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徐福東渡,從哪裏出發的?

徐福東渡,從哪裏出發的?

徐福東渡出海口在北至瑯邪港南至古朐港的海州灣沿海的古港口。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齊地瑯琊(今江蘇贛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故在沿海壹帶民眾中名望頗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學辟谷、氣功、修仙,兼通武術。他出山的時候,是秦始皇登基前後,李斯的時代。後來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藥,壹去不返。鄉親們為紀念這位好心的名醫,把他出生的村莊改為“徐福村”,並在村北建了壹座“徐福廟”。後來,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廣澤為王之說。

徐福家世,至今未見正史記載。但起始漢代的譜錄著作、唐宋時代引入方士的家譜資料,卻為徐福家世研究提供了可資參閱的史料。

徐福的事跡,最早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在秦始皇本紀中稱“徐巿”,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徐福”)。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徐巿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瑯岈,徐巿推托說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壹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

《三國誌》“吳書·吳主權傳”、《後漢書》“東夷列傳”也有提及徐福東渡之事。《三國誌》提到了徐福到達亶洲(壹作澶洲)並滯留不歸。在《三國誌》的記載中,亶洲與夷洲在同在中國外海的東南方向,並相距不遠。有人認為夷洲就是臺灣,亶洲就是日本,與倭國是壹個地方的兩個名字。《三國誌》“魏書·倭人傳”記載倭國“計其道裏,當在會稽、東冶之東”,說明那時候中國人認為倭國在中國外海的東南方向。《後漢書》也是同樣的記錄。

日本最早出現的徐福東渡到日本的記錄是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畠親房所著的《神皇正統記》。而成書於8世紀的日本典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只提到了秦朝人移民到日本的情況,沒有徐福東渡的記載。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中國8世紀時尚未明確提出徐福東渡所到之地就是日本。

最早記錄徐福事跡的是《史記》,作為當時西漢武帝時太史令的司馬遷,距離徐福東渡的時間只有七八十年的時間,定是因為此事影響甚廣,所以他在自己的不朽著作裏記錄了當時求仙這壹盛況:“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司馬遷說徐是齊地人。故有觀點認為徐福的故鄉應該是山東龍口。

現代學者研究徐福家世者頗多。如臺灣徐氏宗親會徐子明、徐悅堂篡《徐氏大宗譜》,徐州師範大學羅其湘撰《江西<草坪?徐氏宗譜>初考》,皆是在古人譜牒史料的基礎上,考證了大量近現代家譜資料,對徐福家世作出了系統闡述。

臺灣大學教授徐子明(1915年榮獲美、德兩國文學哲學博士。學成歸國後,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他從1900年起研究徐氏歷代譜諜,與時任燕京大學教授的衛挺生互相切磋,對徐氏源流進行深入考證)與徐悅堂(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二十壹世裔孫,清兩廣總督徐廣縉玄孫。他從1958年起,追隨徐子明教授研究史學和氏族學,獨自籌款辦《徐氏大宗譜》編篡館)兩代人前後考證80余年,編寫3年,《徐氏大宗譜》才得以面世。

據徐悅堂先生考證,記載徐福家史的古代徐氏家譜、族譜有多部。如:

《南洲?徐譜》。三國(220—280)時徐庶(今河南禹縣人)編《南洲?徐譜》曰:“南洲高士徐稚,字孺子,祖籍東海,於戰國末年其祖先該公奉祖命隱南洲,永不仕,耕讀傳家,淡泊名利,自食其力……”又曰:“徐仲公,為徐偃王二十六裔孫。仲生二子,長諱長,次為延,延即尚也。長生猛,猛生咨與福(巿),福率祖人入東海祖洲(即今之日本),尚知福將反,遂令其曾孫隱居洪都(即南洲,今之南昌),該不及避,令其子堅隱居南洲,自此寄居南洲,八代至稚……。”

《徐懋功家譜》。唐朝徐懋功編《徐懋功家譜》曰:“徐福者,又稱徐巿或希,譜名徐議,字君房,其文諱猛,祖父諱長,從祖父諱延(即尚),曾祖父諱仲,高曾祖諱詵(即金文銑)。福之長兄諱譜,福率振男女各三千人入東海祖洲。諮居瑯邪,今山東徐氏者為徐偃王二十九裔孫徐諮之後。徐福壹支入東海祖洲,不復返也。徐該與徐福同曾祖父,延(即尚)知福反,入東海祖洲止王(秦始皇)不來,為避秦始皇滅門之禍,隨令其孫該潛居洪都(即今之南昌),自此世居南洲。

徐懋功為徐稚十七世裔孫,為徐偃王五十三世裔孫,播遷山東曹州,為唐開國元勛,封英國公,妣薛氏,生二子,另諱敬業,次諱敬猷,享壽九十三歲,葬於長安太白山麓,建有徐懋功祠。

《徐氏大宗譜》對徐氏源流記述詳盡:“徐氏,子爵,贏姓,臯陶之後也。臯陶生伯益,伯益傳禹有功,封其子若木徐,在徐城縣三十裏,泗州臨淮有徐城(今安徽泗縣北),自若木至偃王誕三十二世,為周所滅。周又封其子宗為徐子,宗十壹世孫章禹(羽)魯召公30年,為吳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又其族出於贏氏十四姓之壹也。”

《徐氏太宗譜》記述的徐國興旺的歷程,與衛挺生《日本神武開國新考》相吻合(前已述及)。據徐悅堂先生考證,徐氏總堂號之所以“東海堂”或東海郡。因為徐氏“來自東海,去之東海”。所謂“來自東海”,指天下(海內外)徐氏皆發源於東海之地,故曰“澤衍東海”(即今江蘇東海、贛榆地方),所謂“去之東海”,意指徐誕失國後蹈浮舟沿泗水由黃河口(今江蘇阜寧今稱舊黃河口)出海東渡,至舟山群島(古稱翁州)隱居,自此徐國臣氏,每日思念徐王誕,故徐氏以東海為“堂號”。

羅其湘教授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對江西臨川、南豐、南城、九江等地《草坪?徐氏宗譜》、《邱園?徐氏家譜》、《龍溪?徐氏宗譜》和《徐家壟?徐氏家譜》等進行考證,認為《草坪?徐氏宗譜》中,有兩處有關徐福家世的記載尚屬大陸首次發現。壹是《徐氏歷代源流》中記有“受姓祖,諱巿。因始皇遊海上,上書。娶卞氏”;二是明初洪武戊辰年(1389年)魏敏洪撰寫的《徐氏歷代宗譜序》中,記有“自巿公受姓下傳……”。

江西各地徐氏宗譜對徐氏脈絡亦有清晰的記載,“徐氏出於顓頊之後,贏姓。唐虞時為伯益,其後封於徐。子孫遂居東海郡,因以徐為氏焉。(《草坪?徐氏歷代宗譜序》)。

“粵稽徐氏,始由顓頊,歷五世至伯益。舜賜伯益贏姓。秦與趙皆其苗裔也。迨伯益生若木,夏封為徐候,其地即禹貢之徐州,子孫居此,遂以徐為姓焉”(《南豐邱園?徐氏續修家譜序》)。

羅氏考證了各種版本的“徐氏家族”之記載與衛挺生先生之考證對比分析,認為有諸多相吻合的***同之處:“壹是徐氏出於顓頊之後;二是受賜贏姓;三是夏封於徐;四是子孫散居於‘東海郡’、‘禹貢徐州之城’或‘江、淮、泗、濟’之間。”

中國譜諜記載徐福之事較早者,還有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譜官王僧儒(公元465—522年)撰《百家譜》。文曰:“議,字彥福,亦名巿。秦始皇使蓬萊,居東海。”王僧儒“東海郯人也”。郯在今山東郯城縣北,是贛榆縣近鄰,東距徐福故裏徐福村僅50多公裏。(羅其湘《江西<草坪?徐氏宗譜>初考》)

衛挺生教授《徐福入日本建國考》,編入了根據清徐時棟《徐偃王誌》、六朝唐宋以來的譜牒編制的《徐王誕以前世系表》和《徐王誕至徐福世系表》。

日本官撰的《古事記》、《日本書紀》、《神皇正統記》等正史,對徐福家世未予記載。山梨縣富士吉田市宮下義孝先生家藏《宮下富士古文書》(又名《徐福古問場》)卻對徐福家世記之頗詳。

2003年10月,筆者有幸於富士吉田市造訪宮下義孝先生(74歲),並壹覽宮下族珍寶——《宮下富士古文書》。宮下義孝先生介紹:“傳說《宮下富士古文書》是800年前完成的。原來的文章沒有了,現存的為宮下祖先重寫的。”該書20余萬字,全以漢字用毛筆書寫在宣紙上。因為在日本是孤本,宮下家族視為珍寶,精心保管,密不示人。筆者因是來自徐福故裏的中國徐福會副會長,又是宮下會長的朋友,才得以壹飽眼福。因沒有時間細看(翻閱時要十分小心,不然書頁會破碎),只拍攝了部分照片,不能不說是壹大遺憾。

宮下義孝先生說,日本八店投入巨資,將《宮下富士古文書》復印出版300套,名曰《神傳富士古文獻》。每套7卷(每卷540頁,大16K),定價14萬日元(合人民幣1萬余元)。

這是壹部記述包括“徐福渡來”在內的彌生時代歷史的日本最古老的典籍。飯野孝宥據此考證了徐福在日本的家世。

據徐福七世裔孫秦福壽著文載,日本第七代孝靈天皇之時,徐福渡來日本列島,先後抵築紫(九州)、南島(四國)、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把7個兒子改為日本姓氏,長子姓福岡,次子姓福島,三子姓福山,四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然後把他們分別派往7個地方。從此,徐福的子孫遍及日本各地,逐漸繁衍起來。徐福則自稱秦之徐福。

後代秦姓或者帶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的姓氏和地名,皆與徐福的子孫或與徐福壹起東渡的秦人子孫有關。

飯野先生稱,上述資料為徐福的直系第七代嫡孫秦福壽所書並遺傳於世。建久3年3月,為山宮二所大神宮司宮下源大夫義仁所抄寫(《宮下富士古文書》的《人皇七代孝靈天皇證》)。

秦福壽還有其他寶貴資料遺傳於世,後人將其整理成《徐福世系表》。徐福第七世之後,尚未發現有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