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伊犁河谷戰略要地失而復得

伊犁河谷戰略要地失而復得

伊犁河谷位於我國的新疆西北部,包括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外伊犁和我國境內的內伊犁兩部分。伊犁河谷北、東、南三面環山,背面有西北-東南走向的博羅科努山和科古琴山,中部有烏孫山等橫亙。南有東北-西南走向的那拉提山和哈爾可他烏山。這些山脈均為天山山脈的壹部分。構成了伊犁河谷“三山夾兩谷”的地貌輪廓。從地理上看伊犁河谷位於歐亞大陸的最裏出,更離印度洋太平洋的直線距離分別是2500km,3500km。喜馬拉雅山脈也阻斷了印度洋水汽。太行山脈、賀蘭山脈等也使太平洋的水汽很難翻越。然而由於伊犁河谷形成向西開闊的喇叭形谷底,大西洋水汽從此處無高山地勢阻隔,可以大量接受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水汽,形成壹個超級集雨器,因此伊犁地區降水豐沛。再加上四周高山融雪的補充,這裏河網密布,擁有新疆境內最大流量的河流-伊犁河。向西註入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巴爾克什湖。河谷的邊緣有高山湖泊-賽裏木湖,被形象的稱為大西洋最後壹滴眼淚。這裏山青水繞,物產豐富。素有“中亞綠洲”,“塞外江南”的稱譽。是著名的“新疆羊”和“伊犁馬”的故鄉。由於資源條件優越,伊犁河谷自古就是西域多個民族的棲息之地。伊犁河谷是我國絲綢之路北線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國聯通中亞各國的前沿支點。遼闊的新疆被綿延的天山分割南北,兩地的交通自古以來就很艱難,伊犁通過果子溝連同北疆,通過夏特等古道聯通南疆,是除了烏魯木齊這個天然缺口之外少數不多的重要通道。夏特古道更是在2000年前秦漢和親公主前往烏孫國所走之路。1775年清乾隆平定準格爾部後,清朝最西統治範圍達到了巴爾克什湖,為加強對西域(今新疆)的統治,清政府在伊犁惠遠城設置“伊犁將軍府”管轄西域各地。並在伊犁河谷設立九城,大規模從內地移民進行屯墾,此時的伊犁為西域地區最大糧食生產基地。供給了整個邊疆戍邊將士,駐軍數量也占到了西域地區壹半以上。是整個西域地區的交通樞紐,經濟和政治中心。清政府就是以此為基地穩定和統治了整個西域地區。但伊犁這種“喇叭口”西開的地形卻不利於防守。1864年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侵占我國巴爾克什湖以東從包括伊犁地區的大量土地,後續進壹步趁清政府無暇顧及侵占伊犁河谷的全部土地。在此危機時刻,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擡棺出征,經過與沙俄艱苦談判於1881年收復了東部伊犁區域,為我國保留了今天境內的伊犁河谷。但從此,伊犁從新疆核心位置變為邊防前線。新疆經濟中心、政治中心被迫遷移至迪化(今烏魯木齊),伊犁也正式退出新疆中心的舞臺。如今,伊犁河谷仍以迷人的風景讓無數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