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閶門:為什麽蘇北人念念不忘?

閶門:為什麽蘇北人念念不忘?

“ 紅塵中壹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

--曹雪芹《紅樓夢》

和盤門壹樣

緣起伍子胥

同樣的2500年滄桑

守壹座城,環壹條河。每壹座都是飽經滄桑的老人,道不盡的故事。

她即今日之主角--閶門。

閶 門 由 來

“吳趨自有史,請從閶門起。”這是陸機在《吳趨行》裏提到蘇州的第壹句話。闔閭元年(公元前514),伍子胥築吳都,閶門便是這座城池“氣通閶闔”的首門。

閶門位於蘇州城西北,始建於春秋。據《吳越春秋》記載:“ 立閶門者,以象天門,通閶闔風也。 ”故又名 閶闔門 。

“閶”是通天氣之意 ,表示即將從此門出征楚國的吳國大軍將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強盛。又因吳欲滅楚,該門方位朝對楚國,故亦名 破楚門 。

當年吳國大軍由伍子胥率領出兵伐楚,浩浩蕩蕩從此門出發,最後凱旋而歸,從此門而入。破楚門被老百姓親切地叫成了勝利之門!

繁 盛 至 極?

姑蘇的城門裏,最繁華當屬閶門無疑。乾隆年間的名畫《 姑蘇繁華圖 》將盛極壹時的閶門至楓橋的十裏長街、萬商雲集描繪的淋漓盡致。據記載,當時閶門內外各種店鋪多達數萬家,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清朝孫嘉淦在《 南遊記 》裏這樣描述閶門:“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雲錦。”那時,從運河邊的鐵嶺關向西壹直到釣橋,是全國最大的商業貿易集散地之壹。各色茶樓、酒肆、飯館、貨攤,比比皆是。

可惜,閶門昔日的繁華斷送在壹場罪惡的大火中。太平軍東進時,潰敗的清軍將領馬德昭在逃竄時縱兵點火,從滸墅關直到閶門,綿延20多裏,四野焦土,壹片廢墟。

由此,閶門元氣大傷,蘇州的商業中心開始向城內發展,先是西中市,逐漸往東,民國以後,才有了觀前街的崛起。

?閶 門 尋 根

成也張士誠,敗也張士誠。 而對於後來很多人來說,閶門,更成了壹種家族的圖騰。壹場大遷徙,因張士誠起,從閶門出發,40萬人,攜家帶口,遠赴蘇北。

據說是因為大明王朝已建,但蘇州老百姓還對張士誠念念不忘,朱元璋覺得自己的政權受到了威脅,於是下了命令,遷蘇、松、杭、嘉、湖諸府之民4000余戶至臨濠墾田,又移江南民14萬戶於鳳陽府。

無數蘇州人背起行囊,踏上壹條不歸路。從此家鄉成了陌路,閶門,成了遊子們代代相傳的故鄉的象征。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洪武趕散。

在蘇北的泰州興化壹帶,不少人稱睡覺為“上虎丘”,如果這壹覺還做了夢,則管做夢叫“上蘇州”。這樣的說法很奇特,但並非空穴來風。

據說,如今蘇北揚州、泰州、淮安、鹽城等地區,大概有70%以上的居民都稱自己祖籍蘇州閶門,祖上皆因“洪武趕散”而遷到蘇北的。

如今,在新修葺好的閶門邊,有壹個小廣場,裏面有個八角亭,這是壹個紀念館,就是給那些當年從蘇州遷出去的移民姓氏尋根的,對於偶然走到這裏的遊客來說,說不定,妳的祖先就是那壹個當年那個被迫離鄉的遊子。

對於背井離鄉的移民們而言,閶門是他們江南的最後壹站。這樣,這座城門就成了故鄉的象征,寄托鄉愁的載體。閶門已經成為這些昔日江南人後裔心目中的“根”,尋根問祖便成了夙願。

尋 味 之 旅?

作為壹名蘇北人,站在京運河的閶門碼頭,想象當年先祖離開故土的那份不舍,踏上壹方不拔之地,舉步維艱的生存。

如今的閶門,車來人往,古韻仍在,卻已不似數百年前的繁華。

故人不在,只能尋老蘇州味道聊以慰心。

聽說很多食客特意驅車排長隊,只為嘗壹口三十年如壹日的老味道。

從前只喝過甜豆漿,鹹豆漿倒還是頭壹回喝。原以為最多就是豆漿裏加點醬油,沒想到料倒是很足:油渣、油條、榨菜、蝦皮、小蔥段。味道倒也蠻好。

今天的閶門內外,逐漸恢復起了明清時期的盛況,山塘街商賈繁榮遊客入織、老閶門碼頭酒肆林立、西市街依舊有多家老字號傲然於世,向世人展露著盛世之況。

不曾閶門,何以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