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社會學的核心問題

社會學的核心問題

讓我給妳介紹壹下法國社會學學派(也叫塗爾幹學派)...供妳參考。

埃米爾·杜爾凱姆的塗爾幹(1858-1917)也被稱為塗爾幹。法國社會學家,社會學的創始人之壹。

生活與作品1858年4月15出生於沃熱省埃皮納德的壹個小鎮。我小時候學過希伯來語、舊約和猶太法典。年輕時,我放棄了宗教信仰,走上了實證科學的道路。1879,就讀於巴黎師範學院,畢業於1882。1882 ~ 1887,在省屬中學任教。其間,我去德國學習了壹年教育學、哲學和倫理學,深受w·馮特實驗心理學的影響。從1887到1902,他在波爾多大學任教,在那裏他創立了法國第壹個教育學和社會學系。1891年被任命為法國第壹位社會學教授。1898年,法國社會學年鑒創刊。圍繞這本刊物,形成了壹批年輕的社會學家——法國社會學年鑒學派。1902後,在巴黎大學任教。第壹次世界大戰打斷了這位反戰學者的學術研究,他的兒子和許多學生死於戰場,極大地刺激了他。1917 11.5438+0.05死於巴黎。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工》(1893)、《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自殺理論》(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社會學的對象和方法塗爾幹為社會學確立了壹個不同於哲學、生理學、心理學的獨立研究對象,即社會事實。社會事實具有不同於自然現象和生理現象的特征和特殊的決定因素。它存在於個體生命之前,持續時間長於個體生命。它的存在不依賴於個人,而是由事先的社會事實造成的。社會事實的外在形式“強制”並作用於人,塑造人的意識。這種“強制”不僅意味著人們無法擺脫其影響,還意味著他們會因為拒絕遵守某些社會規則而受到懲罰。塗爾幹認為所有的社會觀念都有這種強制力;人類的大多數意圖不是個體自身產生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導、熏陶和壓迫下形成的。社會高於個體,社會事實不能用生理學、個體心理學等研究個體的方法來解釋,必須用社會學的方法和觀點來解釋。他說,宗教、道德、法律、社團、協會、語言、服飾風格都是社會現象,都是社會學的具體研究對象。他還把社會事實分為“運動的狀態”和“存在的狀態”,前者是指與意識形態有關的現象,又稱“群體意識”;後者是壹個社會問題。

削減組織和有形的設置。塗爾幹關註的是前者。

分工和社會秩序是塗爾幹壹生學術研究的主題。19世紀下半葉,法國社會動蕩不安。他致力於以社會學家的身份回答實際問題,並幫助社會保持融合和實現穩定。他的三部主要著作《社會分工論》、《自殺論》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都緊緊圍繞著秩序與整合這壹主題,分別回答了三個問題:如何實現社會的團結與整合、社會整合與個人的關系是什麽、群體意識對社會和個人起什麽作用。

塗爾幹認為,傳統勢力統治的社會是靠“機械統壹”來維持的。尤其是在壹個不太文明的社會,同壹群體的成員采用相同的謀生手段,保持相同的習俗,信仰相同的圖騰。這種同性戀讓他們意識到,大家都屬於壹個集體,不會離心。這種群體基本上是壹個由“相似”產生的社會,也就是所謂的“同質”社會。群體的首要任務是讓成員尊重群體的信仰和傳統,即保持認同感和壹致性。現代社會,由於社會分工的發展,人們在意識和信仰上的差異也越來越大。但是,社會並沒有解體,人也沒有分離。這是因為古代維系群體的認同感逐漸被分工體系所取代,社會分工使得每個人在消費上都要依賴他人。分工使社會像壹個有機體,每個成員都為整個社會服務,但同時又不能脫離整體。分工就像壹種社會紐帶,所以被稱為“有機團結”。塗爾幹認為,壹個國家越進步,其成員之間的差異就越大。這種趨勢甚至體現在身體素質上。從腦容量來看,同壹種動物的腦容量小,但人的腦容量大;就人類而言,與土著相比,他們的大腦比文明人的大腦更接近。文明人在其他方面(比如衣著、思想)的內在差異也是顯著的。所以,現代社會是壹個不同的社會,是壹個有機團結的社會。

塗爾幹否認社會分工是為了創造更多的財富而產生的。他強調壹個事物的功能不是這個事物的原因,而是原因先於功能。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增加財富,但只能在分工前後的對比中表現出來。他認為分工的原因是人口密度太高。人口的增加最初迫使壹些人遷移到其他地方。當無路可退時,他們被迫改變行業,分工體系隨之而來。他重視研究社會事實的功能,是功能理論的先驅之壹。同時,在方法論上,強調功能與理性的區分,對功能論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塗爾幹在其早期著作《論社會分工》中也對傳統社會中的* * *身份意識進行了批判,認為這種* * *身份的信仰接近宗教,具有強制性,滲透到壹切社會生活中。他預言用意識和宗教維持社會的功能將逐漸被分工體系所取代。成熟時期,塗爾幹繼續研究人類社會的整合,放棄了社會分工理論中貶低* * *意識的思想,轉而強調* * *意識和宗教的社會作用。

自殺理論在《自殺理論》壹書中,塗爾幹試圖從社會與個人的關系來解釋自殺的原因。他將自殺分為四種類型,即利己自殺、利他自殺、失範自殺和宿命論自殺。人們認為利己主義自殺是極端個人主義的結果。壹個社會人必須以他所服務的社會作為他生活的前提,他需要壹個高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意義。比如信徒的人生目標就是宗教信仰。現代西方國家個人主義的發展,使個人脫離了家庭、宗教和社會,使壹些人感到空虛,失去了目標。塗爾幹指出,利己主義自殺大多發生在基督徒、自由職業者、未婚者和離異者中。利己主義自殺與社會融合程度成反比。猶太教、天主教和聖公會天主教都有較強的整合力,而新教在規定信徒的人生目標方面缺乏強制力;單身和離婚者比有家庭的人承擔的義務少;從這些出於社會義務和約束的人身上,產生更多的自殺事件。

利他自殺是由於過度屈從於壹個社會目標和意義,過於緊密地融入社會,以至於個人失去了自主性。塗爾幹以歐洲軍隊為例來說明利他自殺。在部隊裏,士兵被訓練成不看重自身價值,這讓他們感到被壹種“社會價值”扼殺,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樂趣,所以士兵的自殺率高於普通人。

失範自殺是社會混亂造成的,社會成員的行為失去了規範,增加了痛苦。塗爾幹認為欲望和滿足欲望的手段之間的不平衡是所有生物痛苦的根源。動物的生理機制定義了其欲望的邊界,而人類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他擁有的越多,想要的越多,需求得不到滿足激發了新的欲望。人只有在欲望有限度的情況下才會感到滿足和快樂,而欲望的限度只能來自社會。社會已經形成了等級秩序。無論這種秩序是基於遺傳還是個人成就,正常社會中的秩序總是被大多數成員所接受。當壹個社會成員認為這種等級原則是合理的,他應該處於某個特定的階層時,他就欣然接受了那個階層給予他的限制,欲望和手段的平衡就有了可能。當社會發生動蕩和變化時,人們失去各種秩序和規範,欲望和手段不協調,行為混亂無節制,造成各種痛苦,導致自殺率上升。塗爾幹將經濟危機中商人的自殺視為這種類型的壹個例子。

致命自殺是因為社會控制過度,個人失去任何希望。塗爾幹認為這種類型的自殺在現代社會並不常見,他也沒有詳細討論。塗爾幹總結了他的自殺研究,提出了三個命題:社會人需要壹個高於個人的社會目標;對這個目標的義務不會使他失去自主性;他的欲望應該在壹定程度上受到社會秩序的限制。在自殺原因上,塗爾幹並沒有完全否定個人生理因素,而是認為是次要的,社會原因是主要的。他認為,當壹個社會無法提供上述三個條件時,壹些心理脆弱的個體可能會自殺。

宗教與知識社會學塗爾幹宗教研究的對象是澳大利亞原始部落中的圖騰崇拜,但他的研究目的是“理解今天的人”,說明宗教的社會功能,說明壹種* * *意識對於社會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塗爾幹批判了早期人類學家對宗教起源的兩種解釋:萬物有靈論和自然崇拜。他說,這種解釋無法解釋為什麽在對自然和生理現象的誤解暴露出破綻後,宗教還能延續到今天。他認為,宗教不是給人對物質世界的描述,而是為社會服務。圖騰是壹個民族的標誌和旗幟,圖騰的原則就是民族本身。人們崇拜圖騰,其實是他們所屬的群體。圖騰是群體的象征,就像國旗對於現代國家壹樣。“神聖”壹直是解釋宗教的關鍵。塗爾幹認為宗教的神聖性來源於社會,它只是壹種被物化和個人化的群體力量,即道德力量。他認為社會力量以心理的方式作用於個人,迫使人們服從它,甚至違背人們的自然傾向。人們覺得這種存在於身體之外的力量既是強制性的,又是依賴性的。他們對它心存敬畏,卻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本質和來源,於是萌發了壹些觀念來象征這些力量,這些觀念就是宗教。這些神聖符號(即宗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們感受社會實體的存在,而且是維護社會,促進社會融合。塗爾幹認為,澳大利亞民族的團結並非來自相同的血統和習俗,而是來自相同的名稱、象征和儀式,即相同的圖騰崇拜。沒有圖騰這個民族的象征,民族就無法存在。他認為宗教符號以其突出的神聖色彩強化了個人對社會的從屬關系。社會對於個人,正如上帝對於它的崇拜者壹樣,沒有這壹點。

沒有至高無上的神聖,就沒有社會生活。塗爾幹分析了原始宗教中的各種儀式,認為它們起到了維護社會、整合社會的作用。他指出,不僅原始社會需要宗教的這種功能,“社會生活的每壹個方面和每壹個歷史時期都依賴於壹個龐大的符號系統。”這是他晚年思想上最大的變化。

在解釋宗教起源的同時,塗爾幹還建立了自己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群體意識”和“群體表征”既是他解釋宗教起源的關鍵,也是他的知識社會學的核心概念。他認為壹切感覺都來自個體經驗,壹切理性都不是先天的、先驗的,而是屬於“群體表象”,來自“群體意識”,來自群體生活。理性在思維上分為概念和範疇,在倫理上分為道德和宗教。這些都是來自群體生活,而不是來自個體心理機制。在完全孤獨的個人存在中,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感覺就夠了,時間、空間等概念沒有形成。在動物般的個體生命中,客觀的時空並沒有消失,只是他們無法掌握作為思維範疇的時空概念。只有群體生活才需要形成概念、範疇、類別。塗爾幹並不否認“範疇”和“概念”所反映的客觀現實,只是強調離開群體生活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認識這些現實。因此,他認為壹個道德思想不能被還原為功利目的,理性不能被還原為個人經驗。

學術貢獻迪爾凱姆提出以社會事實作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闡述了社會事實的結構、功能和因果關系,制定了壹系列社會學研究的經驗法則,豐富了由a .孔德開創的實證主義社會學的概念,使社會學方法論具有了實質性。他用統計學方法對自殺的研究和用人類學資料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宗教研究,是社會學理論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範例,從而結束了西方社會學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長期脫節的局面。塗爾幹豐富而深刻的社會學思想對社會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