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有多少人口

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有多少人口

人口:約1萬人

人口密度:1人/km2

吉隆縣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日喀則地區西南部。總面積9009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宗嘎鎮,郵編:858700。行政區劃代碼:542335。區號:0892。拼音:Jilong Xian。

吉隆縣基本概況吉隆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的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84°35′至86°20′,北緯28°3′至29°3′之間。南面和西南面與尼泊爾王國相鄰,邊境線長162公裏,北面以雅魯藏布江為界與薩噶縣相鄰,東面與聶拉木縣搭界。全境東西長約300多公裏,南北寬約200公裏左右,全縣面積12000平方公裏。縣城駐地距日喀則市490公裏。全縣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縣城海拔約為4200米。吉隆縣地質構造是,北部為高原寬谷湖盆地,南部為深切級高山峽谷,大致以喜馬拉雅山段至希夏幫馬山峰至脊線為界,其北翼表現為南高北低,南部位於喜馬拉雅中段。壹江兩河(雅魯藏布江、東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貫穿全境,形成極其豐富的水利資源網絡。吉隆縣土地大致有肥力限制型3452.8畝,土層限制型2248.5畝,礫石限制型17145.5畝,還有風砂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性土、石質土等。吉隆北部地區為藏南寒冷——溫暖的半幹旱高原河谷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最暖月平均氣溫為10—18℃,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0℃,年降水量為300—600毫米左右,屬於溫濕半幹旱的大陸性氣候區。而吉隆南部地區則為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可達10—13℃,最暖月氣溫為18℃以上,年降水量達1000毫米左右,年無霜凍日數在200天以上。全縣總人口11797人;總戶數2053戶;城鎮人口599人;農業人口9244人;牧業人口1954人;人口密度平方公裏0.1人;人口出生率1.7%,自然增長率為11‰左右。

吉隆,為藏語“舒適村”、“歡樂村”之意。吉隆之得名,傳說是公元8世紀後期,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時,大師壹行途經吉隆溝(今吉隆鎮壹帶),曾在此住了壹宿。大師見此地山清水秀,風景明媚,不勝感概,又溪谷中的河水潔白如乳,溪底的卵石光潤如玉,更是贊嘆不已。於是,在翌日臨行之前,,欣然命名此地為“吉隆”,以表達其無限贊譽之情,“吉隆”之稱謂遂流傳至今。在舊文中也寫作“濟嚨”、“濟隆”、“吉仲”等。

吉隆縣與整個西藏壹樣,脫胎於封建農奴制社會,自給狀態下的農牧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西藏和平解放以後,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中央第三、第四兩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在中央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特別是吉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吉隆縣的經濟建設持續穩步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群眾生活日益改善,局勢穩定,邊防鞏固,民族團結,成為吉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6943萬元,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0.5%以上。其中,第壹產業完成增加值2920萬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02萬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921萬元。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擴大了經濟作物和飼草種植面積,糧油總產達到1068.72萬斤,連續奪得第15個豐收年。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肉、奶、皮較上年有較大增長,牲畜年末存欄14.5949萬頭(只、匹)。扶貧開發進展順利,落實扶貧點建設45戶263人,牧民定居15戶75人。鄉鎮企業和多種經營發展加快,鄉鎮企業產值完成155萬元,多種經營完成產值842.6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93%和19.3%。全縣勞務輸出3555人次,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415.59元,比上年增長13.7%。地方財稅收入完成92萬元。非公有制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個體工商戶達到168家,註冊資金33萬元,從業人員261人。“普六”進展順利,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6.9%,比上年提高10.9%,青壯年文盲率繼續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開,醫療衛生保障體系的建立正在進行。廣播電視“村村通”已建成31座,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85%左右。全縣政通人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

自然地理

吉隆縣地質構造是,北部為高原寬谷湖盆地,南部為深切級高山峽谷,大致以喜馬拉雅山段至希夏幫馬山峰至脊線為界,其北翼表現為南高北低,南部位於喜馬拉雅中段。 段。壹江兩河(雅魯藏布江、東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貫穿全境,形成極其豐富的水利資源網絡。吉隆縣土地大致有肥力限制型3452.8畝,土層限制型2248.5畝,礫石限制型17145.5畝,還有風砂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性土、石質土等。

吉隆縣地質構造是,北部為高原寬谷湖盆地,南部為深切級高山峽谷,大致以喜馬拉雅山段至希夏幫馬山峰至脊線為界,其北翼表現為南高北低,南部位於喜馬拉雅中段。

壹江兩河(雅魯藏布江、東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貫穿全境,形成極其豐富的水利資源網絡。

吉隆北部地區為藏南寒冷——溫暖的半幹旱高原河谷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最暖月平均氣溫為10-18℃,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0℃,年降水量為300-600毫米左右,屬於溫濕半幹旱的大陸性氣候區。而吉隆南部地區則為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可達10-13℃,最暖月氣溫為18℃以上,年降水量達1000毫米左右,年無霜凍日數在200天以上。

風土人情

1、藏戲

隨著時代不斷前進,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傳統的《卓桑姆》、《朗沙哦布》、《索吉尼瑪》、《白瑪偉巴》、《頓葉頓珠》等八大藏戲的格調在許多方面落後於時代,人民群眾為使藏戲更能貼近生活,表現生活,對藏戲稍有改進,如八大藏戲的唱詞、動作、配器等均有改進,使藏戲表演更具特色。

2、音樂舞蹈

(1)音樂,1985-1999年,在縣文化工作人員的組織下,職工業余表演隊在表演過程中創作了壹些音樂作品,如《計劃生育好》、《家鄉變了樣》、《幸福生活》等歌曲,激勵著吉隆人民用勤勞智慧建設幸福的家園。

(2)舞蹈,1989年以來,吉隆縣組織群眾以民間舞蹈為題材,經過粗略的提煉,編排出《吉隆鍋莊》、《呀拉北京》、《蓋新房》、《築墻》、《哈達獻給***產黨》等舞蹈,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3、民間文藝

大量古遺址的發現,說明吉隆縣在唐宋時期,民間歌舞已初具雛形,出現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統加舞》(也叫手鐲舞)以及祭祀舞《哈瑪》。明清以後,隨著各民族的交往不斷加強,《馬燈舞》等傳入吉隆縣。1989年以來,地區專業和業余文藝工作者不斷深入該縣,搜集整理出壹些民間舞蹈素材,編排了很有影響的節目。

樂器主要有:莽筒(宗教儀式吹奏樂器,藏語叫熱阿凍)、羊皮鼓、藏鼓、鈸、骨號等。

4、民歌

由於吉隆縣地理環境的差異,民歌演唱的體裁、音韻、調式和其他地方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流傳至今的情歌、頌歌、悲歌等有固定的唱腔和句式,壹首曲調可唱若幹段詞。草地樂歌的音域寬廣,熱情奔放,音韻連貫,節奏自由,展現出牧民豪放的性格。

民歌有情歌、頌歌、悲歌、勞動歌、酒歌。

5、體育

吉隆人民素以能騎善射,民風強悍著稱。從松贊幹布時代起,賽馬就是農牧民群眾喜聞樂見、賞心悅目的體育活動,從吶喊助威到馬上馳騁,從跑馬射箭到馬術表演,都使農牧民興趣盎然。至近代,吉隆騎射活動不但盛行不衰,而因地域文化的差異各具特色。20世紀60年代,在吉隆鎮、貢當鄉、差那鄉等地開展馬上梭標擲投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較為普遍。

各鄉鎮體育比賽活動壹般在藏歷7月進行,因為牧區海拔比較高,空氣稀薄,馬不耐久馳騁的緣故,賽場少有超過2000米的。賽馬會上各村男女老少聚集,帷幕連綿,是草地上盛大的節日,參加賽馬的成年男子均為赤足無鞍騎賽。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吉隆縣把每年的8月1日定為傳統節日,在節日期間,各鄉鎮文藝表演隊和體育活動參賽人員聚集縣城的草坪壩上,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如拔河比賽、賽馬、射箭、抱石頭等。

體育活動主要有:滑雪、圍多(又叫甩皮繩)、賽牦牛、抱石頭、丟窩窩、轉山、舉皮袋等。

經濟概況

吉隆縣與整個西藏壹樣,脫胎於封建農奴制社會,自給狀態下的農牧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西藏和平解放以後,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中央第三、第四兩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在中央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特別是吉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吉隆縣的經濟建設持續穩步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群眾生活日益改善,局勢穩定,邊防鞏固,民族團結,成為吉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6943萬元,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0.5%以上。其中,第壹產業完成增加值2920萬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02萬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921萬元。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擴大了經濟作物和飼草種植面積,糧油總產達到1068.72萬斤,連續奪得第15個豐收年。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肉、奶、皮較上年有較大增長,牲畜年末存欄14.5949萬頭(只、匹)。扶貧開發進展順利,落實扶貧點建設45戶263人,牧民定居15戶75人。鄉鎮企業和多種經營發展加快,鄉鎮企業產值完成155萬元,多種經營完成產值842.6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93%和19.3%。全縣勞務輸出3555人次,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415.59元,比上年增長13.7%。地方財稅收入完成92萬元。非公有制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個體工商戶達到168家,註冊資金33萬元,從業人員261人。

行政區劃

吉隆縣轄2個鎮、3個鄉:宗嘎鎮、吉隆鎮;差那鄉、折巴鄉、貢當鄉。***有42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吉隆,藏語意為“舒適村,快樂村”。

元朝時曾有官員到吉隆處理要事。1778年到1781年間,清朝中央政府曾派兵到吉隆低禦廓爾喀入侵西藏。西藏和平解放前有宗嘎上宗、下宗、吉隆東宗、西宗***四個宗。1960年7月宗嘎上、下宗,吉隆東、西宗合並成立吉隆縣人民政府。(出處)

吉隆縣轄1個鎮、6個鄉,2個居委會、40個村委會:吉隆鎮、宗嘎鄉、貢當鄉、差那鄉、折巴鄉、莎勒鄉、紮鄉。

2000年,吉隆縣轄2個鎮、3個鄉。總人口12174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各鄉鎮人口: 宗嘎鎮 3083人、 吉隆鎮 3913人、 差那鄉 2343人、 折巴鄉 1956人、 貢當鄉 879人。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吉隆縣在列。

2019年3月15日,吉隆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