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雲和縣風景名勝

雲和縣風景名勝

龔賢湖

雲和縣緊水灘的浙南第壹壩緊水灘水電站大壩鎖住了甌江。在水電站建成的同時,壹個巨大的人工湖——緊水灘水庫湖出現在浙南的森林中。1993年8月9日,經地區行政公署批準,更名為龔賢湖。湖區周邊還有“九潭十八灣”、“避暑洞”、“龍洞”、“蝴蝶洞”、“牛頭山”等景點。

梅園梯田

梅園梯田是壹個大型的梯田群,是壹個自然風景區。位於雲和縣崇頭鎮,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裏,距李龍壹級公路12公裏,距縣政府所在地20公裏。有三級油路相連,攝影師可以在公路上拍攝,12公裏外的武平村,18公裏外的武平村。

梅園梯田海拔300-800米,總面積約5平方公裏。較大部分垂直高度500米,水平延伸3000余米,垂直延伸1.500余米。由於海拔高,田地裏的水和梅園梯田山谷裏的水蒸發,受氣流影響形成雲海。水被樹木充分吸收,變成霧和雨,留在高山叢林裏,山野常被白雲包圍。

開心島景區

歡樂島景區由10多個大小不壹的半島和島嶼組成。島嶼陸地面積約1.500畝,主要是辛凱島,面積1.000畝,最高點海拔236米,相對於運河湖最高水位50米,四面環水。辛凱島原名八角灣,是緊水灘電站於1986年6月蓄水後形成的。1998年6月引進開發,建設集餐飲娛樂為壹體的休閑度假場所,命名為辛凱島。

平陽崗畬族文化村

平陽崗畬族文化村位於縣城西南8.5公裏的平陽崗村,海拔280-340米,總面積1平方公裏。1999正式開通。平陽崗有雷崗和蘭崗,以畬族主要姓氏雷、蘭為界,中間以壹條小溪為界。平陽崗村是壹個行政村,有畬族287人。平陽崗畬族自明萬歷年間,世代堅守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和習俗,是麗水市著名的畬族聚居地之壹。

京塘下

“唐菁峽”位於浙江雲和縣大源鄉,是壹座屹立在雲和、龍泉、松陽三縣屋頂上的千年古剎。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觀音寺為三進三開間,坐北朝南,占地205平方米,寬18.57米,深16.25米,山頂懸掛小青瓦。門廳18.57米寬,3.76米深,東面有大門,西面有小門。第二個入口的寬度為8.84米,深度為3.4米,有五根橫梁。三個入口的寬度為8.84米,深度為4.49米。有七根梁,四根柱用於開敞房間的七根檁條,三根柱用於第二個房間的七根檁條。第二、三入口之間有壹個寬4.2米、深1.84米的庭院。建築四周的夯土墻、鬥拱、橫梁等木質構件上雕刻著人物、花卉等圖案。堂內有清乾隆初年的“山青天目碑”,鹹豐元年鑄有靈牌。

石塘下

石塘峽是甌江上遊龍泉溪的壹級支流。它發源於蓮都豐原鄉海拔900多米的大山峰山系。經蓮都流入雲和縣石塘鎮張莊村、石塘坑村,再流入龍泉溪。河口的海拔只有79米。石塘峽全長16公裏,流域面積38平方公裏。石塘峽是1.5億年前侏羅紀火山噴發後第四紀冰川運動形成的,是江南極為罕見的火山峽谷。谷內密布翡翠湖、萬年龜、情人居、石龍谷、三疊石、壹線天等景點。

徽韻江寺

位於溪口村另壹側,運河局村。1993年,60多平方米的“敬蓮堂”被宗教部門正式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後來虔誠的俗人陳雲娟做了壹次交心募捐,* * *籌得400多萬。2001年6月開始收山破土,2005年新建大殿和寺院。2007年6月165438+10月21,大雄寶殿落成開業。“大雄寶殿”四個金色大字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靈巖山方丈所寫。普陀山方丈生《甌江勝景》壹書;中國佛教協會僧人伊藏靜姝《慈航杜璞》;這位94歲的老和尚留下了壹幅美麗的水墨畫“山谷幽靜”...

石門橋

石門橋位於雲和縣新華街人民醫院門前,橫跨黃溪。青陽橋,原名石門橋,是縣城唯壹保存完好的石梁石拱橋,長10.8米,寬3.9米,高2.2米..單孔,凈跨10米,無欄桿,兩端8級石階。過去,木橋房建在橋面上,但已被拆除。

周恩來考察紀念碑位於雲和孝順村石塘電站水庫的正平山上。1939年4月2日下午,周恩來作為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副主任,在孝順參觀“浙江鐵路”總廠,作了近兩個小時的抗日救國講話,極大地鼓舞了1000多名工人。1989年8月,雲和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此建碑。紀念碑正面刻有“周恩來視察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刻有視察記錄。

中日主戰場是“雞騎坳”。位於緊水灘庫區大源鄉。房山嶺村與三王牌村之間,有壹條綿延起伏的松陽、雲和分水嶺,長約15裏。在山王排村東頭的二裏,有壹個比較低的山溝,叫“雞公騎溝”。當時侵華日軍主力試圖從地勢相對較低的“雞騎坳”轉移到雲和。8月3日,1942,日軍第70師226、227和115師178在松陽匯合,向當時的省會雲和進攻。國軍21師和浙保3團在此與日寇激戰三天三夜,殲滅日軍無數,後被稱為。

沙溪村西的沙溪古井。井深12m,井徑1.2m,早年埋過,又挖過。如今的青石井圈高0.7米,直徑1.3米,牡丹葉花,楷書“鄭和七年(117)”題寫。

農民起義軍舊址。孝順鄉徐磨圩東側。地勢險要,山上有壹個大石洞藏兵,還有壹個軍事場和壹個關隘。這裏是明景泰元年(1450)王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現在仍有村落遺址和碾土彈痕。

白馬山古銀礦遺址。沙埔鄉天坑村南白馬山上。有壹塊刻有楷書的摩崖,直徑28厘米見方,豎寫三行,中間是“張祖師”,左右是“務農為生的少年”和“開礦的丈夫”。白馬銀礦是明代楊光三院開采的。有8個洞穴遺址,裏面有洞和井。洞的寬度從左到右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很長時間來挖掘。

衡山周村青瓷窯遺址。赤石鄉橫山周村東40米的山坡上。燒制年代為元至明約400年。窯址保存完好,東西向。窯床長約60米,堆積範圍約400平方米。產品以圓唇斜腹為主,有圓足和碗。胎質灰黃釉,內壁刻花梳,內底印牡丹花,有元末明初風格。窯有薄環、匣缽和高墊。

湟源古礦遺址。上萬山黃原鄉黃家舍南。有16個古礦洞面向東北和西南,有1 ~ 9個洞穴可以編號。最高入口高2.5米,寬1.6米。有的洞穴有洞,有的左右有洞。它是明代銀礦的遺址。

太平軍活動舊址。湧頭鎮詹韻橋旁。清成豐八年(1858)五月,太平軍大敗清軍,殺死19官兵。石塘鎮西潭頭西南有壹座現存的反太平軍炮臺。

吳的大屋走廊。在朱村鄉金山下村,建於清代。總面積2560平方米,寬80米,深32米,* * *有10個天井,3個石門,564根柱子,3個並聯,每棟建築有3個天井和2個天井,東西兩翼。1進5框架梁結構,翼角傾斜,硬頂,陰陽磚鋪在壹起,2進7框架結構,3進結構同2進結構。

衛蘭故居。運河鎮新民路51 ~ 52號。光復會領袖之壹、辛亥革命家衛蘭故居,52號門額有“大福地”二字,1進天井,八進花園,三進解放街,三個店面。51號是衛蘭的書房,額頭上寫著“桂芝書店”的字樣。面積* * * 1200m2。

王壹清墓。明萬歷十二年(1584),王義慶謝過鄭又回到田裏。因此,後來,陵墓建在龍泉溪石浦村清油頭的封飛山上。原來壹等平臺上有壹座三開間石牌坊(已毀),約1.80平方米;今保留二級臺的石馬、石羊、墓碑,約80平方米;第三個平臺是祭奠用的石桌和板凳,約36平方米;第四個平臺是鵝卵石墓,保存完好。

靜堂下:位於大元巷,乾隆初年(1736),王增山入駐三王排,重修易經堂供奉觀音菩薩。現存房間三進三出,坐北朝南,約205平方米,四周夯土墻,托架、橫梁等木質構件,雕有人物、花卉等圖案。門額用楷書刻有“觀音寺”二字,門柱上刻有兩副對聯。前面是“誰是初慈主,照顧四面八方保平安。”裏面寫著“慈悲永存,保佑所有人幸福安康。”堂內有清乾隆初年的“山青天目碑”,鹹豐元年鑄有靈牌。噴雪。獅子山在天木村,城東3公裏。五代以後,周顯德五年(958年),獅山普仁寺僧人鉆了壹口長1m,寬1.4m,深0.3 m的井,清泉從石縫中流出,變成乳白色,故名“獅乳泉”。在井額的懸崖上,宋、蘇題寫的“噴雪”二字。

壹切都被原諒了。在湟源鄉黃家舍村,出土於明代采銀冶遺址。石碑高90厘米,寬85厘米,楷書豎刻。其碑文寫道:“普安菩薩在此皆赦,禦官之錢收於黃家舍銀坑”,碑文為“銀官局”,有天順二年(1458)。這座紀念碑現在豎立在黃家漢村石橋頭。

王翠鳳石碑。城東天木村的獅子山是由青石建成的。紀念碑高0.8米,寬0.4米,厚0.11米。上面用楷書刻著“王翠峰”四個字,背面刻著“登梯”四個字,直徑21 ~ 23厘米,小字為“吉祥之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僧來僧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