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他被人稱北歐雄獅,依靠軍事改革,將瑞典由邊遠雪國變成歐洲強國

他被人稱北歐雄獅,依靠軍事改革,將瑞典由邊遠雪國變成歐洲強國

在歐洲三十年戰爭中,當有壹個人率軍踏進德意誌主戰場時,人們嘲笑他是「 ”雪人”,意即他是來自偏僻雪國的人,脆弱不堪,但很快,人們發現自己錯了。 他戰術精湛,謀略得當,在德意誌境內壹路推進,打敗了帝國名將蒂利,重創了無敵將軍華倫斯坦,取得了威悉河、易北河等流域的控制權,為本國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他的作為,無異於痛打了嘲笑者的臉:誰還敢輕易說他是個「 ”雪人”? 他,就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古斯塔夫二世 世人壹般稱他為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瓦薩王朝第6任國王。在他統治期間,瑞典脆弱的政治、經濟、軍事都得到了加強,由弱小的國家壹躍而為北歐強國,而他本人,也因創立了新型的戰術和戰略,對近現代歐洲軍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人稱為「 ”北歐雄獅”、「 ”現代戰爭之父”,史書則尊他為著名的軍事統帥和軍事改革家。 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古斯塔夫精通各種軍事技術,對步兵、炮兵、騎兵、攻城戰,及防禦工事的運用都非常嫻熟,對地形也有高超的觀察和判斷力,是壹位出色的作戰指揮專家,然而更令世人矚目的,是他對軍事的改革。本文要介紹的,正是他在軍事改革方面的成就。 在此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壹下他繼位時的瑞典局勢,這是他能致力於軍事改革的原因和基礎。 壹、古斯塔夫進行軍事改革是時勢所趨 首先,武力是國家強大的重要手段之壹。 古斯塔夫在位時,正是十七世紀上半葉,當時的歐洲,正走在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各個國家開始意識到國家 *** 的重要性,試圖掙脫神權的統治,取得自身的獨立。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為了擴大自身疆土、經濟利益、政治影響,不僅僅依靠狡詐的外交手段,更多時候是訴諸武力,這壹點在三十年戰爭中表現得更明顯。(了解三十年戰爭可以參考下文鏈接) 然而,古斯塔夫接手時的瑞典,別說稱霸歐洲,連自保都很困難。在內,經濟、文化落後,軍事力量自然也薄弱。在外,因王位之爭(古斯塔夫的父親卡爾公爵在世時,他的侄子西吉斯蒙德擔任波蘭和瑞典兩國的國王,卡爾奪取瑞典王位成為卡爾九世,西吉斯蒙德對此壹直耿耿於懷),瑞典與波蘭征戰不休;因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瑞典又與俄國、丹麥沖突不斷。 這樣的形勢下,靠文治,靠儒雅的外交,無法實現自保,唯有軍事強盛,才是國家能走向強盛的有力保障。 其次,攘外與安內,軍事改革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對外,瑞典面臨的復雜局面,並沒有嚇倒十七歲的古斯塔夫。這位野心勃勃、英勇尚武的君主,親自率領自己的軍隊,主動向三個國家進軍。第壹個交手的是丹麥,以瑞典失敗告終,但吸取了教訓的古斯塔夫,卻贏得了後來與俄國和波蘭的戰爭,終於與三個國家達成和解。 連年的戰爭,尤其是瑞典和波蘭的八年抗戰,古斯塔夫的軍隊經受了實戰的洗禮,成了壹支勁旅,在這樣的基礎上使之更優化、更先進,簡直是水到渠成的事。 對內,他采取壹系列優惠政策來保護民生,發展經濟。壹方面,他給了農民自治權,避免他們被貴族過度壓迫和剝削,從而保存了王國的有生力量。另壹方面,他利用國內銅、鐵礦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冶金業,允許鐵匠、鑄炮師等工業者,6年內不服兵役。冶金業的發展,促進了其他制造業的繁榮,加速經濟實力增長的同時,也解決了戰爭的武器裝備需求問題。 在上述因素的推動下,勇於開拓創新,不願意墨守成規的古斯塔夫,開始把國家財力投放到國防建設中,致力於軍事體制的改革。 二、軍事改革的主要舉措和成果 1、改革傭兵制度 當時歐洲習慣的是傭兵制,使用雇傭兵有優點,那就是節約人力物力,有專業的作戰技術,但缺點也更明顯,他們沒有國家意識,不會永遠效忠於誰,壹切向錢看,誰出價高就跟誰走,這就導致了他們在戰場上的不穩定性。 古斯塔夫則啟用征兵制,以自由農民為主體組成常備軍,並全力打造這支軍隊。為了保證戰鬥力,他對其進行嚴格、系統的訓練,優秀者進入近衛軍訓練,然後派到各個連隊去當骨幹。為了強化士兵的歸宿感,軍隊以省份建制,以地名為番號。為了加強紀律性,他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掠奪、汙辱婦女、制造混亂、臨陣脫逃等行為,都將處以極刑;軍隊不能擾民,紮營要服從地方官安排,農民有權抓捕擾亂的士兵;士兵也可以向上級,或直接向國王申訴等等。 這樣,瑞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擁有了壹支數量穩定,素質較高,戰鬥力強的常備國軍。 2、 改進武器裝備 改良長矛。傳統的矛長5米,使用者不易轉身,矛也容易被砍斷。為改變這壹弊端,古斯塔夫將矛縮短到3.6米左右,並將壹端套上鐵套。 改進火器。當時在傳統戰術中毫不起眼的火器,古斯塔夫卻極為重視,不僅增加其在軍陣中的使用數量,還發明了壹種新式滑膛槍。 老式的火繩槍重15到25磅,必須放在木叉支架上才能射擊,極不方便。古斯塔夫設法將重量減到11磅,滑膛槍的長度更是減到4英尺,後來又減到3英尺,利用齒輪來發射,這樣根本就不需要用到支架了。為了配合新型火器,他還發明了紙彈藥筒,也就是壹種定量裝藥的彈筒,裏面裝著仔細秤量過的火藥和彈丸,更能節省裝填時間。改進後的滑膛槍更輕便,更易裝彈,發射速度也比火繩槍快得多,每分鐘達到1發以上。 改革火炮。傳統火炮重半噸左右,需要二三匹馬拉的四輪車才能裝載,戰場上移動極不靈活。古斯塔夫改革火炮的理念就是減輕炮重,增加它的靈活性,他發明的壹種火炮只有400磅重,壹匹馬或者三四個人就可以運送,省時省力,使用起來也方便得多。火炮彈藥筒也隨之改良,裝彈和發射速度更快。 改變服裝。步兵逐步棄用了傳統的盔甲,只使用頭盔,個體作戰時更輕便靈活。古斯塔夫還第壹個提出統壹士兵服裝,哪怕只統壹顏色也可以,他的軍隊中素有「 ”藍色旅”、「 ”黃色旅”等等。 瑞典軍 3、創新戰術戰略 優化隊形編制。 古斯塔夫於三十年戰爭期間,在布賴滕費爾德大敗德意誌名將蒂利,壹戰成名,成了人們心目中的「 ”北歐雄獅”。當時他就是憑著改進後的作戰隊型,贏了德意誌使用的西班牙方陣,這種方陣靠著龐大縱深碾壓敵人,素有「 ”步兵之花”的美譽,在歐洲已經盛行了百年之久。 據汪楓《古斯塔夫二世傳》記載,布賴滕費爾德戰役中,德軍方陣數量在13到18之間,每個方陣1500到2000人,中央是長矛兵,四個角上是火槍兵小方陣,兩翼是騎兵。壹個1500人的方陣,可能是寬50人,縱深30人。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全方位防禦,但缺點是過於笨重,隊形不能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轉變,缺少靈活性,而且容易造成火力浪費。 西班牙方陣示意圖 古斯塔夫壹個步兵營的人數是408人,中央是216名長矛兵,寬36人,縱深6列;兩側分別是96名火槍手,寬16人,縱深6列,特殊情況下,也有可能火槍手分布在同壹側。壹般情況下,還另有96名火槍手作為備用。數個這樣的步兵營組成壹個旅,呈「 ”T”字型(如下圖),規模和構成可以隨時根據情況作調整,比西班牙方陣要輕便、靈活得多。 古斯塔夫的步兵旅示意圖 重視協同作戰。 古斯塔夫不僅將各兵種混合編隊,還講究步兵、炮兵與騎兵協同作戰。 作戰時,火槍手壹般會接到「 ”兩列並壹列”的口令,後面的三排跨入前壹排,原來的縱深6列就變成了3列,然後第壹行跪立,第二行彎腰,第三行站立,隨著壹聲令下,火槍齊射,保證了火力集中而威猛,充分發揮火器的優勢。 火槍齊射 這次齊射壹般會在發起沖鋒前,當火槍兵裝彈換藥時,長矛兵趁機向敵人發動進攻。 古斯塔夫還首創了炮兵這個兵種。1623年,他創立了第壹個炮兵連,1629年,他又將其擴充為6個連組成的炮兵團,其中4個連是炮和炮手,1個連是工兵,剩下的1個連專門負責爆炸裝置。 炮兵 同時,古斯塔夫還強化了騎兵的作用,他經常將騎兵布置在步兵陣線的後面,與火槍手混合在壹起。作戰時,火炮射擊騰起煙霧,騎兵在煙塵掩護下沖向敵陣中央,打亂其隊形後趕緊撤退,等第二輪火炮發射時,再次出擊,只是這次攻擊的方向變成敵軍的兩翼,如此反復。而火槍兵也會在騎兵撤退時,提供火力掩護。 步兵、炮兵、騎兵配合的結果,是充分彌補起裝彈與撤退時的薄弱環節,將火力與沖刺力量發揮到最佳。 4、改善補給體制 當時的歐洲軍隊,都是用「 ”以戰養戰”的方式補充軍需,就是每攻占壹個地方,就橫征暴斂,甚至燒殺搶掠,來獲得軍費與軍需,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古斯塔夫有時候也實行「 ”以戰養戰”,但他壹般是讓當地 *** 、教會和貴族繳納費用,堅決禁止士兵燒殺搶掠,因此他雖然是入侵者,卻反而受到了某些地區人民的歡迎。 更多時候,古斯塔夫軍隊依靠的是固定的補給線。他在沿途修建倉庫,派駐專門的管理人員,倉庫中的糧食與其他物質,有的是由瑞典運來,有的是由同盟國家籌集供應,這壹方面減少了軍中的輜重車輛,另壹方面又不必侵擾鄉民,保證了軍隊的紀律,提高了作戰能力。 三十年戰爭中,瑞軍將古斯塔夫的軍事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布賴滕費爾德戰役,他以少勝多,給了所向披靡的德意誌軍隊迎頭痛擊,令整個歐洲對瑞典軍隊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得到了「 ”北歐雄獅”的稱號。戰後的瑞典獲利頗豐,不僅擴張了領土,波羅的海幾乎成了瑞典的內湖,它由壹個邊遠苦寒之地的小國家,壹躍而成為歐洲強國。 更重要的是,在古斯塔夫軍事理念影響下,壹個新的世界戰爭模式正在形成,全面火器戰爭時代即將到來。它的開創者,毫無疑問要受到後世的稱贊。拿破侖就曾給過他高度評價,認為他可以和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等人相提並論。歐洲的歷代軍人,因為他獨特的理念,先進的戰術,尊稱他為「 ”現代戰爭之父”。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北歐雄獅:古斯塔夫二世傳》,汪楓 《軍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程金明 《17世紀歐洲的軍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張曉校 《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時代:步兵與炮兵結合》,T?N?杜普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