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明朝大移民的歷史典故

明朝大移民的歷史典故

在黃淮地區廣為流傳著壹首歌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麽,大槐樹下老鸛窩。”民間還流傳著若幹關於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故事。

根據民國《洪洞縣誌·卷七·輿地誌》記載:大槐樹,在城北廣濟寺左。按《文獻通考》,明洪武永樂間屢移山西民於北平、山東、河南等處,樹下為集會之所。傳聞廣濟寺設局駐員,發給憑照、川資。 動身壹般是在秋收後,為的是多積攢點安家落戶的費用。颯颯秋風之中,樹葉雕落,壹個個老鸛窩更加醒目。移民拖兒帶女上路了,故土難舍,忍不住頻頻回首,再看壹眼故鄉。路遠了,村舍看不見了,映入眼簾的唯有那棵巍峨的大槐樹和錯落其上的壹個個老鸛窩。於是,這大槐樹和老鸛窩便成為故鄉的標誌。

大多數方誌、家譜、墓碑以及口頭傳承只是籠統地說來自洪洞縣,也有壹些具體到某個村落,如核桃園村、打水巷子、臥疃村、老吳村、雙龍街、東門裏、雙獅子胡同等等。在山東洪洞移民村落中,也有不少是洪洞以外其他府縣的。 清朝末年,有個叫景大啟的為官曹州(今山東菏澤),當地土民聽說他是洪洞人,像遠嫁的女兒見了娘家人壹般,格外親熱,有些人還翻出族譜給他看,說祖上本也是洪洞人。景大啟很受感動,就和另壹個在山東做官的洪洞人劉子林相商,募資修復古大槐樹遺址。此議得到了若幹洪洞人的支持。於是,在大槐樹旁建起了碑亭,還有牌坊。牌坊橫額兩面刻有4首懷古詩,其中壹首雲:

遷民往事憶當年,拄杖穿雲窗夕煙。嘉木扶疏堪紀念,猶留經塔聳巍然。

景大啟等人還編輯了壹本《山西洪洞古大槐樹誌》。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海內外“尋根熱”的出現,洪洞移民成為人們關註的壹個熱點,關於洪洞移民的研究論著,數量也頗為可觀。 據移民後的後裔講,他們有兩個特征:“走起路來背抄手,小拇趾甲是兩個。”背抄手走路,那是因為兩手被成年累月反綁,遂成習慣。小拇趾甲是兩個,說的是腳的小拇趾甲蓋兒上有壹道豎紋,乍壹看像是兩個指甲。

“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惟洪洞移民有此特征。壹個更為盛行的傳說,說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就讓他們脫掉鞋子,在每人的小拇趾上砍壹刀,作為記號。 民間還傳說移民到達各地後,由於當地荒無人煙,他們可以隨便占地。有的“跑馬圈地”,騎馬跑壹圈,馬蹄所至之處,都屬於他的土地;有的“以犁占地”,看好哪壹片地,就犁上壹圈,等等。

這些民間傳說,有的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有的則屬無稽之談。 迄今為止,棲息在膠萊平原上的百姓壽終正寢,家人還要舉行壹種送魂回雲南老家的儀式,名曰“送盤纏”。

其儀式是:死後第二天黃昏,子女拖著“哭喪棍”,親朋擡著紙紮的壹輛車、壹匹馬、壹個童子,攜帶著大量紙錢,壹路哭著來到村東的“土地廟”前,長子(或長孫)拿壹根高粱稭,頂端夾壹張紙錢,手握另壹端繞“土地廟”拖著走,謂之“拖魂”。待覺得高粱稭沈重時,便是拖著“魂”了,把高粱稭(即“魂”)背在身上,放在壹把椅子上,椅子前面有壹張供桌,上面擺著祭品——這是請“魂”用餐,好上路。壹會兒,估摸“魂’’用完餐了,就把它請上紙紮的車,駕好馬,那童子便是車夫。家人訓誡童子:“吃飯別離車中間,宿店別等黑了天”雲雲。然後,把車、馬、童子燒掉,並焚燒大量的紙錢——這是送給“魂”的盤纏。火光中,長子站在凳子上頓腳哭喊:“爹,爹(母死喊‘娘’),放光大路向西南,千慎萬慎苦處花錢!”連喊三遍,謂之“指路”——指明回雲南老家之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