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什麽是門羅主義?

什麽是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發表於1823,表明了當時美利堅合眾國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也不應涉足美國、墨西哥等美洲國家的主權相關事務。美國在歐洲國家之間的爭端或國家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爭中保持中立。如果相關戰爭發生在美國,美國會將其視為敵對。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裏2065 438+0165438 10月8日在華盛頓表示,門羅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天的美洲關系是建立在平等夥伴關系和共同責任的基礎上的,美國不再承諾幹涉其他美洲國家的事務。

1簡介

約翰·昆西·亞當斯

這壹觀點是詹姆斯·門羅總統在他對國會的第七次國情咨文中提出的。演講開始時猶豫不決,後來變得熱情洋溢。這是美國外交事務的轉折點。

這壹理論最初是由約翰·昆西·亞當斯和其他人構想的,旨在宣布美利堅合眾國在道義上反對殖民主義。後來被多方重新解讀為各種寬泛的說法;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把它作為實行美國殖民主義的許可證(被稱為羅斯福門羅主義的必然結果)。

2含義

當拉美國家正在走向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美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從1822到1823,當時歐洲“神聖聯盟”試圖幹涉拉丁美洲的獨立。

中南美洲國家獨立年

運動期間,美國積極宣傳“美國的事情就是美國的事情”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民議會發表國情咨文,宣稱:“今後,任何歐洲大國都不得將美洲大陸上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視為未來殖民的對象。”他還說,美國不幹涉歐洲大國的內政,也不允許歐洲大國幹涉美國的事務。這份國情咨文通常被稱為門羅宣言。它所包含的原理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主要有三層含義:

(1)要求歐洲國家不要殖民西半球。這壹原則既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在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羅斯在北美西海岸的擴張。

(2)要求歐洲不幹涉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

(3)確保美國不幹涉歐洲事務,包括美洲現有歐洲殖民地的事務。門羅主義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因為英國在拉美的影響力大大超過了美國。19的40年代後,美國又重提門羅主義。

3背景

門羅主義的近因是俄國要求奪取北美大陸西北海岸和中、拉美國家。

門羅主義

家庭爭取獨立的鬥爭。西班牙帝國在新大陸的影響力隨著1815年拿破侖戰爭的結束而崩潰。從1815到1820,何塞·德·聖馬丁領導阿根廷、智利、秘魯獨立;大哥倫比亞的西蒙·玻利瓦爾的領導人領導他的國家擺脫了殖民主義。這些新成立的國家期望得到美國的認可,美國也有很多人認可這種想法。

但是詹姆斯·門羅總統和他的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不想在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冒險發動壹場國際戰爭。有人認為,就其行動而言,沒有歐洲列強的幹預,美國政府會讓西班牙脫離各個起義的殖民地;另壹些人堅持認為,這兩個人通過政府對這些戰爭的承認及其中立性,在法律上承認了這些新國家。後壹種說法得到了當時美國向這些陷入困境的殖民地出售海軍艦艇的事實的支持。

另壹方面,英國在維持君主制和渴望新市場之間存在分歧。對英國來說,整個拉丁美洲是壹個比美國更大的市場。當法國和俄國提出與大英帝國壹起幫助西班牙收復其在新大陸的殖民地時,遭到了英國的斷然拒絕。

美國正與西班牙就亞當斯-厄尼條約進行談判。條約生效後,門羅政府開始擴大拉丁美洲對這些新國家的承認。阿根廷、智利、秘魯和哥倫比亞都是在1822年被美國承認的。

1823年,法國要求西班牙再次支持波旁王朝。當時兩國都有傳言,神聖聯盟(也就是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支持這些新興國家。兩國之間的喜訊使當時的英國政府(在詹姆士·沃爾夫、小威廉·皮特等政客* * *)放棄了將法國驅逐出新大陸的壹切努力,法國將在美洲大陸重新獲得權力。

英國外交大臣喬治·坎寧建議,英國和美國應該聯手防範法、西兩國的幹涉。托馬斯·傑斐遜和詹姆斯·麥迪遜鼓勵門羅接受這個建議,但約翰·昆西·亞當斯對此表示懷疑。亞當斯還擔心俄羅斯和墨西哥幹涉俄勒岡,英國和美國都聲稱俄勒岡是他們的領土。

在10月7日舉行的內閣會議上,1823,165438,亞當斯反對坎寧的提議,認為“向俄羅斯和法國明確表達我們的政策,比充當英國軍艦船尾的救生艇更坦率、更有尊嚴。”

亞當斯在會上奮力抗爭,最終說服整個內閣采取獨立政策。門羅於1823年2月2日在國會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所闡述的觀點,後世稱之為門羅主義。實質上,美利堅合眾國是在告訴舊大陸的列強,美國不再對歐洲開放建立殖民地,歐洲任何勢力向新大陸的擴張都將被美利堅合眾國視為“危及中國的和平與安全”。美國不會介入歐洲國家之間的戰爭,也要求歐洲國家不要介入美國的事務。

這壹公開聲明與美國和歐洲列強在伊斯帕尼奧拉島附近許多殖民地的合作相矛盾。伊斯帕尼奧拉島多次被占領,現在是聖多明各和海地的所在地。法國和西班牙都對這個地方感興趣,試圖在那裏重新獲得利益,或者重新發揮原有的影響力。在19世紀,西班牙在這些活動中更加成功。就未來發展而言,美國以門羅主義在加勒比海的爭端中隨意支持任何壹方,以維護短期經濟利益,而不是設置壁壘阻擋歐洲的幹涉主義。

1823 65438+2月2日,美國第五任總統j·門羅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國外交政策原則,史稱“門羅主義”。它是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重要標誌。提出“妳別管”

自t·傑斐遜執政以來,美國進入了大規模領土擴張時期。它的擴張政策與英國發生了尖銳的沖突。美英戰爭(1812)中,美國向北擴張的企圖受挫,於是將矛頭指向拉美。然而,歐洲的“神聖聯盟”企圖幹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英國也借此機會向拉丁美洲擴張。1823年8月,英國外交大臣g·坎寧邀請美國反對俄羅斯、神聖聯盟和奧地利對拉美國家的幹涉,禁止對拉美的殖民,得到門羅的贊同。

1823 65438+2月2日,門羅總統在對國會的講話中宣稱:美國不會幹涉歐洲列強的內政或它們之間的戰爭;美國承認並且不幹涉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護國;歐洲列強不再被允許殖民南美和北美;任何歐洲大國控制或壓迫南北美洲國家的任何企圖都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提出了“美國是美國人的美國”的口號。實際上是宣稱拉美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從某種意義上說,門羅主義客觀上起到了防止拉美獨立國家淪為歐洲列強殖民地的作用。

4影響力

2013是《門羅宣言》發表190周年。《門羅宣言》壹發表,就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爭議。100多年來,各種學派壹直在爭論門羅主義,觀點不壹。在隨後的歷史中,門羅主義成為美國外交的重要基礎。當時美國的國際環境和美國的弱小實力使美國外交決策者在處理拉美獨立問題時面臨嚴峻考驗。門羅主義用和平的語言宣告美國開始在國際舞臺上以大國的身份獨立發揮作用,其對國家戰略的啟示發人深省。

這個政策最早是在1836實行的,在它被命名為門羅主義之前。美國當時實行這壹政策,是為了反對德克薩斯與英國結盟。

1845 65438+2月2日,詹姆斯·波爾克總統向國會宣布,要嚴格執行門羅主義,美國要積極向西擴張。

1852,幾位政治家引用門羅主義,主張西班牙人被強行驅逐出古巴。

1898年,美國贏得了美西戰爭,從西班牙手中獲得了古巴和波多黎各。

1864年至1867年,拿破侖三世入侵墨西哥並建立了壹個傀儡政權,美國稱其違反了“這壹主義”。這是門羅主義第壹次被公開稱為“主義”。

1870年代,尤利西斯·格蘭特總統對門羅主義進行了廣義解讀,聲稱美利堅合眾國不能容忍歐洲國家相互轉讓其在美洲的殖民地。

1895年,美國國務卿理查德·奧爾尼再次對門羅主義進行了廣義解釋,使美國有權調解拉丁美洲的邊界爭端。這是奧爾尼的解釋。

1902 65438+2月9日,阿根廷外長發布德拉戈主義,作為門羅主義的延伸,即歐洲列強不得對美洲國家動武討債。

1904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將羅斯福的推論加入門羅主義,以確保美國有權幹預拉丁美洲。這是對門羅主義的最大補充。

1930年出版的克拉克備忘錄指出,門羅主義並沒有賦予美國在不受舊世界列強威脅的情況下對拉丁美洲進行幹預的權利,從而否定了羅斯福的推論。

2003年,《門羅宣言》發表180,是美國外交史上的重要文件。從它發表的那天起,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只是在當時的歐洲各國,對它的評價有天壤之別。法國老佛爺等倡導者評價門羅主義是“上帝允許人類給予世界的唯壹最傑出的著作”;梅特涅等誹謗者稱其為“邪惡的學說和危險的例子”。壹直以來,國內外政界、學界對此眾說紛紜。

當時,在美國國力衰弱、國際環境復雜的情況下,美國外交決策者做出了壹個大膽而富有遠見的決定,向世界公開宣布門羅主義。“它是美國外交政策結構的壹個基石,應該得到肯定,這是半個世紀以來獨立和與外國相處所建立起來的。為美國的外交政策建立壹個舉世聞名的規範,並將其牢牢植根於國民意識之中。”門羅主義在發表後的很長壹段時間內並沒有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正如後來的歷史學家所評論的那樣,“門羅主義之所以重要,不是因為它做了什麽,而是因為它的發展”。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政策壹直基於這壹原則,直到1960年蘇聯開始滲透古巴時才援引這壹原則。從國家戰略的角度看,門羅主義為崛起的美國奠定了堅實的外交基礎,其戰略意義引人深思。

5歷史價值

《門羅宣言》的發表源於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拉美國家在西班牙國內起義之際開始了獨立運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美國在世界上率先承認了拉美國家的獨立。面對神聖聯盟的幹涉威脅,英國外交大臣坎寧向美國提議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反對在拉美恢復殖民,主張承認拉美獨立。經過激烈的辯論,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者決定擱置坎寧的建議,獨立闡述美國的立場。由時任總統門羅於1823年2月2日以國情咨文的形式發布,這就是門羅主義的起源。

門羅主義的地理範圍在拉丁美洲,涉及的列強主要是西班牙、英國、俄羅斯和法國。西班牙是拉美新獨立國家的宗主國,極力主張鎮壓拉美獨立運動。俄羅斯是神聖聯盟的領導者,它擁有美國的阿拉斯加,並試圖向中美洲擴張。法國與拉美經濟關系密切,積極主張幹涉拉美事務;英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拉美新獨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英國雖然願意看到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地獨立,但對美國心存疑慮,試圖遏制美國的勢力擴張。可以說,美國面臨的是險惡的國際環境。

《門羅宣言》發表於美國獨立後的第47年。就國家綜合實力而言,門羅時期的美國並不是壹個強國,與這些卷入其中的強國相比甚至是壹個弱國。經濟上,美國制造業只有英國的1/5左右,不到俄羅斯和法國的壹半,也低於西班牙,占世界制造業總產值的2%左右。門羅時代是壹個赤裸裸的強權政治時代。今天,壹些被廣泛接受的國際法準則和國際規範,如限制戰爭權,遠遠沒有被接受。各國維護國家利益,爭取國際地位,最重要的手段是戰爭,最重要的工具是軍隊。門羅時期,美國的軍事實力相當薄弱。《門羅宣言》發布前,美國在1819年遭遇經濟危機,壹些擴充軍力的計劃被推遲或取消。1821年,美國國會立法將軍隊規模縮減至6183。雖然海軍在1819年通過了長期建設計劃,但擴軍計劃也被推遲和壓縮。1823年,美國海軍兵力只相當於法國和俄羅斯的1/4。與幾十萬相關勢力的龐大軍隊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神聖聯盟威脅要鎮壓拉美獨立運動。當時國際社會只有美國承認拉美獨立。它在拉美獨立問題上采取什麽樣的政策,將是對年輕的美國的重要考驗。

6戰略選擇

壹個偉大國家的崛起,首先取決於足夠的實力,這是成為壹個偉大國家的基礎。但是,壹個偉大的國家最終被國際社會公認為偉大的國家,不僅僅是自身實力的問題。在走向大國的道路上,它必然會在對外關系中經歷壹些重大考驗。壹個成功的大國,不僅經得起考驗,更重要的是,它會以這些大事奠定壹個持久的大國外交傳統。這些傳統影響具有戰略意義,反過來又會有效促進實力的增長。門羅主義為美國外交開辟了長久的戰略傳統。

針對坎寧的建議,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者形成了兩種不同意見。盡管門羅總統和前總統傑斐遜、麥迪遜都不信任英國的意圖,但他們仍然認為“美國應該和唯壹能傷害它的大國結盟以獲得安全。這個聯盟將保護拉丁美洲的獨立,也許這也是阻止神聖聯盟支持西班牙的最好方法。而國務卿亞當斯則反對坎寧的建議,認為“向俄羅斯和法國直截了當地宣示我們的原則,比做壹艘尾隨在英國軍艦後面的小船要光明正大、體面得多,主張美國應該獨立發表意見。

根據國家戰略理論,國家大戰略有五種:霸權、自助、規避、搭便車和超越。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看,美國決策者的兩種不同意見大致可以分別歸為“搭便車”和“自助超越”戰略。門羅等人最初主張接受坎寧的建議,與英國壹起發表聲明,借助英國的力量達到維護拉美獨立、謀求美國安全的目的。就像傑弗遜說的,“我們用不著害怕全世界有大不列顛。”[12]在當時美國國力較弱的情況下,這是壹個理想的選擇,能夠得到美國決策層大多數人的支持也是情理之中。然而,這種策略是壹種保守和消極的選擇。對於壹個充滿活力、想要有所作為的大國來說,任何重大的戰略選擇都是不能容忍的。《門羅宣言》宣布了壹個積極的選擇。它不同意英國的建議,卻不顧當時“超級大國”的主動邀請,發表了自己的獨立見解,體現了壹個新興國家的大國精神。同時又超越了大國之間的紛爭,不介入大國之間可能的對立和沖突。《門羅宣言》不針對特定國家,也沒有為美國樹立敵人。它迎合了當時拉美盛行的“泛美主義”思想[13]的需要,所以在當時受到拉美國家的廣泛歡迎。

門羅主義向世界表明,美國在獨立半個世紀後國力依然弱小的情況下,已經開始以獨立大國的身份對世界施加影響。《門羅宣言》引起了列強的不同反應,但最終結果是英國無奈接受門羅主義,神聖同盟遭受沈重打擊,美國取得外交勝利。排除其他評價因素,從國家利益和戰略角度看,《門羅宣言》是成功的。在後來的歷史中,門羅主義在事實上和外交風格上塑造了美國壹個多世紀的對外關系,美國未來的發展和強大也離不開門羅主義的作用。

7成果與啟示

門羅主義是在美國國力弱小的情況下發表的,它的提出和影響持續時間長,具有當時美國決策者的遠見。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看,啟蒙是多方面的,其意義已經超越了《門羅宣言》乃至國際關系本身。

首先,門羅主義體現了壹個國家先進的社會制度對外交決策的積極影響。

從根本上說,外交是壹個國家內政的延續,外交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國內政局的反映。先進的、久經考驗的政治制度,才能激發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先進的國內政治制度將為外交提供合適高效的決策體系,營造積極進取的外交風格,是積極外交的力量源泉。而且先進制度的吸引力本身就是外交的壹大優勢,其吸引其他國家學習本國制度、增加互信的作用是物質力量無法替代的。相反,落後的政治制度會制約外交的主動性。壹方面,落後的政治體制決定了外交決策體系的落後和行政效率的低下;另壹方面,落後的國內政治制度往往成為外國在外交上攻擊的目標,外交官的巨大精力會被綁在解釋制度的合理性上,必然影響外交的戰略決策。可以斷言,壹個沒有制度吸引力的國家實力會受到很大制約,很難成長為壹個長久的大國。

恩斯特·R·梅曾指出,“就門羅主義而言,我的結論是,其結果最好通過國內政治來理解”。亞當斯的觀點得到認可,並最終以《門羅宣言》的形式發表,這是美國恰當的外交政策制定體系的產物。在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之前,民主和制度是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當時君主專制在世界上處於絕對主導地位。當時,君主專制的弊端已經充分暴露出來,在西歐國家已經有了衰落的跡象。相比之下,是美國民主和制度的生機和活力。美國政治精英和普通民眾對民主和制度充滿信心。美國的孤立主義包含了對民主和制度優越性的認識,要把美國獨特的制度和舊大陸的專制制度割裂開來。畢竟《門羅宣言》也包含了對自身政治制度優越性的認識。門羅主義中的“兩個半球主義”和“不擴張原則”,前者是基於歐美的制度完全不同,其中包含了美國建立的民主和制度,以及美國希望在美洲新獨立國家建立的民主和制度優於舊大陸君主專制的思想;後者是指美國將歐洲列強將其落後的專制和殖民制度擴張到美國的企圖視為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反對神聖聯盟在拉美恢復舊制度。如果有先進的制度可供選擇,就不應該回到落後的制度。“非殖民原則”和“不幹涉原則”也包含了壹些認為民主和制度優於專制殖民制度的因素。不排除美國決策者在當時國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發表的《門羅宣言》中包含了對民主和制度充分自信的因素,對政治制度優越性的認識導致了積極的外交行動,盡管“美國發揮這壹作用所需的物質實力如果進壹步檢驗並不存在”。門羅主義在拉美國家廣受歡迎,是因為玻利瓦爾、聖馬丁等人渴望在拉美建立民主和制度。對同壹制度的向往促進了拉美與美國之間的理解,美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轉化為外交優勢。

其次,門羅主義是美國政治精英建設強國決心和信心的延續和發展。

壹個國家要不要爭取強國地位,必須由自己決定。實力較弱時,國家往往選擇“搭便車”的策略,為國家崛起積蓄力量。但壹個國家要想最終成為大國,尤其是新興的領導型國家,就要在確立大國地位之前表現出充滿活力的國民心態,在國民中,尤其是精英階層中表現出追求國力的強烈願望和信心,在外交風格上表現出積極有為的態度。總的來說,在新興大國的地位確立之前,它至少應該表現得像壹個大國。在與現有國際體系保持和諧的前提下,在壹些關鍵時刻,借助壹些重大事件,我們可以清晰地向世界表明我們作為壹個大國的獨立立場,這不僅向世界宣示了壹個國家作為壹個大國應有的影響力,因為壹個國家爭取大國地位的成功最終取決於其他國家的認可,也為其外交建立了壹個長久的傳統。大國持續的外交傳統是國家強大而持續的動力。當然,這並不是要承擔比國力允許更多的責任,追求國力達不到的國際地位。

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期間,他奉行門羅主義。

華盛頓在告別演說中表達了建設“自由進步的偉大國家”的理念,為人類樹立了“以正義和善良為指導的民族的高尚而新穎的榜樣”。建設壹個新的強大的國家是建國後美國歷屆政治精英的不斷追求,新興的美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跡象。建國後,美國長期奉行孤立主義,不介入列強紛爭,壹心壹意提升自身實力。但在壹些重大國際事件中,美國已經開始展現出新興大國的姿態。在處理大革命時期的法國問題上,在1812美英戰爭中,美國外交開始顯示出自己的特色,《門羅宣言》的發表使美國作為新興大國登上國際舞臺。亞當斯的意見能被美國其他政策制定者接受,是受亞當斯個人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門羅和其他政策制定者有著同樣的追求強國的理想。不是亞當斯通過壹個人的奮鬥建立了至關重要的信念,而是門羅形成了美國應該和英國平等的思維。美國作為壹個大國的態度也充分體現在《門羅宣言》中。它(門羅主義)說明美國在1823年就已經是壹個大國了,這個國家已經享有了今天的尊重。除了其他因素,美國決策層對該國的強烈信心和決心對《門羅宣言》的發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整體孤立主義的情況下,關鍵時刻,美國決策者抓住機會,贏得了列強的認可,創造了延續的傳統。事實上,直到《門羅宣言》發表,美國才開始被當時的大國視為大國,其大國地位才被大國所接受。門羅主義已經成為美國外交的壹塊基石,創造了新的美國外交傳統,並長期延續下去。瑪麗·貝克·艾德(Mary Baker Ed)在1923年《紐約時報》紀念門羅主義100周年的文章中寫道:我嚴格信仰門羅主義、我們的憲法和上帝的法律。

最後,新興大國應該引領國際關系走向文明和進步。

縱觀國際社會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國際社會不斷走向文明和進步,推動了國際關系的不斷進步和文明。同時,國際社會的發展是階段性的,國際社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大國的行為和道德標準有特定的要求。現有大國保持大國地位,新興大國崛起,必然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自身的行為和道德標準符合時代要求,成為國際關系體系進步的指南;壹個不能適應時代進步要求的大國,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終將被歷史的選擇所拋棄。國際社會從最初的“人人與人人為戰”發展到今天的相對文明狀態,是歷史進步的必然結果。對於崛起過程中的新興大國來說,不僅要增強自身實力,還要在國際關系領域為國際社會引入新的規範,引領所在時代的國際關系走向文明和進步。如果能做到這壹點,國家將得到道德力量的支持。任何時候,新興大國的崛起,尤其是開創國際新時代的主導國家,都離不開道德力量的支撐,這是超前的。

門羅時期,國際主流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國際關系準則是建立在均勢基礎上的平衡政治,殖民體系盛行。在這樣壹個時代崛起的大國,應該遵循現有的國際文明規範,推進現有的國際文明。美國的民主和制度為國際社會註入了新的選擇,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發展方向。如上所述,這是美國外交的壹大優勢。美國在歷史上從未參加過均勢體系,《門羅宣言》包含了對均勢體系的拒絕。在列強忙於權力鬥爭的時候,美國暫時置身事外,這是對當時國際關系普遍準則的超越。門羅主義提出了“非殖民化原則”,適應了拉美國家尋求獨立的潮流,在壹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拉美恢復殖民主義的作用,贏得了拉美獨立國家的認可,在當時拉美受到普遍歡迎,是當時國際關系的進步。“不擴張原則”和“不幹涉原則”對當時其他習慣於擴張和幹涉的大國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保守派梅特涅詛咒《門羅宣言》是“邪惡的學說和危險的範例”。門羅時代,《門羅宣言》在壹定程度上代表了國際關系文明的進步方向,道德這種無形的力量起到了彌補美國實力不足的作用。

不可否認,門羅主義本身就包含了美國控制拉美的野心。在後來的歷史中,門羅主義被美國擴張主義者不斷擴大,發展成為美國擴張主義的幌子。根據當今國際文明的標準來判斷,譴責它所代表的國際關系準則是可取和必要的。這也是門羅主義不能被肯定的原因。

8分

門羅主義聲明的三個要點,加上羅斯福總統的壹個要點。第壹,歐洲國家不能再殖民任何壹個美洲國家。其次,在外交政策上,實行華盛頓原則,即美國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損的前提下,才介入歐洲事務。第三,美國將任何殖民美國的企圖視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羅斯福總結了以上三點,還加了壹句話:‘說話要有禮貌,但要有大棒。’

9批評

有人將門羅主義解讀為具有孤立主義的內涵——參見《美國非孤立主義》;還有人斷言,門羅主義實際上是壹種霸權的行使,是對西半球國家進行單方面審慎幹預的聲明,並以英國殖民地為例。指出自1846以來,在拉丁美洲發生了30次軍事幹預,47次秘密或間接行動。

因此,許多拉美國家對這種“門羅主義”深惡痛絕,這種“門羅主義”是由“美洲人的美洲/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形成的。口號翻譯成西班牙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成了命運的聲音。American/Americano這個詞原本代表美洲大陸的所有居民,但在美國的用法中,幾乎是單獨指美國人,所以這個口號明顯暗示了美國是屬於美國的。

10冷戰

冷戰時期[2],門羅主義成為美國對拉美外交政策的框架。1959古巴革命後,建立了親蘇聯的社會主義政權。門羅主義的訴求在美國重新浮出水面,但這壹次是用來阻止蘇聯領導的* * *資本主義在拉美進壹步擴張。冷戰時期,美國因此向聲稱被* * *產黨顛覆的中美洲和拉丁美洲各國政府提供情報和軍事援助。此舉在美國引發爭議。中國左翼政客認為* * *產黨對拉美的滲透威脅和蘇聯對當地的影響被大大誇大了。(參見PBSUCCESS任務)

關於新門羅主義的爭論在1980年代出現,並成為伊朗門事件爭論的壹部分。中央情報局在尼加拉瓜秘密訓練反政府遊擊隊,意圖推翻三鼎革命政府和總統丹尼爾·奧德加。這件事和其他事件壹起被曝光。尼泊爾內戰期間,約有65,438+04,000人死亡,65,438+05,000人流離失所。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極力為這壹秘密任務辯護,聲稱如果美國不介入尼加拉瓜,將“徹底放棄門羅主義”。

批評家指責美國在馬島戰爭中支持英國時忽視了門羅主義。但是,壹個美洲國家(阿根廷)因為壹個殖民爭端而攻擊壹個歐洲大國(英國)的領土,既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符合通常的門羅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