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這是哪裏的建築?

這是哪裏的建築?

這是我國南方的圍屋。

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大遷移,先後流落南方。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存世最多和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擡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壹進三廳兩廂壹圍”。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遠,邊遠的山區,為防止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邊檢做了營壘式住宅,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稠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普通的圍龍屋占地8畝、10畝,大圍龍屋的面積已在30畝以上,建好壹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壹間圍龍屋就是壹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屋內分別建有多間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壹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

圍龍屋不論大小,大門前必有壹塊禾坪和壹個半月形池塘,禾坪用於曬谷、乘涼和其它活動,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門之內,分上中下三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俗稱橫屋,壹直向後延伸,在左右橫屋的盡頭,築起圍墻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圍起來,小的十幾間,大的二十幾間,正中壹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小圍龍屋壹般只有壹至二條圍龍,大型圍龍屋則有四條五條甚至六條圍龍,在興寧花螺墩羅屋就有壹座6圍的圍龍屋。在建築上圍屋的***同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組合成壹個整體,裏面以廳堂、天井為中心設立幾十個或上百個生活單元,適合幾十個人、壹百多人或數百人同居壹屋,講究的還設有書房和練武廳,令人嘆為觀止。

圍龍屋的設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壹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壹顆印”並列壹起,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閉的圍龍屋,走出狹窄的山門,走向遼闊的世界,圍龍屋成為壹種歷史的遺跡、壹種獨特的景觀。現在梅州市保留下來的圍龍屋,僅在梅州城區和城郊40公裏內,就有幾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