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Scholz移民政策

Scholz移民政策

俄烏沖突開始後,德國作為歐洲的領頭羊之壹,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很弱,讓人大跌眼鏡——讓美國指派軍援,讓美國隨意吸血,把4倍的天然氣賣給美國,把產業誘惑給美國;任憑烏克蘭方面侮辱和指責,侮辱德國的烏克蘭大使得到提拔,被任命為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

德國總理安格拉·舒爾茨頂住壓力訪華,堅持“絕不與中國脫鉤”。但德國副總理查貝克多次聲稱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要求限制對華投資。

德國副總理沙貝克

我們不禁好奇,德國到底怎麽了?

三方交通燈

這就不得不說說德國這個政府的構成了——德國歷史上第壹次出現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聯合執政的獨特局面。

這三個政黨在其競選綱領中都表達了壹定程度上鞏固美歐同盟的主張——這也意味著親美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據對相關成員背景報告的調查,越是有政治學和國際關系教育背景的人,在處理政治事務時越傾向於激進和強硬,越是激進。在這屆德國政府中,許多沒有什麽政治經驗的年輕成員處於上層地位。

這些年輕議員普遍具有堅定的自由主義價值觀,但缺乏德國老壹輩政治家的謹慎作風、長期特定的工商業背景和對冷戰對抗的清晰記憶。所以來自綠黨的德國外長柏柏爾和來自綠黨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查貝克都在煽動激進的反對,惡化對華關系。

舒爾茨曾任德國漢堡市市長,德國財政部長。他非常清楚與中國貿易的重要性以及與中國脫鉤的嚴重性。在德國目前的困境下,務實合作是最好的解藥。因此,在訪華前夕,舒爾茨頂住壓力,推動了中方投資漢堡港口碼頭的項目。

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的立場自然給那些期待參與改善對華貿易的歐洲中小國家打了壹劑強心針。

另壹方面,查貝克作為綠黨的代表,也是步美國後塵,直到美國的壹系列抽血行動真正刺激了綠黨,美國的降低通脹法案甚至打了“盟友”壹記耳光。恰貝克這才後退了壹步,但他也提出對單壹國家的投資設定上限,不要依賴某個國家。

這壹提議看似公平,實則變相設置保護主義壁壘,將正常的經貿政治化,以政治幹擾供應鏈的穩定。

德國的矛盾

查貝克聲稱,德國正在確保其與中國的貿易不具有戰略依賴性。

作為經濟部長,查貝克曾召集德國商界精英召開視頻會議,試圖敲定壹系列對華嚴厲的經濟政策,引來德國商界的集體反對。

從外交部開始,綠黨呼籲德國企業加強與其他經濟體的聯系,更多地控制德中貿易,包括對物質依賴進行壓力測試。將與中國的正常貿易等同於歐盟制裁的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行為,再次遭到了商界的反對。畢竟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產業鏈沒有可比性,這些要求只會挫傷德國經濟發展。

奧迪公司軟件公司CARIAD的全球首席執行官Dirk Hilgenberg說,“中國是我們繁榮的壹部分”。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首席執行官博穆萊(Bo Mule)等8名德國企業高管聯名發表題為《撤出中國會讓我們失去機會》的文件。

德國商界認為,政府內部的矛盾和沖突將導致德國失去信譽和機遇與發展。

但與之前激進脫鉤的言論相比,綠黨在意識到與中國脫鉤的嚴重性後表現有所緩和,德國政府對與中國合作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這是壹個好的趨勢,但德國政府要自立,做符合德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事情,還需要壹段時間。

延伸閱讀

彈琴:德國總理回國後,感覺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出去看看從來都不是壞事。

不管怎麽說,德國總理安格拉·舒爾茨(Angela Scholz)最近的亞洲之行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他訪問了中國,然後去了越南和新加坡,並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

回國後,Scholz在《南德意誌報》6月5438+065438+10月21日主辦的經濟論壇上分享了他最近亞洲之行的經歷。

縱觀相關媒體的報道,除了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思,大概有三點。

1,感覺西部的好日子壹去不復返了。

舒爾茨說,歐洲和北美國家可以享受世界上最好的經濟——“穩定增長、低通脹、高就業率”的好日子已經壹去不復返了。

2,感嘆世界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特別是在訪問了越南和新加坡之後,Scholz感嘆說,世界正變得日益多極化,並正在經歷根本性的結構重組。幾十年前,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壹直在為歐洲和北美市場生產廉價商品;現在全球有購買力的中產階級增加了6543.8+0億人。

3,警告我們必須對“去全球化”說不。

舒爾茨說,“去全球化是壹條危險的錯誤道路”,德國經濟必須“不要害怕與多極世界相關的變化,而要做出相反的反應”。他表示,德國企業通常“對全球經濟動蕩反應更快,並利用多樣化和轉型的機遇”。

我相信Scholz的感嘆是真誠的,尤其是他去了新加坡和越南。

曾幾何時,仰望越南、新加坡、印尼的西方人,因為在他們的印象和宣傳中,這些國家就是落後和貧窮的代名詞。西方人去那裏是為了娛樂、慈善和援助。

但是Scholz見證了這些亞洲國家的活力。別忘了,印尼有2.7億人口,越南有9800萬人口,都比德國多。這兩個國家雖然還遠遠落後於德國,但經濟發展迅速,顯示出強大的活力。

新加坡就更不用說了,新加坡現在的經濟活力和生活水平讓很多西方國家都感到羨慕。

當然沒必要提中國。舒爾茨這次亞洲之行的第壹站是中國,出於對疫情的多重考慮,他訪問了北京。但他的前任默克爾每年必須訪問中國壹次,而且必須去兩個地方,壹個是北京,壹個是中國其他城市,南京、成都、沈陽、合肥、深圳、武漢。

為什麽?

就是走壹走,親眼看看中國的巨大變化。所以我們也看到默克爾的對華政策是壹貫的,也是老練的。

從這壹點來看,舒爾茨確實在努力跟上默克爾。他頂住壓力,成為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西方領導人。他帶來了壹批超豪華企業家,並明確表示德國不想與中國“脫鉤”。

結果自然是碩果累累。經貿領域我就不多說了。舒爾茨本人表示,中國領導人和他都明確宣布,在這場沖突中不應使用核武器,這是他此次訪華的“最大收獲”。“光是這壹點,這趟旅行就值了。”

Scholz的感嘆,我總覺得這也是西方有識之士的嚴肅反思。現在確實是反思的時候了。

最後,還是淺壹點吧。

第壹,西方不是全世界。

以前西方總以為自己是全世界,總喜歡俯視東方。即使是現在,2022年卡塔爾FIFA世界杯,人們依然挑剔,甚至雞蛋裏挑骨頭。以至於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都看不下去了,他忍不住咒罵:西方人應該先為過去的3000年道歉,再給別人上道德課。

西方還停留在過去,東方卻不再是原來的東方。中國在崛起,印尼和越南也在崛起,新加坡也已經進入發達行列。今天的世界不再是西方主導的世界。

第二,全球化仍然是驅動力。

沒有經濟全球化,世界能有今天的發展繁榮嗎?能有德國今天的經濟成就?不可能的。所以,當美英等國的“逆全球化”擡頭時,德國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事實上,德國也已經成為全球化最重要的旗手之壹。美國向右轉,德國向左轉,西方正在發生微妙而深遠的變化。

這有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在對外心態上,歐洲不會也不會壹直跟在美國後面,德國也在多元化投資和布局。我們必須看到這壹點。

第三,Scholz不簡單。

表面上他是個鄰家大叔,權力也受到很多制約,但在關鍵問題上他真的很清醒。我之前說過,舒爾茨此次訪華受到了西方輿論的阻撓。有壓力嗎?妳有什麽顧慮嗎?

肯定有。但是權衡再三,還是決定去了。這是壹個政治家的判斷力和勇氣。最後,成果非常豐碩。他隨後去了印尼和越南,也感觸良多。世界已經變了。

很有意思。Scholz旅行的時候,有壹點是不變的——他總是喜歡背壹個包,不僅是他自己,而且這個包也相當舊了。Scholz叔叔背著包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