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有上海人麽?恩,上海人是怎麽看寧波人的啊?

有上海人麽?恩,上海人是怎麽看寧波人的啊?

如今很多港臺明星來上海演出,總會“攀親”似地說:“阿拉是上海人。”其實如果追根溯源,他們幾乎都是寧波人。就連從上海發家的董浩雲、包玉剛這樣的香港富豪,歸根到底也是祖籍寧波———對於很多寧波人來說,上海就像是壹個平臺:從寧波出發,經由上海的洗練,他們終於走向全世界,形成了遍及世界各地的“寧波幫”。說起來很大程度上,寧波人和上海人,“阿拉”其實是壹家。 即將在五壹期間舉行的“寧波人在上海”展覽會,第壹次將寧波人在上海的這段歷史以展覽的形式展示在上海市民面前。 “寧波人在上海”———壹場籌備兩年的展覽 “這也是上海第壹次展示移民文化的大型展覽。”海上寧波人研究中心主任陸平壹充滿期待地對《星期日新聞晨報》記者說。 2007年5月1日到5月9日,“寧波人在上海”展覽會即將在上海工人文化宮舉行。為了這次展覽,陸平壹和其它上海市寧波同鄉聯誼會的同事們已經籌備了將近兩年。在舉行這次展覽之前,陸平壹已經主編了壹套《寧波人在上海》系列叢書。“為了編寫這套系列叢書,我們訪問了很多當事人,又查閱了很多的歷史資料,發現上海甚至中國歷史上很多個第壹,都是寧波人在上海開創的———比如第壹家現代銀行、第壹家證券交易所、第壹家保險公司、第壹家西服店,還有第壹家五金店、綢布店、鐘表店、國藥店,第壹家火柴廠、燈泡廠、化學制品廠、印刷廠……”陸平壹感慨地說,“不做調查真是沒有想到,寧波人真是不簡單,而寧波人和上海之間的聯系也比我們原先所想像的還要密切許多!”“而這壹次,我們不僅將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來介紹寧波人在上海的這段獨特歷史,還請上海歷史博物館的同誌為我們提供了1000余件實物以及歷史文獻。”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的袁恩昭副秘書長對記者補充說。 “我們還請了很多退休的寧波籍老同誌,專門成立了文物搜集小組,在民間搜集相關的實物。”4月27日舉行的展覽會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寧波同鄉聯誼會常務副會長陳正興向與會的記者透露,“雖然搜集的觀察很艱難,但是在聽說了我們這次展覽之後,很多寧波籍的名人後輩都非常熱情地向我們貢獻藏品,有些實物非常珍貴,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這次“寧波人在上海”展覽將分為“救國救民奮勇當先”、“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積極奉獻”、“傳承歷史繼往開來”、“百年甬商、再創輝煌”五大板塊,總展示面積將達到1700平方米。 “相信這次展覽會將集中展現寧波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在建設上海過程中做出的貢獻。”陳正興在新聞發布會上總結說。 “阿拉”原是寧波話———與寧波有關的上海生活 “妳知道如今在上海有多少寧波籍人士嗎?三百萬!”袁恩昭告訴記者壹個驚人的數據。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的青年教師余蔚也是這三百萬寧波籍人口中的壹員。“記得那時我們讀大學的時候,來自其它地方的同學都很熱衷參與同鄉會什麽的,可是我們寧波人就無所謂———因為到處都是寧波人啊!”余蔚說。 “不過相比起解放前,寧波人在上海的比例其實已經有所下降了。”對寧波人在上海的這段歷史頗有研究的陸平壹告訴記者:在甬商最興盛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的寧波人已經達到壹百多萬,占到了當時上海人口的五分之壹。 雖然寧波人在上海的比重很大,但是和其它地方的移民不太壹樣,他們和上海的融合更加緊密。“可以說,他們事實上已經成為了新上海人的壹部分,而上海人今天的很多語言和生活習慣,其實也和寧波人大有關系。”袁恩昭舉了兩個很典型的例子。 “比如說上海人自稱的‘阿拉’,其實就是寧波話,上海人喜歡在稱謂前加‘阿’字,如‘阿舅’、‘阿婆’等,也是受寧波稱謂的影響;又比如上海人早上喜歡吃泡飯,這個說到底也是寧波人的習慣。” 說到吃,已經移居上海十幾年的余蔚也深有體會。他剛來到上海的時候,發現壹個很有趣的現象,上海的寧波菜館雖然不多,但是上海人對寧波菜卻是情有獨鐘。“像醉蝦、黃泥螺、鰻魚、苔條餅這樣的地道寧波菜,上海人似乎也很愛吃,其實還有壹樣當年在上海掀起過大波瀾的菜肴———毛蚶……”

寧波人和上海人之間曾經還有另壹層有趣的聯系:過去上海女孩對外地人的界限劃得清清爽爽,尤其是蘇北人,堅決不嫁;可要是逢到寧波郎,上海爹媽就“眼開眼閉”了。至於寧波的女孩,也有很多人願意嫁到上海來,“壹來寧波人在上海大多總有拐彎抹角的親戚,二來兩地從生活習慣上也很接近,所以不會有什麽不習慣。”余蔚說。 以誠信創業上海灘———甬商傳統 這次的“寧波人在上海”展覽將介紹上海歷史上450余位在滬各行各業的寧波籍著名人士,其中有很大壹部分是早年在上海創業的寧波商人。 “寧波人遷居上海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1911年-1937年)是寧波商人在上海的鼎盛時期———20世紀30年代有人統計上海的工商業名人,在1836人的名單中寧波籍人士有453人!”陸平壹向記者介紹,“在上海的晉、徽、閩、粵、甬五大商幫中,最終還是寧波人笑到了最後,成為第壹大商幫。” 和其它商幫不太壹樣,老壹輩的甬商,很多人最初都是到上海來當學徒的,他們能夠吃苦,又善於學習,所以很快就在大上海闖出了局面。培羅蒙西服店、亨生西服店、邵萬生南貨店、三陽南貨店、亨達利鐘表店、中華皮鞋店、老正興菜館、蔡同德國藥號……妳看南京路的那些老字號,幾乎都是寧波人在上海創下的。”陸平壹說。 “甬商的壹大特點就是誠實守信。”袁恩昭給記者列舉了壹位人物。“上海五金行業的開創者葉澄衷14歲到上海當學徒,後來又在黃浦江上撐舢板。壹次壹位英國洋行經理雇他過江,將壹只公文包遺忘,內有數千元美金。葉澄衷不僅不起貪欲,而且還在原處等候失主。失主被他感動,後來就幫他壹起做五金生意,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成為享譽滬上的‘五金大王’。” 改革開放之後,新壹代的甬商回到上海灘,其中包括華翔、宏潤、保集、雅戈爾、龍元等大型企業。“他們繼承了老壹輩甬商的誠信精神,又創出了不少新的業績。”上海市寧波同鄉聯誼會會長莊曉天曾這樣概述新甬商的特點。 “不過和老甬商不壹樣,他們大多是帶著資本來到上海的,他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強,只是對於老甬商的優良文化傳統不太熟悉。”陳平壹最後總結說,“我們舉辦這壹次展覽,壹個原因也是希望新甬商能夠了解這段歷史,並為推動新時代的上海建設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