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揚州的歷史有多長?

揚州的歷史有多長?

揚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蘇中部,長江下遊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有2400多年的歷史。轄廣陵、未央、涵江區,江都、高郵、儀征、寶應縣。全市97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6653.81平方公裏,市區面積98881平方公裏,全市總人口4571.9萬,其中市區人口1151.3萬。現所轄區域在東經119度01分(儀征市移至青山線)至119度54分之間,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之間(寶應縣Xi安豐、涇河線)。南臨長江,北接淮安、鹽城,東接鹽城、泰州,西接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長江沿岸海岸線80.5公裏,儀征、漢江、江都沿海。京杭大運河貫穿腹地,全長143.3公裏。它從北到南連接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和邵伯湖,並與長江匯合。揚州市位於長江和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119度26分,北緯32度24分。

揚州有36個民族,漢族占總數的98%。在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3%。高郵市唐靈回族鄉是江蘇省唯壹的少數民族鄉。

揚州不僅是壹座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市,也是壹座人文底蘊深厚、自然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這裏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有漢隋帝王的陵墓,有唐宋古城遺址,有明清私家園林,人文景觀眾多,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多年來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

65438-0998年,揚州榮獲全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景園林瘦西湖、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4A級風景名勝區:河源、葛源、唐城遺址、高郵禹城驛站、普哈定墓、龍丘莊古人類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甘龍水上旅遊線是國家旅遊局面向國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成為中國穆斯林旅遊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年來,揚州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圍繞“古、文、水、綠、美”大做文章,成功開發了壹大批旅遊“新產品、名品、精品”,進壹步開發和完善了瘦西湖甘龍水上旅遊線、高郵湖漁家休閑遊、儀征生態遊等壹系列民俗旅遊產品。此外,還有王的和漢廣陵二號墓博物館。

2001揚州旅遊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接待境外遊客100800人次,同比增長17.96%;創匯40,065,438美元+0,000,同比增長65,438+0.69%。接待國內遊客552萬人次,同比增長10.18%;國內旅遊收入40.69億元,同比增長9.21%。旅遊總收入440654.38億元,同比增長8.59%。旅遊業增加值6543.8+0.35億元,同比增長20.32%。目前,全市有星級涉外飯店36家,各類旅行社50家。

揚州作為壹個地理稱謂,在《尚書》等古籍中有記載,是中國九州島之壹。

春秋時,在今揚州城附近稱為漢。公元前486年,吳滅漢,建漢城,開漢溝,通長江淮河。吳越滅,土地越歸:楚越滅,土地越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國在漢城遺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壹中國後,建立廣靈郡,隸屬九江郡。漢代的揚州今稱廣陵、江都,長期是諸侯的封地。吳王劉英開通了鹽河(楊桐運河的前身),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開創了揚州歷史上的第壹個繁榮時期。

為了改善和鞏固民族關系,元豐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將江都王的女兒劉熙君嫁給烏孫國,比王昭君嫁匈奴早了80多年。三國時期,魏、吳戰爭不斷,廣陵是江淮地區的軍事重地。南北朝時期,廣陵幾經戰亂,幾經改造成為“蕪湖市”。但由於勞動人民數百年的艱苦發展,其經濟地位在恢復中不斷提高。北周改廣陵為吳州。山東青州、兗州移民南遷廣陵,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吳州為揚州,設總督府。楊迪開大運,連接黃河、淮河、長江,揚州成為水運樞紐,不僅交通便利,灌溉便利,而且對促進黃河、淮河、長河三大流域的經濟文化發展和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唐代揚州的空前繁榮奠定了基礎。605年至616年,皇帝楊迪巡視江都(今揚州),於618年被屬下宇文化及所殺,葬於揚州西北五裏吳公戲臺下(後葬於唐磊)。619年,農民起義軍李子通建都揚州,國號吳。616年改稱揚州,從此統治揚州。

唐代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作坊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與中國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最大的大都市,有時被稱為“陽夷二”(益州即今成都)。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交通中心,是國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巡撫署、巡撫署、淮南署,統領淮南、江北二州。揚州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水陸交通中壹直起著關鍵作用。揚州作為對外交通的重要口岸,設置了特使管理對外友好交往。唐代揚州與大史(阿拉伯)交往頻繁。揚州有成千上萬的大吃大喝者。波斯、大分、婆羅門、昆侖、新羅、日本、朝鮮等中國人都成了居住在揚州的商人。日本向揚州派遣唐朝使節,向日本派遣和尚鑒真,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揚州人李善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文選》進行了重新註釋,大量引用,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失傳的重要文獻。他的兒子李詠不僅在寫作和詩歌方面很有影響,而且是繼余士南、褚遂良之後的大書法家之壹。大詩人張是“吳中四傑”之壹。僅《春江花月夜》壹詩就有“獨孤詩壓倒全唐”的美譽。公元684年,徐敬業和羅賓國王在揚州反對武則天的統治。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揚州損毀嚴重。楊行密在揚州建立政權,史稱“楊武”,經濟有過短暫的恢復。不久,它陷入了戰爭的毀滅。

960年,北宋建立。揚州是都統、都督所在地,也是水運的十字路口。從那時起,由於鹽捕魚的好處,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進壹步繁榮。揚州再次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幾乎與首都開封齊名。全年商業稅收8萬元左右,全國第三。公元1127年,高宗皇帝趙構在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皇宮長達壹年,進壹步促進了揚州的繁榮。1275 -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與揚州人民進行了不屈的鬥爭,不幸戰死,揚州只剩下幾千人。100多年來,揚州壹直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啟、嶽飛等南宋名將都在這壹帶浴血奮戰。戰爭對經濟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在相對穩定的形勢下,揚州的經濟得到了不斷的恢復和發展。文化上,歐陽修、蘇軾、秦觀、姜夔、王陵等在揚州留下了大量傳世佳作。元明時期,揚州經濟發展加速。來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