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桃花源記 武陵的超級詳細的意思 高手回答

桃花源記 武陵的超級詳細的意思 高手回答

武陵 關於武陵

武陵乃郡名,陶淵明《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此武陵人當是“武陵郡人”。晉孝武帝《征武陵襲元之》、晉胡濟(尚書郎)《薦武陵伍朝疏》、六朝劉潛《為武陵王謝賜弟啟》中的“武陵”,也應是指“武陵郡”地區。

然而,時人多以常德為武陵縣。大誤。

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計12篇。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肖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壹部,意義十分重大。肖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

自然,他不會寫出隋以後才有的武陵吧?也就是現在的常德縣?

“武陵”這壹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漢書·地理誌》記載:“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屬荊州。"關於武陵郡設置的時間,《水經註·沅水》記為“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武陵”壹名的來歷,據梁劉昭註《先賢傳》曰:“晉太守趙厥問主簿潘京曰:‘貴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義陵,在辰陽縣界,與夷相接,為所攻破。光武時移東出,遂得見全,***議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註:高平為陵,’於是改名焉。”“武陵郡”之名取之於《左傳》與《詩經》,始於漢初,後改“義陵郡”’;東漢時復稱“武陵郡”,即現在的常德“武陵”實為"山寨"。

直到長江三峽大移民,三峽庫區搶救性考古工作的進行才將真正的武陵才浮出水面,現在重慶市萬州區武陵鎮,武陵鎮壹座歷史跨越3000多年的古鎮,北周皇帝(公元561年)設臨江縣,後為源陽縣,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改為武陵縣,後經戰亂,縮小為鎮,鎮名則沿用至今,可想而知真正的武陵人是多麽的低調,這才符合深居桃園的性格。

武陵相關歷史資料大剖析

夏商時期

夏,<禹貢>雲:分九州,武陵屬於梁州之域

商,<商頌>載:"九有九圍",註皆九州,武陵所屬,與夏無殊.

禹安木櫪山.誌載:昔大禹治水過此,見眾山漂沒,惟此山木櫪不動,故名.

禹安名稱的來歷,據說大禹治水時,路過此地疲倦了,在此安穩的休息了壹晚.故名.

西周,東周(春秋與戰國)

史載:"武王發紂,巴蜀往焉"."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正是由於參加了武王發紂,最終取得勝利,於是封此地為巴.都江州(今天的重慶主城區)武陵既為巴國管轄《讀史方輿紀要》卷69:武寧廢縣縣西百二十裏.....劉句曰:縣治既巴子故城也。。。。

萬州當時土著為為獽人集聚地(圖騰為螳螂),也應該參加了武王發紂,<華陽國誌>記載巴人包括:濮,宗,苴,奴,獽,延之蠻<參閱 萬州古獽人考 >

三峽庫區最大古墓

2003年,位於武陵鎮下中村七組的大丘坪古墓群發現壹處戰國墓葬長22米、墓室長11.2米、寬10米,深9.4米,出土文物幾百件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設巴郡,武陵乃屬

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今四川東部)、蜀(今四川西部)的作戰。

巴、蜀兩國均在今四川。蜀國都成都(今四川境),為“戎狄之長”。巴國都巴(今四川重慶嘉陵江北岸),與蜀不睦,而與苴國友好。這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秦王欲攻蜀,以道險難至,韓又來攻,猶豫不決,遂問計於臣下。張儀主張進攻韓國,劫持周天子,挾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業。司馬錯主張借機滅蜀,認為“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戰國策·秦策—》);而且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華陽國誌·蜀誌》)。秦王采納了司馬錯的主張,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人率軍經石牛道(自今陜西勉縣向西南,越七盤嶺進四川,經朝天驛往劍門關)攻蜀。蜀王親自率軍至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抵禦,兵敗遁逃,被秦軍殺死,蜀亡。隨後,張儀、司馬錯等人又攻滅苴、巴,俘虜巴王。秦王貶蜀王子弟為侯,以陳莊為蜀相,張若為蜀國守。封巴王為“君長”;置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強。

兩漢(西漢與東漢)

漢置臨江縣,王莽時改稱臨江,仍屬巴郡。漢獻帝時改屬永寧郡

■“活化石”漢闕

2003年3月,在武陵鎮小浪口壹處溪邊山坡上發掘出土了驚世國寶———漢闕,是全國第二例考古發現的漢闕。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鬥拱層、闕頂6個部件完好,重檐式結構,高浮雕,刻有青龍銜璧圖案,瓦壟瓦檔棱角分明,線條勻凈,檐角似在迎風飛動;長近兩米的闕身上刻有方孔錢紋,線條勻稱簡潔,古樸莊重,旁邊壹條長翅青龍鼓眼張嘴,呼之欲出。由於長埋地下,所有構件幾乎沒有被風化,保存著漢代的原始形態。

三國

三國屬蜀地巴郡

(由於與忠州有聯系,貼上壹些資料)東漢建安16年冬天,應西川王劉璋之邀,劉備前往蜀中,為防備漢中張魯的侵擾,被劉璋安排駐紮在葭萌關。葭萌關的故城在今四川省劍閣縣,葭萌關三字被後人誤念成“劍門關”。不久,二劉因為張松獻圖之事敗露翻臉成仇,劉備率軍向成都的劉璋進發,隊伍開到雒縣(今四川省廣漢市),圍了差不多壹年,不但破不了城,龐統還被守城部隊亂箭射死。當時諸葛亮正與關羽、張飛等留守荊州。劉備見大軍困在廣漢城下,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心裏沒了主意,就修了壹道緊急軍情公文到荊州(今湖北省沙市),命令諸葛亮和張飛各帶壹支隊伍入西川,只留下關羽守荊州。

張飛當時的軍階是征虜將軍,掌握著重兵。接到命令後,他帶隊伍沿長江而上,壹路所向披靡,主動開門投降者近百城。可大軍抵達巴郡時卻遇到了阻力,劉璋的巴郡太守嚴顏,嚴陣以待,誓與城池***存亡。

嚴顏年近古稀,卻非等閑之輩,善開硬弓,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張飛親臨前線,在巴郡城外與嚴顏打了幾場硬仗,都不分勝負,巴郡城固若金湯。有壹天深夜,張飛情急智生,設下伏兵誘獲了嚴顏,部下將嚴顏五花大綁,押到張飛帳前階下。張飛厲聲呵斥:“嚴顏老兒,張飛爺爺大軍到此,妳為何不降?”嚴顏毫不示弱道:“張飛匹夫,妳犯我西蜀,倒有臉罵我!我告訴妳,我的家鄉巴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妳曉得巴蔓子將軍的故事吧?頭可斷血可流,也要保家衛國!”張飛勃然大怒:“嚴顏老兒,看來妳連老命都不想要了!刀斧手,把嚴顏老兒拖出去,給我砍了!”話音剛落,侍立左右的刀斧手壹擁而上,推著嚴顏就走。嚴顏傲慢地瞥了張飛壹眼,從容地說:“張飛匹夫,要砍我的頭,請便就是,何必發這麽大的火!”說完甩開刀斧手,昂首挺胸地朝前走去。

張飛對嚴顏慷慨赴死的精神贊賞不已,壹向自高自大的他,心裏頓覺自己渺小得很。嚴顏可是壹位真英雄啊。張飛三步並著兩步走下臺階,親自解開綁縛嚴顏的繩索,對著嚴顏納頭便拜,還當即決定聘請嚴顏當自己軍中的幕賓,也就是軍事顧問。嚴顏看見張飛如此禮賢下士,才答應了張飛的再三請求。

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被羅貫中寫進了《三國演義》第63回:“諸葛亮痛哭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

北朝

北朝時期的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析臨江縣地置源陽縣於此(縣駐地,萬州武陵鎮).武陵劃時代的壹年來臨了.其疆域大致,今天的石柱縣,萬州的龍寶片區,包刮現在的萬州高深塘,以及五橋片區(以新田白水溪為界),以及上湖北利川的壹小部分

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改縣名為武寧. (取威武以寧斯地為名,為什麽要用武力鎮壓為名呢,另文在敘)

由上可以知道,源陽縣名實際存在18年

《隋書》:後周置南州,南都郡,源陽縣,後改郡曰懷德,縣曰武寧,開皇初州郡並廢焉。

武寧縣唐初隸屬萬州.《文獻通考》卷348:“巴東郡十四縣(人復。雲安。南浦,梁山。姊歸,巴東。新浦。盛山。大昌。巫山。石城。臨江。武寧。務川).唐武德初置南浦郡,領縣三(南浦,武陵,梁山)

南賓廢縣縣東北七十裏(唐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析萬州武寧縣地置,屬臨州),此年南賓縣(今天石柱)從武寧縣分出.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又以浦州之武寧來屬。其年,又隸浦州。同時,改南浦郡為浦州,領縣不變.貞觀八年(634年),改浦州為萬州,與南浦縣同治.

縣名如唐

縣衙遺址在下中村.

宋嘉佑四年(1059)十月,“三蘇”自眉州(四川眉山市)赴汴京(河南開封),從嘉州(四川樂山市)乘船東下,途經萬州武陵鎮登岸訪木櫪觀。觀內原有道人許某,常為百姓解憂除患,傳說後來羽化成仙,人稱許仙。東坡觸景生情而作《過木櫪觀》詩。

宋代武陵有硯臺作坊。考古工作者在作坊中發現了硯臺石料,還找到了其出產地:長江對岸約四十公裏外的長灘河。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對此硯臺作坊也曾有記載。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南浦縣入萬州,令武寧壹縣.武寧縣名,依舊沒有變動.

萬州宣撫史王師能遊木櫪觀,留下'半山桐花點客衣'之詩句.

洪武四年(1371年)省武寧縣入萬州,改名武陵,設武陵巡檢司.洪武六年(1373年)降萬州為萬縣. 由上可以知道武寧縣名存在797年.明代萬縣行政劃為5裏:大周裏,三真(後來改真為正)裏,巴南裏,新豐裏,市郭裏. 武陵屬於三真裏.

明洪武元年(1368)於壤渡設水驛,設驛兵3名,每名歲給銀6兩.

嘉靖年間,進士崔奇勛在萬天宮後左側造'進士洞'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