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北極圈(地理名詞)詳細資料大全

北極圈(地理名詞)詳細資料大全

北極圈,是指北寒帶與北溫帶的界線,其緯度數值為北緯66°34',與黃赤交角互余,其以內大部分是北冰洋 。北極圈的範圍包括了格陵蘭島、北歐和俄羅斯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極圈內島嶼很多,最大的是格陵蘭島。由於嚴寒,北冰洋區域內的生物種類相對較少,植物以地衣、苔蘚為主,樹木稀少,動物著名的有北極熊、海豹、鯨等。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北極圈 外文名 :Arctic Circle 緯度 :北緯66°34′ 植物 :以地衣、苔蘚為主 範圍 :格陵蘭島、北歐、俄羅斯北等區域 動物 :北極熊、海豹、鯨等 氣候 :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短暫涼爽 包含國家 :俄羅斯、加拿大、格陵蘭等 區域介紹,歷史,資源,特點,氣候條件,植被,植被分布,植被增長,特殊現象, 區域介紹 北極圈(Arctic Circle),是北緯66°34′緯線圈,是北半球上發生極晝、極夜現象最南的界線。北極圈以北的區域,陽光斜射,正午太陽高度角很小,並有壹段時間是漫長的黑夜(極夜),因而獲得太陽熱量很少,為北寒帶。北極圈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分界線。 北極圈 北極圈(Arctic Circle)是指緯度數值為北緯66°34'的壹個假想圈,是北寒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與黃赤交角(南北回歸線所在的緯度數值)互余。北極圈以北的地區被稱為“北極圈內”。通常,北極圈內的地區被叫做北極地區,由北冰洋以及周邊陸地組成,其陸地部分包括了格陵蘭、北歐三國、俄羅斯北部、美國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極圈內島嶼很多,最大的是格陵蘭島。由於嚴寒,北極圈以內的生物種類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蘚為主,動物有北極熊、海豹、鯨等。 北極圈也是極晝和極夜現象開始出現的界線,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在夏天會出現極晝,而在冬天會出現極夜。 歷史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明人類將目光投向北極,最早是從古希臘開始的。 因為,據說北極圈首先是由古希臘人確定出來的。他們發現,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兩組,其中壹組處在世界的北方,壹年到頭都能看得見。而另外壹組則在天頂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們只是隨著季節周期性地循環出現。這兩組星星之間的分界線是由大熊星座所劃出來的壹個圓,而這個圓正好是北緯66°33'的緯度圈,也就是北極圈。 事實上,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學派極端鄙視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說法。他們的哲學思維使他們堅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諧”與“數”的需要。 而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則為“地球”這壹概念奠定了基礎。他甚至考慮到為了與北半球的大片陸地相平衡,南半球也應當有壹塊大陸。而且,為了避免地球“頭重腳輕”,造成大頭(北極)朝下的難堪局面,北極點壹帶應當是壹片比較輕的海洋。 於是,有壹個叫畢則亞斯的希臘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風帆,開始了文明人類有史以來第壹次向北極的沖擊。他大約用了6年的時間完成了這次航行,最北到達了冰島或者挪威中部,可能進入了北極圈。公元前325年,畢則亞斯回到了馬塞利亞(今法國馬賽)。 畢則亞斯之後1200年,壹個叫奧塔的古斯堪的納維亞貴族於公元870年第壹次繞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北端的海角,轉過科拉半島而進入白海。與奧塔差不多在同壹時期,還有壹個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尋找新的土地,結果發現了冰島。 而格陵蘭島的發現者是壹名挪威海盜,叫紅臉艾力克。他在已屬挪威管轄的冰島連續兩次殺人之後,被驅逐出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只好把壹家老小和所有的東西都裝進壹個無篷船裏,懷著壹線希望,硬著頭皮往西劃去。經過了壹段相當艱苦的航行之後,他終於看到了壹片陸地。氣候正處於全球小溫暖期的最佳氣候階段(歐洲人稱作“中世紀暖期”),使得像格陵蘭島那樣的高緯度地區也變成適於生命的環境。紅臉艾力克在那裏住了3年,覺得那裏是壹塊很好的土地,於是決定回冰島去招募移民。為了使這個地方聽起來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格陵蘭,即綠色的大地。格陵蘭島南部沿海地區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壹片蒼翠的綠色。果然,壹批又壹批的移民攜帶著他們的家財和牲畜渡海而來。 此後,格陵蘭島發展得蓬蓬勃勃,生機盎然,在其鼎盛時期,居民點有280多個,人口達數千人,建有教堂17個,不僅與歐洲建起了通商關系,羅馬教皇甚至還派人來征收教區稅。 然而,500年之後,即公元1500年前後,隨著世界氣候的又壹次波動(進入小冰期),那裏的天氣變得寒冷起來,於是這個曾經繁盛壹時的世外桃源,漸漸進入沈寂狀態。北極人類活動的這壹個時期,可以稱為自發的地域發現時期。 資源 受多期次和長時間構造變動、沈積作用和巖漿活動影響,北極圈及鄰區鄰區各類金屬礦床(點)星羅棋布,其中瑞典基律納鐵礦床、俄羅斯諾裏爾斯克鎳壹銅壹鉑族元素礦床和托姆圖爾鈮多金屬礦床、芬蘭科密鉻礦床、格陵蘭伊蘇亞鐵礦床和菲斯克內塞特鉻礦床、加拿大瑪麗河鐵礦床和沃伊斯灣鎳壹銅壹鈷礦床、美國裏德道格鉛壹鋅礦床和美國福特諾克斯金礦床均是稱著於世的超大型礦床。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北極地區鉑族元素產量占世界總量的50%以上,寶石級和工業級金剛石分別為26%和28%,鎳、鈷和鉻分別為22%、21%和15%,銅、鐵和鉛壹鋅為8%、7%和18%,金和銀分別為7%和9%。另外。有數據表明,俄羅斯北極圈金剛石、鉑族元素和鎳產量分別占其全國總產量的99%、98%和80%,鉻、錳和金分別為90%、90%和40%。隨著氣候逐漸變暖和陸地面積擴大以及找礦勘查力度增大.壹大批金屬礦床的發現與開發必將會大幅度提高這壹地區礦產品年產量.進而為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因此,找礦勘查和開發利用歷來為國際社會十分關註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美國地質勘探局發表報告稱,北極圈內可利用石油儲量預計為900億桶,可以滿足全球近3年的石油需求量。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該報告很可能加劇各國在北極地區的主權爭奪戰,俄羅斯、美國、丹麥、挪威及加拿大均曾表示對該地區有控制權。 地質勘探局在第壹份北極圈資源公開報告中說,北極圈分別擁有全球未探明石油儲量的13%左右以及全球未探明天然氣儲量的30%。其中,這壹地區的天然氣儲量為47萬億立方米。美國地質勘探局說:廣闊的北極大陸架可能構成了地球上最大壹塊尚未探知剩余石油的地區。 2007年,俄羅斯在北極極點下4000米的海床上插下國旗,這壹舉動立即引起各國爭搶北極礦產資源、特別是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的擔心。丹麥5月在格陵蘭島的伊路利薩特主持北極圈5國峰會,試圖抑制爭奪,重申各國應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管理領海事宜。 同時,各國對於北極地區的商業開發興趣也在逐漸激增,荷蘭皇家殼牌、英荷能源集團都表示希望參與俄羅斯亞馬爾半島地區的能源開發。在美國,很多公司都致力於阿拉斯加北極地區的遠景開發;丹麥方面也有壹些大公司表示有興趣參與格林蘭海岸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 根據現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於沒有證據表明任何壹個國家的大陸架延伸至北極,因此北極點及附近地區不屬於任何國家,北極點周邊為冰所覆蓋的北冰洋被視為國際海域。 然而,北極圈礦產資源儲量進壹步的探明也遭到了壹些環保主義者的擔憂。 特點 北極圈內最大的港口城市:納爾維克港是挪威北極圈內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瑞典、芬蘭北部重要的出海口,在挪威海沿岸的烏夫特峽灣的東南岸,這個港口城市有壹萬多人。 世界最北的植物園:位於北極的蘇聯喀拉半島,即使在正常的夏天,也會遇到暴風雪或者霜凍的危險。可是,那兒的花草、水果照樣生長得很茂盛。在離基洛夫斯克城不遠的地方,有壹個“北極--阿爾卑斯植物園”,它是前蘇聯最大的植物園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北的植物園。 北極圈獨特景觀 雪樹 北極圈的機場:在格陵蘭康克魯斯瓦格(Kangerlussuaq),北緯66度33分。 北極圈內的國家: 北極圈內有北冰洋、島嶼、陸地,它們分屬8個國家: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冰島、挪威、瑞典、芬蘭。 北極最冷的地方:北極冬季均溫-20攝氏度,許多地方-33攝氏度,最冷之處距極點2898公裏處的西伯利來東北部的歐米亞侖真附近,達-53攝氏度。 世界最北的城市:是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首府朗伊爾。朗伊爾原來是個美國人的名字。1904年朗伊爾來到斯瓦爾巴群島,從挪威人手裏買下了島上的壹個煤礦。兩年後,美國人在煤礦附近造起了第壹座房子,煤礦管理人員就用他們老板的名字,把這個地方命名為“朗伊爾城”。這個當年只有壹座房子的地方,如今已發展成為壹個擁有1200人的小城,城裏有郵局、學校、銀行、醫院、報社、飯店、商場、博物館等等。它深藏在北極圈內,躲在北緯78°的地方。在地球的這壹緯度,幾乎沒有什麽陸地了。這是壹個寒冷的地方,每年有四個月的時間看不到太陽,冰雪覆蓋大地,黑暗伴隨著每壹個小時。而在另外四個月中,太陽幾乎不落。 氣候條件 由於北極圈內日照短暫,太陽高度不大(陽光穿過的大氣層厚度增加,導致反射和散失的熱量增多),以及地表冰蓋對陽光的反射,使得終年寒冷,屬於冬季嚴寒、夏季涼爽的氣候。冷空氣在進入北極圈內之後變冷沈降,形成了極圈內的極地高壓帶。 北極圈 從極地高氣壓區流向低緯度的空氣,由於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壹律偏東,在北極圈內的地區形成東北風(從東北吹向西南),叫作極地東風帶。在北極圈附近,極地東風攜帶的冷空氣向下沈降,造成近地面的東北風,而從低緯度北上的暖空氣與北面來的極地冷空氣相遇,形成鋒面,稱為極鋒。暖空氣由於較輕,爬升到較重的南下冷氣流之上,形成副極地上升氣流。上升氣流在高空又分為南向和北向流動的兩個分支。向南的壹支在北緯30°左右再度下沈,構成了北半球的中緯度環流圈。向北的壹支到了北極點附近沈降,完成高緯度環流圈。 由於副極地上升氣流的影響,北極圈附近的氣壓較低,稱為副極地低壓帶。但是在亞歐大陸,冬季時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影響強烈,使得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北部都是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副極地低壓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面。 植被 植被分布 北極圈和北半球七月時的10℃等溫線大致壹樣,而後者與北極樹木線基本重合,因此這三者都可以作為定義北極地區的標準。北極圈附近是亞寒帶針葉林帶(泰加林帶)和北極苔原之間的過渡地帶,由於土壤凍結、寒風呼嘯,樹木已經難以成長。從南往北,連續成片的森林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喬木-灌木混雜植被,最後只剩下苔蘚和地衣,變成苔原地貌。 植被增長 2013年4月1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報告說,他們根據全球未來氣溫增長趨勢,建立起壹套預測今後數十年北極圈內的植被變化模型。研究預測,未來數十年北極圈內近半數地表植被的種類將會改變,綠色植被範圍和林木覆蓋率將顯著增長。研究人員舉例說,在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林木線將向北延伸數百英裏。 研究人員表示,植被變化會持續影響北極生態環境,原本北極圈地表覆蓋的冰雪能將多數太陽光反射,而綠色植被卻能吸收大量太陽光,不斷增加的綠色植被可能導致北極地區氣溫進壹步升高。 特殊現象 極晝和極夜(又稱永晝、永夜)是地球兩極地區特有的現象,是指壹天24小時之內全都是白天(極晝)或黑夜(極夜)。北極圈是北半球內僅有的可能發生極晝極夜的地方。每年的公歷3月21日前後,也就是春分的時候,太陽直射赤道。從這壹天開始,北極圈內開始出現極晝。壹開始只有處於北前後,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極圈上的地方有極晝,然後逐漸擴大到北極點,接著擴大到整個北極圈範圍。6月22日°26'),這時北半球極晝範圍達到最大,為北極圈以北的全部地方。之後,極晝範圍慢慢縮小,到了9月23日前後秋分的時候,只有北極圈上的點有極晝。這壹天過後極夜開始,最初也是在北極圈上的點,然後延伸到整個北極圈範圍。12月22日前後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整個北極圈以北的區域都是極夜。接著極夜範圍逐漸回縮,到了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後,即春分時極夜結束,而極晝重新開始。 極晝 北極圈內的地方,緯度越高,出現極晝極夜的時間就越長。北極點附近的地方壹年有近壹半的時間是極晝,另壹半是極夜。圈內靠近北極圈的地方則只有幾天的極晝極夜。 北極圈內的地方太陽永遠無法直射,太陽高度也不高,在夏至日的時候達到最大高度。緯度為α的地方,太陽高度角最大為113°26' ? α,小於46°52'。 2018年8月5日,北極圈現超30℃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