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漢代陜西的山東移民

漢代陜西的山東移民

當我們作為移民的後代提到山西洪洞的槐樹時,似乎心裏的什麽東西被觸動了。有多少人去那裏尋根問祖?以前有多少老年人談論它?為什麽會有大移民?明代有大量山西移民。山西哪裏來的這麽多人口?

山西歷史悠久,堯舜的發源地在山西南部的運城和臨汾的汾河流域。衛青、關羽、王波、王維、司馬光等許多歷史名人都來自陜西。從地理上來說,山西南部和西部被黃河環繞,東部是太行山,周圍有很多險關,中間是汾河沖擊形成的盆地。經過魏晉南北朝五年的混亂,隋唐時期成為民族融合的大熔爐,因其水資源豐富,糧食產量高。成為了壹個比較富裕的地方,太原的繁華程度僅次於長安。到北宋時,陜北已成為與遼作戰的前線。北宋初年,在雁門關與遼作戰。南宋重新成為黃金領地,山西變得千瘡百孔,被達官貴人遺忘拋棄,繁華壹去不復返,而農村的老百姓開始慢慢發展。

山西在元朝成為帝國的腹地。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母親河,在中國歷史上也被稱為“中國的禍害”。在元朝統治中原不到100年的時間裏,黃河多次泛濫決堤,中原各地年年受災。各地民眾揭竿而起,元朝廷隊伍進行殘酷鎮壓。當時河南、山東、安徽的人傷亡最大。公元1344年,山東河南連日下雨,黃河決堤改道。河水向北奔流,沖開了山東曹西安縣的白貓大堤。平地水深二十余尺,六月決堤北進,沿海各郡皆淹。如今,山東、安徽、河南、江蘇交界處已成為萬裏之國,受災地區的民眾紛紛逃往山西晉南,那裏地勢較高,不受洪水影響。來到這裏的人生活相對穩定。晉南曾經是中原最繁華的地方。來自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甚至河北的災民湧入山西,四處尋找落腳的地方。

元朝宰相用賈魯治理黃河,總體上是成功的,但腐敗給沿岸人民帶來了災難。賈魯從汴梁、大明、瀘州招募1.5萬民工和2萬軍隊治理黃河。朝廷貪官克扣工程款和夥食費,大量民工餓著肚子從事高強度勞動,幾乎不給休息時間,所以死了很多人,沿海貪官受賄枉法。白蓮教趁機造反,後來就有了“紅巾軍起義”。

叛軍幾次進攻山西,都以山西易守難攻為由開脫。後來朱元璋在鳳陽崛起,但蒙古和元朝朝廷各派勢力壹度內亂,混戰中原。蒙元時期的將軍名叫王寶寶,軍事實力很強。山西是他的根據地。明軍蒙戰前中期,山西沒有發生大的戰爭。朱元璋平定南方後,北上探蒙、討元,山東、河南、河北為主戰場。兵難之後,流民再次進入山西。明軍將士直指山西時,蒙元朝廷已到末路,明太祖唐河進攻山西,卻在上黨韓店被王寶寶擊敗,戰場轉移到河北。後來,王寶寶在河北涿鹿被明朝將領徐達打敗,所以災難和戰爭在山西蔓延得更少,但人口卻增加了。據史料記載,明初全國有6000萬人口,山西有400多萬。當時,平陽府洪洞縣是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

元末戰爭後,經過20多年,朱元璋統壹天下。此時的江山滿目瘡痍,滿目瘡痍,山東、河南、河北越來越無人居住。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平衡人口,鞏固明朝的統治,朱元璋聽取了鄭州統治者蘇琪的建議。“飛黃騰達,把土地開墾到中原,...把沒歸化的人招進來,把牛種子交給官員,及時耕。他們的服從可以增加戶數,開辟田地。”這拉開了大移民的序幕。

中書省制定了按照“四口之家壹個,六口之家兩個,八口之家三個”的比例搬遷的策略。同姓同宗的人不能在同壹個地方活動。同姓的人為了和親人搬到壹個地方,不得不改姓,壹個美好的家庭被撕裂。人為地制造了家庭紐帶的分離,妳將去哪裏,移民過程中也使用了壹些伎倆。但總的來說,朱元璋的移民比他的兒子朱迪要好。他吃過苦,知道人民的疾苦。朱元璋多次下令在壹些地方免除錢糧稅。據史料記載,洪武四年二月,朝廷命工部派官員到廣東為中原百姓買牛。

在朱元璋早期,大多數北方移民在後來朱迪爭奪朱允炆王位的過程中流離失所。朱迪奪取世界後,開始不斷移民。在現代,壹個民間宋立科這樣流傳在中國北方省份:“我的祖先從哪裏來?”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麽名字?大槐樹下的老人窩。“也就是說,我的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的槐樹下遷徙過來的。那時候,朱迪的嚴俊和朱允炆的軍隊在冀魯豫蘇北打了三四年仗。史書稱之為“靖南之戰”,民間傳說稱之為“太子掃北”。在此期間,人民遭到戰爭的破壞和自然災害的襲擊。”十個村子有九個被毀,只剩下11.2人。".在奪取天下後,為了恢復北方地區的經濟,永樂初年,陜西方面下詔書“將丁分為鎮定、南關兩區為民。“因此,當時的中央政府在洪洞縣設立了移民機構,處理移民事宜。

據《洪洞縣誌》和《大槐樹誌》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大槐樹左側廣濟寺無地、少地的人,澤、魯、汾、平陽,遷居中原,並給遷居的人以牛、種子、路費。在被樹木環繞、遮蔭達數英畝的漢淮之下,地方官員被重新安置。按照去的地方組隊,然後把所有物品都送過去。

可見洪洞槐花遷徙的時代在永樂年間,槐花是永樂年間移民的中轉站,移民在此接收“照照川都”,踏上艱難的征途。

政府哄著百姓,想移民的在家等著,不想移民的三天之內趕到洪洞縣的大槐樹下登記。於是三天內大約有十萬人聚集在大槐樹下,結果被官兵圍住,用繩子捆起來,在百姓的哭喊聲中開始登記。有的中途逃亡,被追回並受到殘酷的懲罰,有的被割掉耳朵,有的臉上有紋身,也有說是人們剪掉腳趾甲做標記,防止逃跑。綁手行走,方便稱之為“界首”,由此而來。從小腳趾甲的兩半來看是移民的後代,也是由此而來。留下的心理創傷,幾代人都無法愈合。

搬遷群眾帶著孩子離開家鄉,扶老攜幼,不願意離開家鄉。他們凝視著古老的蝗蟲,聽到棲息在樹枝上的老鸛的叫聲。對他們來說,那是壹種哀怨的吶喊,想著這輩子可能再也回不了老家了。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永遠記住家鄉,總有壹天會回來的。指著孩子記憶最深的那棵大槐樹和上面的老鸛窩,別忘了,如果妳以後能回到家鄉,想不起來我們村了,那就先找到這棵長滿老鸛窩的槐樹,再慢慢找妳的家鄉。老鸛在中原地區很少見,後來人們把它們的窩叫做老鸛窩。人無論走到哪裏,只要說在洪洞大槐樹老鸛的巢下,都是深情的。

老鸛是鸛鵲,盛唐詩人王之渙,在鷺宿,山遮白日,洋泄金河。但是妳只要爬上壹層樓梯,就能開闊三百英裏的視野。“鸛雀樓,古稱鸛雀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周浦古城以西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臨汾的蒲城和洪洞都屬於山西南部,可見古代鸛喜鵲在山西南部較為常見。那棵大槐樹上的鸛喜鵲窩和枯枝,都是鄉愁。

漢代種植的古槐樹,同根同源。第壹、第二、第三和現有的樹是第三代。第壹代樹和建於唐代貞觀二年的廣濟寺,明代移民後被分水沖走,第二代樹幹枯。辛亥革命後,1911年底,北洋清軍第三精銳重鎮盧永祥率五六千大軍入陜鎮壓革命軍。當盧永祥的大部隊開進山西準備血洗晉南洪洞城時,冀魯豫的士兵看到城外的大槐樹,居然放下了武器,卸下了盔甲。戰士們壹個個跑到樹下,把槐樹的枝條折成香,跪下祭奠。不管酋長如何下達命令,沒有人想攻擊洪通城。他們都相信。這是他們的祖先出發的地方。

移民們把山西洪洞認作祖籍,槐樹成了祖籍的象征。它寄托了許多中華兒女對生命之根的追尋。讓我們古老的鄉愁得以安放。作為壹個民族,* * *有著同樣的記憶。小時候看到農村人家院子裏種的槐樹。現在才知道,槐樹不僅僅是為了在樹下乘涼,它承載的東西是那麽的沈重。

從洪武初年到永樂15年底,大移民搬遷50年,人口超過100萬,包括漢族、蒙古族和回族。八百多個姓氏來自山西,大規模移民有七次,先後十余次。遷到晉南、晉東南、晉中、呂梁的人,遷到今天的18個省的490多個縣市,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陜西、甘肅、寧夏、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廣西、內蒙古、晉西北、東北三省。我之前說過,移民當然不僅僅是山西人,還有全國各地逃到山西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土地。留下來的人也遍布全國。洪洞的大槐樹下,大概只是當時最大的移民“點和處”,所有的移民都從那裏出發是不現實的。而是作為壹種情感支持。它已被記錄在當地的縣誌,和無數的家族家譜和祖先的紀念碑。為了不忘故土,很多移民的後代都登記了家譜。記錄遷徙,歷史的註意力從來沒有放在人民身上。另壹方面,人民承載著歷史。600年後的今天,移民的後代已經遍布全國20多個省份,有的甚至遠至南亞。大移民已經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