八達。2001年底,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0070萬元,財政總收入達3140萬元。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為貞豐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壹定的基礎

堅實厚重的礦產開發前景 貞豐迄今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金、銻、鉛、錳、鐵、鈀、鋁、汞、煤、鈦、鎢、鉀鹽、鉛土、陶土、石英砂、水晶石、冰洲石、釷、鈾、螢石、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含鉀鹽巖、花崗石等。在探明的礦產資源中,黃金儲量大,分布廣,礦體厚、品位高,易采選,僅爛泥溝發現的特大型金礦床,上儲表63個金屬噸,遠景儲量145噸,遠景儲量300噸以上。貞豐被譽為"金都"。

煤儲量豐富,總儲量為1.72億噸,遠銷雲南、廣東、廣西等地。銻礦、大理石、陶土、冰洲石等壹大批極具經濟價值的礦產資源,是貞豐這塊土地的財富。貞豐已確立了"以黃金開發為龍頭,狠抓有色金屬和非金屬及建材資源開發"的礦業發展方針,為全縣經濟的振興作應有的貢獻。

貞豐人民勤勞、文明、善良、熱情,貞豐是壹片充滿希望的尋求發展的熱土,是壹塊亟待開發的寶地。貞豐縣笑迎八方來客***建美好的明天。

經濟狀況

貞豐縣境的布依族歷來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乙茬農業生產中又識缽植水諸為主,素有"水稻民族"之稱。全縣幾大水稻主產區,大部份是布依族聚居區,布依族種植水稻歷史悠久,種植的水稻有,鐳稻、枯稻、粳稍、挽福、旱稻禁10余個品種。其次真玉米 (布依人稱包谷),除供人食用外,是布依人釀酒和飼養牲畜的主要原(飼)

料。此外,布依人還兼種大麥、小麥、高梁、小米、五谷米、秈米、紅苕、黃豆、葫豆、虹茸,芋頭等雜糧以及南瓜、黃瓜、冬瓜、絲瓜等。

貞豐縣出產甘蔗、油桐、棉花、蘭錠、芝麻、酥麻、油菜籽、土煙。茶葉、花生等經濟作物。全縣甘蔗、油桐總產量的90%以上是布依人種植的。早在明末清初,油桐產品經北盤江航運,遠銷廣東沿海及港澳等地,棉花是布依人衣著服飾的主要原料。民國中期以前,種植面廣,產量頗豐。為解決染料問題,布依人在很早以前就學會種植藍靛,至今沿襲。

境內布依人的副業,主要以養殖業和編織業為主。布依人普遍養殖耕牛,田壩地區多飼養水牛,山地地區多飼黃牛,主要作為役牛。此外有還喜歡養馬,白層、魯貢“花山”地區尤甚。布依人養豬,大都是自養自食。過去殺豬過年是布依人所求的理想生活之壹。近年來飼養商品肉豬的人戶逐漸增多,也育專門飼養母豬相種豬的人戶。布依族普遍飼養雞,少數人家還飼養鴨,鵝。

編織是布依族的主要家庭副業。布依婦女,紡花織布,壹是供家人衣著,二是拿到市場出售,嫌取少許利錢購買油鹽等生活必需品。不少布依男性,工余時間編制農用糞箕、挑籮、曬席、曬筐、篩子等出售。還有壹些於農閑時間外出從事木匠、石匠副業。

貞豐布依族地區手工業主在有榨糖、榨油、靛染等。貞豐布依人早在明代就學會土法制紅糖的生產工藝。貞豐紅糖說來質好量多,大宗紅糖經花江古道,遠銷省城等地。據民國26年(1937年)統計,貞豐收解紅糖稅為了149750元 (法幣),而當年收的土灑稅為219460元,煙絲稅為25920元。從中可以看出榨糖矗業是全縣手工業中的支柱產業。 油榨業是貞豐縣布依族地區重要的手工業之壹。據民國27年(1937)統計,全縣有油榨155座,經營者129戶。此中有03戶系布依人經營,僅毛安寨子就有4戶開辦五座油榨房。 民國26年 (1937),貞豐產桐油6300市擔,經白層渡口輸出的桐油50多萬斤。民國33年(1944年),貞豐桐油產量增到18000馱(約144萬斤)。1958年在”大煉鋼鐵”和“以糧為綱”的年代裏,桐林大量被毀。1980年逐步恢復元氣。 在社會進入封建領主階段時,布依族農民被長期依附在土地上,即所謂"惟事農講,不事商賈",並逐漸形成壹種“經商可恥”的舊觀念。所以,境內布依人是壹個不善於經商的民族。

貞豐布依族地區盛產紅糖、油桐及較多的牛、馬、雞、鴨,及豐富的中草藥材、獸皮等資源。但不產鹽,因此,外地商人很早就從北盤江水道販運鹽到布依族地區交換當地土特產,逐步在布依族聚居地區形成了壹些商業集市。如白層、潭龍、沙坪等。白層集市是貞豐縣重要商業集市之壹。民國15至18年(1926壹1929)間,白層厘稅餉捐局月收特貨捐達20余萬元(銀元);民國25年7月至。26年6月,白層厘金局實征64220元(法幣),名列全省第五。

貞豐縣境布依族聚居地區,地處邊遠,交通阻塞,產品單壹,生產力低,長期處於封閉型的自然經濟狀態,制約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低,經濟十分貧困。民國37年(1948),白層區比較中心的毛安寨,時有100余戶人家,除8戶為瓦房外,其余均系矮小的茅草房。有95%以上的人家缺糧,靠借貸、賣新或外出打工等來解決吃糧問題

2019年11月1日,貞豐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19年3月,貞豐縣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左右江片區)。

2017年2月21日,貞豐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