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長春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是什麽?

長春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是什麽?

長春來自約7000年前的古蘇神語“茶,藺”,是古代蘇神祭天時的祝福語。因為福地是西毒,後人逐漸用“沖茶”(中文譯為“長春”)代替西毒,成為地名。然而,茶和茶的歷史比西毒早了幾千年,但實際上,後人是混淆不清的。茶是長春最早的經典歷史稱謂。長春,建於公元前2130年(舜帝二十五年),是早期蘇神國的第二個首都。當時是肅慎南支(滿族始祖)的主要聚集地,稱為Xi(Xi三個七字讀音,為紀念肅慎大敗外國報喜而得名)。蘇神第二代皇室在這裏建造土坯墻和宮殿,被稱為西毒。此時約有壹千戶,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所以“Xi”也應該是長春的簡稱。大約公元前1800年,肅慎南支的回(穢)族和莫(浣熊)族逐漸遷移到西毒,合並為回(穢)族(滿族的前身)。為了紀念這兩個部落並入蘇申王國,蘇申王將國名改為德惠(穢),改為西毒。西漢建立扶余國,逐漸與中原、東漢交流。道教傳入扶余,全民信仰二郎灌口(滿語對二郎灌口的稱呼其實是秦知府李冰的次子),城內有很多二郎廟。把京城、龍城改成“最高犁城”。此時人口已過萬,城墻和宮殿也改成了石頭建築。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這座古都雖然換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但壹直是東北古王國的首都。唐朝開元年間,長春成為唐朝‘安北都護府’的壹部分,有時被中原人稱為‘蜀山府’。是唐代文獄犯人被分配的地方。當時很多文人被錯判,使其成為文化之城,成為很多中原學子向往學習的地方。所以“蜀山有路”流傳至今。此時的長春已經成為壹個近十萬人口的大城市,城墻面積擴大了幾十倍。也是因為這壹時期中原文化被廣泛傳入東北亞,千百年來壹直影響著東北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公元846年,後蜀領袖大在此建立大臣渤海郡國,改“蜀山府”為“龍州府”,定為國都。遷都“敖東城”後,龍州府仍是文化經濟中心和渤海第壹大城,人口近50萬。916年,契丹建立,逐漸強大。長春地區成為契丹控制女真的重要場所。因為這裏誕生了壹位契丹王子,所以龍州府在契丹王子之後改為“耶律德光城”。公元1115年,女真崛起,建立大金王國,將長春地名改回祖居龍州的白龍府。遷都中都(北京)後,改名為龍州“寬城子”,為北方軍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時的大金王國繁榮昌盛,國家強盛。來自西方的景教(基督教)成為大津三大民族宗教(道教、佛教、景教)之壹,全民信仰。寬城子已成為東北亞最大的基督教聖地,市內教堂眾多,信徒數十萬人。此時的寬城人口近百萬,城市有了規模。城墻高大,分為兩個城市,宮殿保持非常豪華,沒有使用。此後蒙古日益強大,用了近壹年時間攻占了寬城子。由於信仰藏傳佛教,蒙元認為此地是景教未知之地,因此長期無法攻占。於是下令拆除寬城子的城墻,百姓遷到遼陽和中原。這座千年古都變成了壹片廢墟,廢墟被挖地三尺,夷為平地。所以今天,幾乎找不到這座古城的痕跡,只有今天,在小城。明朝後期,女真再度興盛,大清帝國建立。長白山成為滿族(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祭祖的聖地。在最初的古南方,伊通河沿岸的驛站成為了通往長白山的必經之路。乾隆在夏季幾次去長白山祭祖時,發現這裏的氣候比盛京涼爽很多,景色宜人。他脫口而出“長白山千年,寬城春色無限”的詩句,後來嘉慶登基。來到這個驛站,也發現這裏的氣候非常涼爽,也聽到了始皇帝的話,於是在嘉慶五年(1800)開始在這裏建立地方行政機構。取第壹句中的兩個字,設為“長春堂”。

摩登時代

嘉慶五年(1800),在此設立地方行政機構。取第壹句中的兩個字,設為“長春堂”。1865建築城墻,面積5平方公裏。1883年人口達到9萬多。這是新長春的開始,也是現代長春的起源。嘉慶五年(1800),清政府在新勝城設立長春堂。設總監判案互檢,主管民政司法,隸屬吉林將軍;自此,這座千年古都被重新整理。清道光五年(1825),長春堂由新勝城北遷至寬城子(原寬城遺址南),仍名為長春堂;光緒七年(1881年),長春廳廳長被壹致判為長春廳廳長,並增加了農保經驗;光緒十五年(1889),富民升為知府,長春堂升為長春府,仍屬吉林將軍管轄;1896年,俄國入侵東北,奪取了修建中長鐵路的權利,在長春修建了俄國人居住區。1906日俄戰爭結束,俄國在長春的權益被日本天皇取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將軍改為行省,長春府隸屬吉林省。1908年,日本開始修建長春火車站,擴建“鐵路附屬”,隨後開商埠。當時城市面積21平方公裏,人口約1.5萬。民國二年(1912),三月廢府,改長春縣;民國三年(1914),東北實行三級管理體制,長春縣歸吉林省吉昌道管轄。民國十四年(1925),單獨設立長春市公署;民國18年(1929),更名為長春市籌備處;同年,道路系統被廢棄。此時仍保留長春縣制,隸屬吉林省,為壹級縣。1931“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整個中國東北,長春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32,1年3月,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洲帝國”。長春被定為“國都”,改名為“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中國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1944市區面積80平方公裏,人口1217000,超過東京(首都圈人口),被稱為亞洲第壹大城市。它是北方唯壹的多民族城市,壹半以上的城市人口是少數民族。當時城市裏的滿、漢、蒙、回、朝鮮族,居住在長春不同的城區。今天的寬城-鐵北壹帶主要是朝鮮族聚居,今天的南關壹帶主要是滿族聚居,今天的綠園壹帶主要是蒙古族聚居,二道主要是回族聚居,漢族散居在城市各處,主要聚居在今天。長春因其獨特的多民族聚居地,在當時被稱為“東方的小瑞士”。4月1946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軍壹度解放長春。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接管長春。東北光復後,於民國三十六年6月5日1947正式公布東北新省區計劃,撤銷新北京特別市,並正式批準長春縣為吉林省轄市,長春縣和吉林省均隸屬。人民解放軍於1948圍攻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1948長春之圍,最終使城市人口減少到17萬。1948 10 10月18長春再次解放,被定為特別市。1949長春是吉林省下轄的壹個直轄市。1952原省政府直屬長春縣撤銷,並入長春市。1953長春改為直轄市,由東北管委會管理。1954長春市劃歸吉林省,為吉林省人民政府駐地。1955被定為全國10省轄市之壹。長春市有10個區,分別是長春、頭道溝、南關、朝陽、二道河子、寬城子、興隆山、大屯、範家店、鏡月,其中後四個區是農村,全市六個區52個街道。1鎮,43鄉,農村65438。1957年6月,全市調整為朝陽、寬城、南關、二道河子、郊區五個區,全市改組為19個街道、6個鎮人民公社、97個農村人民公社。6月,1958、11、雙陽、九臺、德惠、農安、榆樹劃歸長春市管轄。當年長春面積20369平方公裏,其中長春四區面積146.76平方公裏,郊區五縣面積20222.24平方公裏。長春有3572496人。1958年,原公主嶺地區所屬的農安、九臺、德惠、雙陽、榆樹等5個縣移交長春市領導。1966 65438+10月,雙陽、九臺、德惠、農安、玉樹等5縣劃歸新設立的德惠地區管轄。1969年,德惠地區所屬的農安、德惠、九臺、雙陽、榆樹五縣劃歸長春市。1979被列為全國15經濟中心城市之壹。1989年2月,國家批準長春為計劃單列市,賦予其相當的省級經濟管理權限。1993年7月,國務院決定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不再實行,長春於同年2月65438停止計劃單列市。1990 65438+2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玉樹縣,設立玉樹市。1994被國家確定為副省級城市。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復(中國人民銀行批復[1994]97號)撤銷德惠縣,設立德惠市。65438-0994長春市行政區域內,有59個街道,73個鎮,73個鄉,4個民族鄉。面積20369平方公裏,其中長春市中心544平方公裏,郊區和五市縣19825平方公裏。長春市人口1700389戶,6574999人,其中市區630679戶,2237074人。各市縣人口為1069713戶,4377925人。1995年8月,雙陽縣建制正式撤銷,設立雙陽區,隸屬長春市。撤銷長春郊區建制,重新組建綠園。長春市二道河子區更名為二道河子區。長春市五個區的行政區劃做了相應的調整。市區面積由1116平方公裏增加到3577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由136平方公裏增加到137。35平方公裏。2005年,九臺市卡倫湖鎮、龍家鎮(原龍家堡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二道區管轄,農安縣米沙子鎮、萬寶鎮、和龍鎮3個鎮劃歸寬城區管轄。此次調整後,長春市區面積由3616平方公裏擴大到4756平方公裏,增加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決定將公主嶺市範家屯的方正、泡子巖、盛家三個村(範家屯經濟開發區)劃歸長春市管轄,設立長春(壹汽)汽車產業開發區。長春市區面積4906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368平方公裏(六鎮長1140平方公裏,長春汽車開發區規劃100平方公裏,長春玉米開發區50平方公裏),位居東北第壹。2008年5月,長春市六個主城區和四個開發區總人口為487.6萬人(四環以內),長春地區總人口為868.7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約為654.38+0.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