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中國的所有地理信息。

中國的所有地理信息。

1.中國地形圖(所有山脈和地形區域及其大致經緯度)

二、中國經緯網地圖

最西端:X河帕米爾高原(730E)最東端:黑龍江主航道中線與烏蘇裏江(1350E)交匯處,東西長5000多公裏。

最北:黑龍江省主航道最南端(540N)漠河以北:曾母暗沙(40N)南北長5500多公裏。

要求:記住900E,1000E,1100E,1200E,1400E經過的山脈和地形區域。

經過北緯200度、300度和400度的山區和地形區。

北京(北緯400度,1160度)

周邊國家:陸地朝鮮、俄羅斯、蒙古、哈吉、塔巴、印尼、印尼、錫、丹。

緬甸、老撾和越南隔海相望。

東部的韓國和日本,南部的馬文和印度尼西亞。

東南部有壹個菲律賓。

三、中國行政地圖(34個省級行政區和行政中心,簡稱,部分省份的形狀,可以簡單繪制個別特殊省份的輪寬圖)

簡稱“三字經”:北京、天津、上海、黑、冀遼、內蒙、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

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西藏,瓊,重慶,臺灣,香港,澳門,我的祖國是壹個好國家。

四、中國的三大自然區

1.劃分依據:地形和氣候。

2.三個自然區域的分界線及其各自的特點。

東季風區:海拔低,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顯著,壹般高溫多雨;冬季,在蒙古北部和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下,大部分地區寒冷幹燥。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每年5月登陸我國東南部,6月5438+10月離開。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稍晚,6月中旬至7月中旬長江中下遊出現梅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現伏旱。這個時候不利於這個地區農作物的生長,臺風帶來了大量的降水和壹些損失。

植被以森林為主(北部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南部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為流出河,主要由地表補給。

人類對這個地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除少數地方自然植被不復存在外,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

西北幹旱半幹旱地區:海拔較高,但差異顯著。吐魯番盆地艾丁湖水面低於海平面155米。

地處歐亞大陸,遠離海洋,受夏季風影響較小,海洋中潮濕氣流被山脈阻隔,難以深入,大陸性明顯,氣候幹燥。全年的溫度每天變化很大,而且多風,尤其是在冬天和春天。

由於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惠澤和地形的擡升,X河西部降水較多,局部地區達到600毫米。

大部分植被是沙漠(駱駝刺、芨芨草、仙人掌等。,而且綠洲地區有許多胡楊等。),還有壹部分是草原,尤其是東部地區草高草茂。

大部分地區屬於內流區。河流主要由季節性雨水和高山冰雪融化的水補充。伊犁河在西邊流入巴爾喀什湖。額爾齊斯河在北部流入北冰洋。

這個地區畜牧業發達。還有著名的內蒙古三河馬、三河牛和寧夏灘羊。

青藏高寒地區

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地勢高且天氣寒冷,保溫效果不明顯,氣溫低,凍土分布廣,太陽輻射強,風力大。

植被主要為沙漠、草地和高山草甸灌木,南部邊緣谷地加橫斷山區為小面積森林(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潮濕氣流影響)。

西北地區寒冷幹旱,多在流入地區。藏北高原可可西裏地區生活著非常珍貴的藏羚羊。東南部冰川湖泊眾多,河流及其發源地眾多。從北到南分別是黃河、長江、雅礱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

該區高原自東南向西北出現山地森林-高寒草甸-高寒草地-高寒荒漠的水平變化。該區山地垂直分異明顯,喜馬拉雅山可分為七個自然帶。

3.三個地區的內部差異。

東部季風區南北差異(主要表現為熱力差異)

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積溫32000℃-35000℃,寒溫帶季風氣候。地表以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有黑土和各種春小麥、大豆、高粱、甜菜。每年壹次。

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積溫35000℃-45000℃,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地表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黃壤盛產冬小麥、棉花、花生,壹年收獲三次或兩次(旱地)。

華中亞熱帶濕潤區:45000℃-75000℃,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表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長江中下遊及四川盆地有多種水稻、油菜、棉花、紅薯,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壹年兩到三季作物(水田),出產淡水魚、菱角、蓮藕等水生植物。在四川盆地的壹些地區,也生產甘蔗、桑樹、蠶桑和柑橘。長江以南廣大丘陵廣泛分布有紅壤,有機質少,酸性強,土壤重,適宜種植茶樹、油茶、杉木、馬尾松。這壹地區因為長期的亂砍濫伐和陡坡開墾,被稱為“紅色沙漠”,壹些裸露的紅壤丘陵已經成片流失土壤。

華南熱帶濕潤區:75000℃以上,屬熱帶季風氣候,以熱帶季雨林為主要地表,磚紅壤、水稻和多種熱帶經濟作物(椰子、龍眼、菠蘿、香蕉、荔枝、可可、咖啡、油棕等。),壹年收獲三次。珠三角也適宜種桑養蠶,粵、閩、臺、瓊盛產甘蔗。海南島、雷州半島和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柑橘是中國南方最豐富、分布最廣的水果。

南方礦產:種類很多,多為有色金屬,但壹般很少,尤其是能源礦產(如石油、煤炭),水能豐富。為了解決能源短缺,興建了許多水電站和三座核電站(秦山(浙江)、嶺澳(廣東)、大亞灣(廣東)。

西北幹旱半幹旱地區的東西差異(主要表現為水分差異)

植被自東向西可分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其中大興安嶺大致為400mm等降水量線,賀蘭山大致為200mm等降水量線。

三大經濟帶(東部經濟帶、中部經濟帶和西部經濟帶)

分類標準:經濟發展水平,東部地區面積最小,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

原因:自然原因從我國的自然差異可以看出,東部地區氣候濕潤,雨熱同時,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地勢低平,更有利於開發利用。而中西部地區多為高海拔幹旱或高寒地區,對農業發展極為不利。地理上,東區面朝大海,航運開放便捷,為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了優越的區位條件。而中部和西部遠離大海,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氣候幹燥,日照充足,海拔高,水資源少,礦物質豐富,能源充足。

社會經濟原因:(1)東南沿海現代工業起步早,經濟相對發達;(2)東部地區的人思想比較開放,面對經濟競爭有很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3)東部地區產業結構比較優,二三產業比重在35%以上,遠大於第壹產業。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比較高,生產力水平比較高。但是,中西部地區第壹產業比重仍然較大,鄉鎮企業不發達,生產力水平較低,經濟發展相對緩慢。(4)東部是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沿海地區。它首先接受了海外的先進技術、大量資金和現代管理方法,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

中西部地區第壹產業比重大,工業基礎薄弱;人們觀念保守,文化教育落後;生產力水平低;引進外資少,但隨著西部大開發,前景可觀。

東部經濟發展優勢: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遼寧中南部、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中國主要農業基地(黃淮海平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國海水產區等。);交通便利;經濟國際化程度很高;具有高科技文化水平的優勢;中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優勢:面積廣闊,能源礦產資源優勢明顯(山西煤炭基地、X新疆等西北地區石油、四川天然氣豐富);中國重要的糧、油、棉、糖產區和天然林場、牧場;有色金屬工業和重工業比較發達(哈爾濱、武漢、太原、包頭、大同、鄭州、洛陽、長沙、株洲、成都、重慶都是重要的工業城鎮);交通運輸主要以鐵路和內河航運為主。發展邊貿有很大優勢,各種資源豐富,特別是能源、礦產、旅遊資源。中國西南地區水力資源豐富。

東部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能源和原材料不足,北方省市淡水資源短缺,部分人口密集地區環境汙染;主要河流下遊汛期防洪形勢較為嚴峻。

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鐵路運力不能滿足山西能源基地煤炭運輸的需要;黃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中國東北過度砍伐森林;黃河中下遊河床持續淤積引發的潛在洪水危機;長江中遊的洪水;長城沿線的沙塵暴。大部分地區工農業基礎薄弱;科技文化教育不發達,交通設施和手段落後,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土地沙化;中國西南地區的交通困難阻礙了經濟發展。

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沿海的地理優勢(外引內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農業生產;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優勢。

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業;加強東西交通走廊建設;搞好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加強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宜林則宜林宜草,宜旱則旱)(南水北調、三北防護林等)。).發揮沿邊優勢,發展邊境貿易;重點逐步開發黃河中上遊和長江上遊的能源、礦產和水力資源;充分發揮三線建設的基礎和能力。

東西部協調發展:結合東部地區的資金、科技實力和中西部地區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可以將部分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運輸能力大的企業從東部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也可以將中西部地區適合當地加工的農牧產品加工企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

這些都離不開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星座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有***6個軌道平面,所以確定位置至少需要3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