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荒漠化的成因、表現及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成因、表現及防治措施

1,荒漠化的原因

幹旱,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深入內陸,遠離大海,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高山環繞,青藏高原阻隔。

這裏風大,靠近冬季風的源頭(西伯利亞),地形起伏小,沒有山體阻擋,使得風直驅而入。植被稀少,植被覆蓋率低。土壤疏松,荒蕪。壹股寒流流來降低溫度和濕度。

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采伐薪柴、不合理利用水資源、交通線路保護不當等工程建設。

2、荒漠化的表現

(1)我國風蝕沙化土地面積1.607萬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幹旱半幹旱地區,是各類沙化土地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其中幹旱區約87.6萬平方公裏,壹般分布在內蒙古狼山西部。騰格裏沙漠和龍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達木盆地及其以北、西藏以北以西。半幹旱區約49.2萬平方公裏,壹般分布在內蒙古狼山東部和南部,經過杭錦後旗、城口縣、烏海市,再經過河西走廊中東部到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呈連續大面積分布。亞濕潤幹旱區約23.9萬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毛烏素沙漠以東至內蒙古正東,東經106度。

(2)我國水蝕荒漠化總面積20.5萬平方公裏,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7.8%。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北部的無定河、窟野河、禿尾河流域,東北部主要分布在西遼河中上遊和大淩河上遊。

(3)我國凍融沙化土地面積* * * 36.6萬平方公裏,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13.8%。凍融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

(4)我國鹽漬化土地總面積23.3萬平方公裏,占荒漠化總面積的8.9%。土壤鹽漬化集中的地區有柴達木盆地、環塔裏木盆地綠洲、天山北麓山前沖積平原、河套平原、銀川平原、華北平原和黃河三角洲。

3、荒漠化防治措施

(1)保護現有植被,加強林草建設。在加強管理的同時,切實解決好人口、牲畜、爐竈等問題,嚴格保護沙區林草植被。通過植樹造林,合理配置喬、灌、草,構建多林、多樹、多層次的立體保護體系,擴大林草比例。在做好人工管理的同時,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加大封育保護力度,促進生態自然修復。由於飛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荒山禿嶺的偏遠貧瘠地區恢復植被意義更大。

(2)在荒漠化地區進行壹場持久的生態革命,加速扭轉荒漠化進程。關鍵是合理配置水資源,保證生態用水。比如水資源配置制度不合理,是西北地區河流縮短、湖泊萎縮甚至幹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化的直接原因。

(3)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不斷提高人口素質。通過環境意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水平。關心和愛護環境,自覺參與環境的改造和建設,形成全社會的風尚。同時,在局部荒漠化十分嚴重、草原和耕地幾乎完全拋荒、惡劣的自然環境已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國家要有計劃地進行生態移民。

(4)扭轉靠天養畜的落後局面,減少對草原的破壞。要實行草原承包責任制,規定合理的載畜量,大力推行圍欄封育和輪牧,大力發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養好牲畜。加快培育優良畜禽品種,優化畜禽品種結構。

(5)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市場要求合理配置農林牧副產業比例,積極發展養殖業和加工業,分流農村剩余勞動力,減輕人口對土地的壓力。還可以利用荒漠化地區特有的光熱、自然景觀、文化民俗、剩余勞動力等資源優勢,發展旅遊、探險、科研產業。

(6)優化農牧區能源結構,大力倡導和鼓勵人們使用非常規能源,如風能、光能、沼氣等能源,以減少對森林、草原等資源的破壞。

(7)在做好國際履約工作的同時,加強防治荒漠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爭取資金和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