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中國甘肅某個地方有壹群羅馬人的後裔,有誰知道詳細資料?

中國甘肅某個地方有壹群羅馬人的後裔,有誰知道詳細資料?

公元前壹只羅馬軍隊曾經來到中國並紮根於此,前幾年中央臺曾經到那裏做過節目。大家看了嗎?我在電視上看那裏的村民很多是黃頭發(日耳曼雇傭軍?)有些小孩和大人為了不被其他人笑話都把頭發染黑了。他們以前對自己的血統拒不承認,頂著大鼻子說自己是漢族人,現在對本村人的血統又追根述源好奇起來。

該村村長是壹個頭發金黃的紅臉大漢,他興高采烈的告訴記者如果中國打仗他肯定參軍雲雲,還有壹個年輕人,很羞澀,壹頭黑色的卷發高鼻深目,(酷似因劄吉?)像極了古羅馬的雕像,他操著壹口陜西搶向記者提問題,有趣的很。

以下是考古界的考證

武威北上張掖途經永昌縣,驪靬故址位於永昌縣城西南15公裏焦家莊,又稱者來寨或者撒寨子(蒙語,意為財庫)。該地最早為匈奴折蘭王駐地,漢王朝奪回河西走廊後不斷設郡置縣,公元前104年置驪靬縣,屬張掖郡,東漢因之,220年後改屬武威郡。依據《晉書》,355年,前涼張祚派遣和昊伐驪靬戎於南山,大敗而還。西魏、北周該地名為力幹,隋開皇十壹年(592年),驪靬並入蕃和縣。驪靬古城地處祁連山脈溝口,東鄰姑臧(武威),西接張掖,地形開闊而險要,在兩漢之際,因曾留居過大宛、大夏、大秦(羅馬)等國商人而成為河西走廊的名城,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史上起過重要作用。

驪靬古城今已不存,該地只有壹段長約10米,高逾1米的古城墻,粘土夯壘,墻體結實,據考為漢代所築,被認為是驪靬故址。相距不遠還建有壹座歐洲風格的乳白色圓頂紀念涼亭,亭內立有石碑,碑文詳述了驪靬古城歷史和今人揣測。

永昌縣城南街頭有三尊古羅馬人的花崗石雕像,是1994年當地政府建造的紀念性景點。碑文記載: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執政官克拉蘇率七個集團的兵力東征安息(伊朗),結果慘敗,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第壹軍團突圍,越安息東界,流徙西域。余部經多年輾轉,在公元前36年前後,相繼隨從大月氏、匈奴歸降西漢王朝,壹說是公元前36年,被漢軍在與匈奴郅支單於作戰中俘獲,後來西漢王朝專辟祁連山下,今永昌縣的者來寨予以安置。漢稱羅馬為驪,故設驪縣,名為驪靬,賜羅馬降人耕牧為生,化幹戈為玉帛,與華夏民族融合。西漢驪靬城與羅馬戰俘的關系,目前證據不足,史學界、考古界對此持審慎態度,不過從容貌與基因考察,永昌縣確實有大量西歐白人後裔,其中微妙關系有待進壹步探討。

1955年,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德效騫(Homer Dubs)在向倫敦漢學協會的講座中,率先提出了古羅馬移民說。德效騫認為,這壹旅程開始於公元前53年,羅馬三巨頭之壹,克拉蘇(另外兩人為凱撒和龐貝)為彌補其戰功不足的缺陷,決定與令人生畏的帕提亞人開戰。但克拉蘇的羅馬軍團不敵帕提亞敏捷的騎射能手,在卡爾萊(位於今土耳其境內)的戰役中,4.2萬羅馬大軍中,2萬人被殺,1萬人被俘。這是羅馬軍事史上最慘重的大敗之壹。根據古羅馬史學家普林尼的記載,這批羅馬俘虜被帕提亞人用於守衛東部邊疆,在今天的土庫曼斯坦境內。由此,德效騫推測,壹些人逃出並加入匈奴當了雇傭軍。公元前36年,中國漢朝軍隊討伐並擊敗了匈奴郅支單於。漢軍在清點俘虜時,發現匈奴軍隊中有145名羅馬士兵。德效騫說,中國人保留了這支部隊並把他們安置在甘肅境內的驪?(Liqian)。

德效騫的理論主要建立在對中國史書中壹些線索的推測,這些線索並沒有關於羅馬人的具體描述。其中壹個證據是郅支軍戰士使用了“魚鱗陣”,德效騫稱,這種將盾牌搭接在壹起組成防守陣型的戰法只有羅馬戰士才會使用。另壹個證據是在郅支城外有雙層木欄,這種“重木城”防禦工事戰術也經常為羅馬人采用,而匈奴人則不用。至於這個城鎮名字——驪靬,曾在當時被用來稱呼羅馬帝國。在公元6世紀,驪靬不再被用於地名。

德效騫並非惟壹相信“古羅馬聯系說”的學者。在甘肅省首府蘭州市,中國學者關意權也認定驪靬與古羅馬有相當的淵源。從1978年開始,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中,他艱辛地完成了壹部45萬字的關於驪靬的著作,但可惜的是,即使是他的兒子也承認,其中也沒有無可爭辯的證據證明“古羅馬聯系說”。

中國官員最終發現這個羅馬故事的旅遊資源潛力,還要歸功於澳大利亞作家兼冒險家,大衛.哈裏斯。赤貧的哈裏斯先生被離婚搞得心煩意亂,決定到中國尋訪德效騫描述的羅馬城鎮。在關意權的幫助下,他將尋找目標鎖定到者來寨。他將自己的經歷寫成遊記出版——《黑馬奧德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