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2018 巴爾幹 (7) 北馬其頓-斯科普裏

2018 巴爾幹 (7) 北馬其頓-斯科普裏

2018年5月25日我們乘坐長途巴士從科索沃的普裏什蒂納到達北馬其頓的首都斯科普裏。

北馬其頓在當今世界是壹個很不起眼的東歐小國,領土面積二萬多平方公裏,人口僅二百萬。但在二千四百年前,也就是中國的戰國時代,馬其頓帝國卻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超級大國,其統帥亞歷山大大帝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壹。亞歷山大從小師從古希臘學者亞裏士多德,20歲時在其父腓力二世被刺殺後繼位並迅速平定內亂。公元前335年統壹希臘全境。次年率軍東征,橫掃小亞細亞和中東,吞並波斯帝國,占領埃及。後又轉戰中亞,南征印度。他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從未被打敗過,在十三年內將領土擴展到五百萬平方公裏,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使馬其頓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他推動了希臘文化向東傳播,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在征戰的同時,他還在世界各地興建了很多城市,其中有二十余座城市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2014年我到埃及旅遊時曾造訪過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今天的伊拉克巴比倫病逝,年僅33歲。

北馬其頓和希臘都認為自己是古馬其頓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傳人,關於馬其頓國名的糾紛就源於此。1991年11月20日,北馬其頓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定國名為“馬其頓***和國”。同年申請加入聯合國時,遭到希臘的強烈反對,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馬其頓不得不換了壹個不倫不類的名字“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和國”。2019年馬其頓申請加入北約和歐盟時,希臘故伎重演,馬其頓被迫再次更名為“北馬其頓***和國”。

作為北馬其頓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斯科普裏人口50萬,其規模或許還比不上中國的壹個普通縣城。但走進這座城市,卻讓我眼前壹亮,仿佛來到了壹座美麗的城市雕塑公園。分布全城的羅馬風格的建築,大大小小的幾百座雕像,市中心五光十色的酒店和賭場,令人眼花繚亂,怪不得有人形容這個城市是“半個羅馬,半個拉斯維加斯”。這些都要感謝2010年當地政府為改善市容和振興旅遊而推行的“斯科普裏2014”計劃,其實我覺得這個計劃的真實目的可能還是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和精神,畢竟北馬其頓和希臘在這個問題上暗中較著勁呢。如今在市中心所見到的景觀大多是該計劃的成果。由於來自各界的爭議和經費問題,這個計劃還沒有完成就中止了。

位於城市最中心的馬其頓廣場中央矗立著壹座巨大的亞歷山大大帝騎馬銅像。銅像高14.5 米,位於壹個白色圓柱的上方。圓柱底部有八名青銅士兵拱衛,圓柱周圍的噴泉池邊上有八頭青銅獅子,其中四頭安裝了噴嘴,噴水時會有音樂聲響起。這座銅像是意大利佛羅倫斯費迪南多·馬裏內利藝術鑄造廠用青銅鑄造的,耗資750萬歐元。銅像於2011年9月8日落成,迫於希臘的壓力,雕像完工時被命名為“馬背上的勇士”,後來在雕像上添加了壹塊銘牌,“獻給亞歷山大大帝”。

馬其頓廣場沿河石橋的兩側各有兩尊騎馬雕像,分別是格奧爾基·德爾切夫和達米揚·格魯耶夫,他們都是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IMRO)的創始人和領導人。IMRO成立於十九世紀末,是壹個反奧斯曼的革命組織,他們開展遊擊戰,主張馬其頓獨立,他們的座右銘是“自由或死亡”。2010年北馬其頓的執政黨是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壹民主黨,他們自稱為IMRO的繼承者,市內眾多IMRO領導人的雕像就是根據該黨提出的斯科普裏2014計劃建立的。

馬其頓廣場東北角靠近瓦爾達爾河有壹座查士丁尼壹世紀念碑。這是壹尊查士丁尼壹世手執權杖端坐在寶座上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它由意大利佛羅倫斯巴贊蒂美術館的雕刻家手工雕刻而成。查士丁尼壹世出生於斯科普裏,公元527年到565年擔任羅馬帝國皇帝,是帝國晚期最重要的皇帝之壹。他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為後來延續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他編撰的《查士丁尼法典》集羅馬法律之大成,壹千多年後它成為歐洲許多國家制定法律的藍本。查士丁尼壹世和亞歷山大大帝壹樣都被列為壹百個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人物之壹。

市中心的幾條主要街道都以馬其頓廣場為中心向外輻射。其中的壹條名為10月11日街,這個日子是馬其頓反抗法西斯起義紀念日。馬其頓門,也稱凱旋門就位於這條街上離馬其頓廣場不遠的地方。該門建於2012年,是為了紀念長期以來馬其頓人為爭取獨立而鬥爭的歷史。它高21米,外部刻有32幅浮雕,雕刻十分精細,描繪了從史前時期到馬其頓獨立的主要事件。拱門內有兩層,其中有壹家紀念品商店和壹個畫廊,頂上還有壹個觀景臺。馬其頓門的建設耗資450萬歐元,據說每個月僅償還利息就高達2萬歐元。

馬其頓門的壹側是國家議會大樓,另壹側是戰士公園,裏面有許多歷史人物的雕像,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皮圖·古力騎馬雕像和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IMRO)開會的群雕,皮圖·古力也是IMRO成員。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馬其頓帝國隨之分崩離析。亞歷山大的大征服並沒有給馬其頓人帶來什麽福祉,接下來的兩千多年裏馬其頓人不斷被其他強權統治,受盡磨難。20世紀初的巴爾幹戰爭後,奧斯曼帝國瓦解,馬其頓人試圖獨立建國未果,其居住地被希臘、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瓜分。這些國家試圖同化境內馬其頓人,迫使他們放棄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泯滅他們對自己民族與歷史的記憶。二戰開始後,塞爾維亞與希臘要求馬其頓人協助他們對抗法西斯,並承諾勝利後讓他們獨立建國。戰後塞爾維亞兌現承諾,塞境內的馬其頓人成立了馬其頓***和國,就是現在的北馬其頓。希臘沒有兌現承諾,反而禁止希臘北部的馬其頓人使用馬其頓語,強制他們將地名和姓名改為希臘語,激起了馬其頓人的不滿和反抗。下圖是我們見到的當地人在戰士公園搭建的帳篷和展示的標語,抗議希臘當局對希臘境內的馬其頓人實行種族滅絕,但這些抗議的聲音顯得微弱而無力。

從馬其頓廣場向外輻射的另壹條街道就是馬其頓街,這是壹條步行街。在它和廣場的交匯處有壹座沙皇塞繆爾紀念碑。薩繆爾沙皇於公元976年建立了壹個馬其頓國家,壹直到1018年被拜占庭人擊敗。這座紀念碑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沙皇薩穆伊爾手持權杖端坐在寶座上,雕刻十分精細,衣服上的花紋都清晰可見。這座雕像也是由意大利佛羅倫斯巴贊蒂美術館的雕刻家手工雕刻而成,2011年落成,花費達350萬歐元。

馬其頓街上有壹座特雷莎修女紀念館,它是由特雷莎修女最初受洗的教堂改造的。館內介紹了這位當地出生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壹生,並藏有她生前的手跡與經常穿的白色藍帶衣物。

沿馬其頓街走到盡頭就是著名的原斯科普裏火車站遺址,現在被改建成斯科普裏市博物館。火車站在1963年的大地震中和全城70%的建築壹起被毀,火車站外墻上的鐘仍然停留在地震發生的時刻。當時有八十多個國家參與了地震救援工作,其中有蘇聯和美國的軍人,這是二戰結束以後兩軍第壹次合作。斯科普裏因此贏得了“國際大團結之城”的稱號。

斯科普裏市中心有三座跨越瓦爾達爾河的橋梁,其中以連接馬其頓廣場的石橋最為著名。它建於15世紀,之後歷經幾次損毀與重建。另外兩座是“斯科普裏2014”計劃實施後新建的。壹座名為眼橋,橋上有28座雕塑,均為古代人物。另外壹座名為藝術橋,橋上有29座雕塑,均為近代人物。雕塑都十分精美,可惜我沒有時間去壹壹辨別了。

瓦爾達爾河上停泊著壹艘優雅的木桅船,它是壹家名為塞尼加利亞的四星級酒店,我在網上查了,標間每晚80美元,房間不大但別具壹格。

我們沿著古橋跨過瓦爾達爾河。北岸有壹座馬其頓獨立抗爭博物館,裏面展示了馬其頓人為獨立建國而奮鬥的歷史。它的邊上是馬其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中心,展示了猶太人從古代壹直到二戰期間在馬其頓生活的情況。1943年2月,生活在馬其頓的七千多名猶太人被納粹驅趕到了波蘭的集中營,其中絕大部分人在那裏慘遭殺害。

北岸沿河有許多漂亮的現代建築,如馬其頓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和外交部大樓,馬其頓人對雕像真是情有獨鐘,就連外交部這樣的政府大樓前也有四尊精美的人物雕像。

前國家劇院在1963年的地震中被毀,作為“斯科普裏2014”計劃的壹部分在原址重建,劇院前面的壹些藝術雕像十分生動有趣。

經石橋跨過瓦爾達爾河向北步行不遠就可以看到腓力二世的銅鑄雕像。腓力二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公元前359—336年為馬其頓國王,他在位的二十多年間,把馬其頓從壹個內亂不止的小國整治成為希臘城邦的首領,並在軍事和經濟上為他兒子亞歷山大的大征服準備了充分條件。

腓力二世雕像的背後就是斯科普裏舊巴紮,這是巴爾幹半島規模最大的巴紮之壹。這裏有建於1492年的穆斯塔法·帕沙清真寺、16世紀的鐘塔、中世紀的商旅客棧和土耳其浴場。古老的巴紮內小巷縱橫,沿街都是各種咖啡店和禮品店,洋溢著濃郁的奧斯曼風情,畢竟這座城市曾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五百二十年。

老城附近的山坡上有壹座凱勒堡壘,也被稱為斯科普裏堡壘,城堡建於6世紀,如今只剩下城墻了,墻內的大片綠地是當地人喜愛的休閑與野餐場所,在這裏可以俯瞰這座千年古城的壯美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