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忠於社稷且愛民如子的清官於謙,最終為何卻不得善終?

忠於社稷且愛民如子的清官於謙,最終為何卻不得善終?

壹個國家的興盛衰亡與當權者有著必然的聯系,有忠臣相助那麽國家必定興盛,百姓也就安居樂業。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忠臣的作用有時可能比皇帝還大,它們能夠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也深受百姓的愛戴,因此被後世尊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忠臣。

壹、比幹

比幹是帝辛的叔叔,也稱王叔比幹,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師(丞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輔帝辛(殷紂王),先後輔佐殷商兩代帝王,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被稱為“亙古忠臣”。從政40多年,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終年63歲。

殷商王室的重臣,任職丞相,他先後輔佐了殷商兩代的帝王,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被稱為“亙古忠臣”。在從政40多年中,倡導“民本清議,士誌於道”,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被後世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忠臣。公元前1030年商紂王聽信他人謠言,將其心挖了出來,隨後派兵包圍府邸欲滿門抄斬。

二、周公旦

周公旦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制作了禮樂。周公在從政的7年間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七年之後他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壹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壹起,這壹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為什麽說歷史上對周公旦的評價是至高無上的?

首先是因為他曾兩次幫助周武王東伐紂

王,開創了周王朝800年的基業。武王建立 周王朝後不久就去世了,由他的兒子成王繼

位。由於周成王還未成年,周公擔心四方諸侯會趁機危害周王朝,於是留在朝中輔政。

在輔政期間,周公毫無篡位之心,雖然受到許多人的猜疑,他還是兢兢業業為周室勞心勞力。成王成年後,他毫無怨言地把政權還給

成王,令人敬仰。其次,周公在輔政期間實行了壹系列政 策,並制作禮樂,使天下大治。周公的這些政

策將華夏民族的第壹個文明社會形式推向了巔峰,為民族融合、政治統壹做出了巨大貢

獻。同時,他所制定的“禮樂行政”,講究重倫理、輕逸樂、好儉樸、樂獻身的君子風度和集

體精神,對我國民族文化傳統的形成,具有開山的意義。正因為此,司馬遷把周公作為“立 德立功立言”的揩模來學習仿效;孔子的儒家

學派則把他樹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將他的人格奉為最高典範。

三、伍子胥

伍子胥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卻又再次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其謀反,便派人送壹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遙望劉郎藪。明朝寒食當過君,請殺耕牛壓私酒。與君飲酒細論文,酒酣訪古江之濆。仲謀公瑾不須吊,壹酹波神英烈君。

四、屈原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由於他為人性格耿直,在修訂法規的時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汙,再加上壹眾人等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諫屈最終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最終楚國淪陷,屈原在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的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義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撓的鬥爭意誌,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融註著我們民族偉大而悠久的歷史精神,顯示了民族的無窮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強烈的愛憎和戰鬥的革命風格。

五、晁錯

晁錯為西漢名士,中國古代十大忠臣之壹,任職禦史大夫,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振興經濟;在抵禦匈奴侵邊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積極備禦匈奴攻掠;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由於景帝聽信讒言,晁錯最終在東市被腰斬。

他是壹個倒黴蛋兒,作了歷史的炮灰,空有才情大誌,出現在壹個不得不死的季節…

六、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當時傑出的政治家。從政期間對內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對外聯合吳國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為國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於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

為實現“隆中對策”中的“圖取中原”的方略,連續實施了長達8年之久的5次北伐,次次都不克而還,終至積勞成疾,病亡五丈原。壹伐錯用將 街亭失守。二伐誤料敵 陳倉受挫。三伐拒納諫 首陽敗歸。四伐遭計謀 祁山無功。五伐心力瘁 五丈原病亡

七、狄仁傑

狄仁傑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691年狄仁傑升任為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被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697年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力勸武則天復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八、嶽飛

嶽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中國古代十大忠臣之壹。1140年嶽飛揮師北伐,金軍大敗,隨後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壹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嶽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其“謀反”被關金臨安大理寺。1142年,以“莫須有”的罪名使得嶽飛與其部將張憲、兒子嶽雲亦被腰斬於市門。宋孝宗時嶽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武略兵法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壹。從正史《宋史.嶽飛傳》上的記載可見,嶽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余戰無壹敗績。南熏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為戰神!這些並不是誇張,《宋史》是元朝人編寫的,自然不會有太過正面的描述,而對嶽飛的記載自然不會過分誇大。可以說嶽飛是當時無愧的第壹軍事家。

九、方孝孺

明朝初期,方孝孺被任翰林院文學博士。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使得朱棣氣急敗壞叫人將方孝孺的嘴角割開,撕至耳根。孝孺血涕縱橫,仍噴血痛罵,朱棣厲聲道:“汝焉能遽死,當滅十族!”最終,朱棣就在九族之上又加壹族,連他的學生朋友也因此而受牽連。這就是亙古未有的“滅十族”,總計873人全部淩遲處死,行刑的日期長達7日之久,入獄及充軍流放者達數千。

自從明初方孝儒被誅十族以後,中國知識分子再無多少人敢以死報國了,相反更多的人卻成了見風使舵的“高人”,將“有奶便是娘”奉做圭臬了。他們大多奉行“識時務者為俊傑”,“好死不如賴活著”的人生態度。因此,很多人都變成了背面權貴“橫眉冷對千夫指” ,迎面權貴“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陽奉陰違、俯首帖耳的奴才。明朝後期以來國力日漸衰弱、民眾鬥誌日漸消沈不就是很好的明證嗎!

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憂國憂民、可歌可泣的氣節精神所剩無幾,“士可殺不可辱”的中國傳統的英雄氣概更是捉襟見肘時,我們的文化精髓、傳統精華還剩下多少?這壹切都需要引起我們高度註意和警惕。

十、曾國藩

曾國藩晚清時期四大名臣之首,中國古代十大忠臣之壹。他對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現代化。他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壹。

是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壹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壹。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壹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壹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