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又稱馬六甲海峽(英文:Strait of malaca;馬來語:Selat Melaka):馬六甲是近代馬來西亞重要的國際貿易和交通港口,國際上用來指馬來半島和印尼管轄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長海峽。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其西段屬於緬甸海,其東南端與南海相連。海峽總長約1080公裏,西北部最寬370公裏,東南部新加坡海峽最窄僅37公裏。它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際水道。由於日本列島缺乏以原油為代表的地下能源,而馬六甲海峽是日本最重要的能源運輸通道,馬六甲海峽也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註:霍爾木茲海峽被西方國家視為海上生命線),海峽現歸新馬印尼管轄。

區別:新加坡海峽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

交通樞紐

馬六甲海峽:是緬甸海東南狹長海域,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是印尼所屬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和泰國的南部,面積65000 ㎞&;#178;。海峽有800公裏長,看起來像壹個漏鬥。

它的南口只有65公裏寬,向北逐漸變寬,到印尼沙皇市和泰國南部克拉迪夏之間的北口寬達249公裏。馬六甲海峽得名於馬來亞海岸的貿易港口馬六甲,在16和17世紀是壹個重要的港口。

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是緬甸海的壹個狹窄的東南海域,其東南端通過新加坡海峽與中國南海相連。海峽總長約1.080公裏,西北最寬370公裏,東南最窄37公裏,水深25至1.50米。它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際航道,也是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以馬來西亞著名的古城馬六甲命名。該海峽現在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控制。該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區,因此壹年四季有許多無風日。海峽底部平坦,多為泥沙,水流平緩。

馬六甲海峽東端,有新加坡,世界大港,航運繁忙。每年約有65438+萬艘船只(大部分是油輪)通過該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大部分石油都是通過這裏運到中國的。

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咽喉,有2000多年的通航歷史。它是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和歐洲沿海國家之間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發達國家通過它從外國進口石油和戰略物資。

由於繁忙的航運和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海上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南海和安達曼海,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西北至東南,長約900公裏。北門寬,南門窄。峽谷底部比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東向西遞減,壹般25-27米。最窄的航道位於東海岸波德申港附近的1.8m淺灘,寬約5.4km..主要的深水航道在夏海的東側,可以航行吃水20米的巨輪。兩岸地勢低窪,紅樹林海灘多,淤積強烈,東西海岸線每年可綿延60-500米。西海岸有許多沼澤和廣闊的泥濘島嶼,大船很難停靠;東海岸有零星的岬角或石島,便於船只停泊。航海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全球航線的重要環節。每年有5萬多艘貨輪、油輪和其他船只通過該海峽。

海峽歷史

追憶往昔,歲月厚重。馬六甲海峽歷史悠久。大約在公元4世紀,阿拉伯商人開辟了壹條從印度洋經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到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和香料從馬魯古群島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7-65438+5世紀,中國、印度、中東阿拉伯國家都經過馬六甲海峽。

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開辟了大西洋-印度洋航線。

1869年,蘇伊士運河建成,大大縮短了歐洲到東方的航線。馬六甲海峽可航行船只的數量急劇增加。每年有超過65438萬+艘船只通過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壹。

新加坡沿海港口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吞吐量世界第四。港內碼頭海岸線長達三四公裏,可同時容納30多艘巨輪。擁有40萬噸的巨型船塢,可以修復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油輪。

自然環境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所屬的蘇門答臘島之間。以馬來半島南岸古城馬六甲命名。該海峽西接安達曼海,東至南海,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1080 km,出口新加坡海峽1185 km。西北寬370公裏,東南寬37公裏。面積64000平方公裏。海底相對平坦泥濘。水深由北向南、由東向西遞減,壹般為25-115m。東南峽灣有許多小島,有些島嶼邊緣有巖石和沙脊,阻礙航行。主要深水航道在夏海東側,寬2.7-3.6公裏,可通航吃水20米的船舶。海峽西側地勢低平,有許多沼澤、泥濘的島嶼和紅樹林海灘,大船很難停靠。

馬六甲海峽位於赤道無風區,常年高溫多雨,風力很小。年平均氣溫25℃以上,年平均降水量2000-2500mm,馬六甲港等地達到3000mm甚至更多。壹年中大部分時間風力較弱,4-5月,10-165438+10月可能會有狂風暴雨,但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只有幾分鐘,不妨礙船舶航行。世人稱馬六甲海峽為平靜的航道。

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航海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全球航線的重要環節。平均每天有200多艘船經過,每年有8萬多艘船經過,是僅次於多佛海峽-英吉利海峽的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壹。但海峽寬度較窄,包括海灘和沙洲,淺於23米的地方有37處。此外,過去的海難也阻礙了巨型油輪的通行,因此經常發生巨型船只擱淺事件,載重20萬噸以上的油輪不得不繞道印尼龍目海峽,航行2000多公裏。與此同時,兩岸泥沙不斷向海峽淤積,海岸線每年向前延伸約60 ~ 500米。按照這個沈積速度,馬六甲海峽將在1000年內消失。因此,加強航道疏浚和綜合治理是壹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馬六甲海峽南部水深很少超過37米,壹般在27米左右。越往西北海底,與安達曼海盆交界處水深達到200米左右。海峽南口有許多小島,其中壹些島嶼邊緣有巖石和沙脊,因此阻礙了馬六甲海峽南口的航行。已經確定,沙脊是由蘇門答臘河水中夾帶的物質沈積而成的。

從地質學上來說,馬六甲海峽是巽他大陸架的壹部分。四世紀初(約654.38+60萬年前)為連續低地。自三世紀後期(約700萬年前)以來,似乎沒有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其輪廓因後冰期高緯度地區陸冰融化而被上升的海水浸泡。

馬六甲海峽兩岸經常可以看到海岸沼澤,蘇門答臘島東岸有大片低窪的沼澤森林。臺灣海峽兩岸淤積,河口附近淤積擴散程度不同。在馬來亞沿海地區,淤積的年擴散範圍約為9米,而在蘇門答臘東部沿海地區,淤積的年擴散範圍約為200米。

馬六甲海峽氣候炎熱潮濕,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年平均降雨量從1941毫米到2565毫米不等。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季風海流整體由東向西流動,導致馬六甲海峽的水整體由東南向西北流動。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季風海流整體由西向東流動,使得馬六甲海峽海水整體由西北向東南流動。海峽東部海面溫度30.5-365438±0℃(87-88℉);西部的海水表面溫度比東部低4℉。馬六甲海峽水的鹽度低,是因為陸地後緊接著有幾條大河流入海峽。

馬六甲海峽沿岸美麗富饒。年平均氣溫25℃以上,年降雨量約3000毫米。兩岸遍布熱帶叢林,隨處可見高達60米的常青樹。各種藤蔓如重圍,纏繞在巨樹之間。雙方也是熱帶橡膠、錫和石油的重要產地。西北部的檳榔嶼風景優美,被譽為“東方明珠”。

戰略地位

馬六甲海峽是壹條重要的國際航道,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可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著世界上人口非常多的三個大國:中國。

馬六甲海峽

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此外,它也是從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強國日本經常稱馬六甲海峽為其“生命線”。

每年約有5萬艘船只通過馬六甲海峽。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估計20年後這個數字會翻倍。它占世界海上貿易的四分之壹。世界上四分之壹的油輪通過馬六甲海峽。例如,在2003年,據估計每天有1,654,38+0百萬桶石油(約1.7百萬立方米)通過馬六甲海峽。

作為連接印度洋和南海的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印度和中國之間最短的海上航線,因此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壹。早年幫助大量亞裔移民確定了穿越馬來群島的方向。馬六甲海峽先後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控制。

20世紀,距離巽他大陸架不遠的蘇門答臘島東海岸的油井使壹些石油公司開始在馬六甲海峽勘探石油。除了其他船只,馬六甲海峽還可以供大型油輪在中東油田和日本及其他東亞國家的海港之間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