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為什麽臺灣人講閩南話?

為什麽臺灣人講閩南話?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蠻、避亂。

第壹次: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入閩,部分初級泉州話的形成。

第二次: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囝屯墾漳州,漳州話的初步形成。

第三次:第九世紀後期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統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話形成。

第三次的移民大多數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福建人讀四書五經的時候,這就是部分”讀書音“主要的來源。明末學者對於當時閩南語進行系統整理,著有《匯音寶鑒》,十五音因而誕生。

閩南語發源於黃河、洛水流域,由於為了躲避戰亂,中原的漢人分別在西晉時期、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規模南遷至福建閩南,這樣也就把河洛語帶到福建,閩南以外的閩南語則是後來閩南人向外遷徙形成的結果。

當今的閩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閩越土著人群)與歷代多次北方漢人南遷入閩,特別是唐、宋兩朝時期北方人入閩的基礎上,由八閩遠古語音與歷代外來語言進行交流、結合而逐漸形成的方言。

閩南語的發音主要特點有:1、多數古濁可平聲字,今讀音時不吐氣;2、念知、登等,有時保留破裂音,成[t]、[I];3、無輕唇音[v]、[f];4、有韻尾[-m]、[-p]、[-t]、[-k];5、聲調七類,以上為主,與古代聲調系統不盡相當。此外,在閩南語中,文、白語言區別較大。白讀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較久遠的源頭,據研究,它是秦漢及其以前中原

漢人南遷所帶來的漢語與當地閩越土著(少數民族)的語言相結合就開始形成的壹種獨特的語音體系;文讀音則是本地方言與本民族權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語、近代的官話、現代的漢語、詞匯、語法等方面向權威的***同語靠攏的表現)。

閩南語保留了相當成分的中國古代特別是唐、宋時期語言的語音、詞匯,被海內外語言學者稱為中國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閩南語的發展,對保護、弘揚中國古代語言遺產,研究中國其他語種以及古代閩越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有著積極的作用。

使用閩南語的區域,主要以福建閩南地區的廈門、漳州、泉州等閩南區域以及閩西龍巖地區為主。另外,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臺灣,臺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通行著近乎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其中,通行有於臺中、臺北的閩南語,稍偏於泉州腔;流行於臺南、高雄的閩南語,則稍偏於漳州腔。除了臺灣省以外,廣東省的潮汕、雷州半島、海南島等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新加坡、菲律賓、馬來、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等地區也使用的語言也屬於閩南方言。

知道閩南語是唐朝和北宋官方語言的人很多,但知道閩南語還是商朝官話的人就不多了.

漢民族的文化是三千年前,即商代(B.C.1765~B.C.1122)時發展出來的,商朝是甲骨文的開始,也是漢字的開始,更是漢文化的開始,換句話說是中國歷史的開始.

今日的閩南語,即是河洛話所延伸發展出來的,河洛話原本是商朝時的官話,商傳至紂王為周武王所滅,留在河洛壹帶的商民,上階層者被迫遷至洛邑當奴工,營建新都「成周」,下階層者被分配至衛、魯、齊國當農奴,在東方尚存的幾支頑強商族只好退回原籍江南,利用豐富的資源發展工商業,而居東南沿海者則形成越族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