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為什麽羅馬在希臘之前?

為什麽羅馬在希臘之前?

為什麽是不是希臘

眾所周知,羅馬帝國是壹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將地中海變成“內湖”的世界性大帝國。其實,在羅馬崛起之前,地中海區域有壹個民族已經非常活躍,他的足跡遍布地中海沿岸,這就是希臘。在先天優勢下,為什麽希臘沒有成為世界性帝國呢?在解答為什麽羅馬成為世界帝國之前,先回答壹下為什麽希臘沒有成為世界帝國。

要成為世界性的帝國,需要在政體、經濟、文化、宗教和軍事方面具備相應的條件,下面依次分析希臘沒有成為世界帝國的原因。

1、政治

希臘是壹個通商民族,希臘人的足跡遍布地中海沿岸,到處都是希臘人建立的殖民地,遠至現在的法國馬賽地區,西班牙葡萄牙地區,都有希臘人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都通用希臘語,敬奉相同的神祗,彼此之間經濟貿易往來緊密,都屬於泛希臘文化圈的成員,照道理很容易組成壹個強大的帝國,但是實際情況是各個殖民地都是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就連殖民地與母國之間的關系也不是隸屬關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麽?

a、缺乏強有力核心

在歷史上,與希臘情況相似的是統壹前的德國。德國在統壹前,境內大大小小的公國高達三百余個,各自為政,壁壘林立,交通不暢,根據資料記載,壹艘裝載65石糧食的船要從德累斯頓經過易北河運達漢堡,途中要繳納35次關稅,交稅總額相當於62石糧食,可見郡國之多和稅收之重,但是德國以普魯士為核心,在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下,組成了統壹的德意誌帝國。類比古希臘,整個希臘地區缺乏壹個像普魯士壹樣的強有力核心。希臘地區有兩個巨頭長期爭鬥,這就是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希臘實力最強的城邦誰也征服不了誰,各自聯合所屬聯盟的城邦,分別組成提洛同盟(雅典)和伯羅奔尼撒聯盟(斯巴達),長期爭鬥,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雖然戰爭的最終結果是斯巴達戰勝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但是他的霸主地位也很快沒落下去,被新興的勢力取代,因為整個希臘在雅典和斯巴達的內鬥過程中實力消耗殆盡,不僅不能組成聯合統壹的大帝國,甚至連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整個希臘地區只有在波斯入侵戰爭中才短時間內聯合起來,壹致抗敵,其余時間都是陷入漫長的內鬥之中。為什麽希臘經過長時間戰爭也沒有建立起來壹個統壹的帝國,反而是雙方都在戰爭中消耗殆盡?這是由希臘城邦的政體決定的。

b、控制力有限的政體

希臘城邦有兩個典型代表:雅典和斯巴達,分別代表了商業國家和農業國家,其他城邦都是這兩個城邦的同盟國或仆從國,政體也都壹致。整個希臘的政體是直接民主,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直接參與國家的管理。斯巴達雖然是農奴制國家,但是政權掌握在統治階級,即斯巴達公民手中,雖然形式上有兩個國王實行雙頭統治,但是國王的職責是戰時軍隊的最高指揮官,並不全權負責政事,與東方國家的國王權力不能同日而語,最高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手中,雅典也是如此。以雅典為例,雅典的公民全體人數在幾萬左右,能夠參與國家政治的只有成年男性公民,總數在六千左右,關於國家的大小事宜,包括執政官的任免、軍事外交等重大事宜都是由公民大會直接投票決定。這種直接民主體制就是西方民主和選舉制度的發源地。直接民主可以避免人民遭到獨裁者的淩虐,但是缺點是效率低下,容易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中,而且人數眾多時就很難達成意見壹致。因此,在城邦國家中,擁有公民權利的人數不能太多,否則公民大會就不能達成有效決議,所以城邦國家對於公民權的授予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以雅典為例,只有父母均為雅典公民,其子女才能獲得公民權,而且公民必須是有產階級,必須能夠承擔裝備壹個重裝步兵的全部費用,因為公民是兵役的主要來源,軍費開支是士兵自負的。相應的,公民既然是國家的統治階級,享有各種福利配給,包括戰利品分享等,可以讓公民不用工作也能養活自己和家人,這才有蘇格拉底整天無所事事,專門在街上與人辯論。從上面可以看出,古希臘的直接民主是針對公民群體的,而不是面向普羅大眾的,整個社會中除了公民階級,還有平民階級、奴隸階級,與現代社會的民主制度和普選制度有顯著差異,本質上也是壹個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政體,只不過這個“少數人”的數量高達數千而已。正是由於公民權的眾多好處,使得希臘不能實行敗者同化政策,戰敗者只能淪為戰勝方的奴隸,所以戰爭中會拼死抵抗,同時由於軍隊的主體重裝步兵主要由公民構成,在數量上也有限制,交戰雙方不會出現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所以戰爭的結果不會出現殲滅戰,而以擊潰戰居多,像荷馬史詩裏描述的特洛伊戰爭,由於事關壹個城邦的生死存亡,所以即使整個希臘聯合起來作戰也打了十年之久,而且最終是以木馬計僥幸獲勝,可見當時希臘內部各城邦之間的戰爭形態,幾乎不可能出現壹個城邦吞並另壹個城邦的現象。這個也說明了為什麽城邦國家的規模僅限於城市和周圍數十公裏範圍的鄉村地區,超過這個範圍就不能實行有效控制了,這個是由直接民主的政體和當時的技術條件所限制。

2、經濟

古希臘的殖民地與大航海時代西歐各國的殖民地不同,首先他不是壹個國家行為,並不是壹個官方主導的殖民行為,其次,殖民地對母國很少有經濟回饋,產生的收益也不會直接輸送回母國,這與英法荷蘭等國的殖民地不同。(殖民活動的出現,是因為人口增加,國內無法負荷過多的人口所致。)古希臘的各個殖民地建設,主要是由於國內生存壓力大,人口膨脹導致的。很多人在國內不能得到公民資格,或者謀生困難,轉而向殖民地謀求發展,因此投資人和殖民人口大多以定居的形式留在殖民地,從這個角度來看,是母國輸出資本給殖民地。殖民地在發展起來後,也參照母國的政治模式建立自己的國家,如西西裏島上的敘拉古是科林斯的殖民地,塔蘭托是斯巴達的殖民地,但是這些殖民地跟母國基本沒有關系,只是由母國的移民建立,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都是獨立的國家,所以殖民地的擴展只是城邦國家的復制,並沒有增強希臘世界的實力,反而使建立壹個統壹的帝國難度更大。

3、軍事

由於軍隊人數受到公民總數的限制,希臘城邦的軍隊規模都不大,以武力著稱的斯巴達,其軍隊總人數在壹萬人左右,而且為了保持對國內奴隸階級的鎮壓控制,每次作戰需要留相當人數的軍隊在家,因而每次作戰軍隊的數量大致在六千人左右。即使整個軍隊都是精兵,也只能進行擊潰戰,很難進行殲滅戰。即使是亞歷山大這樣千古第壹的武將,以及當時無人能敵的馬其頓重裝步兵軍團,也沒有完成希臘的統壹,自此以後就更沒有誰有能力完成統壹任務了。

綜上可以看出,即使希臘的文明程度和發展程度比羅馬要高,但是卻不能像羅馬壹樣建立世界性的大帝國。

為什麽是羅馬

分析了希臘不能成為世界帝國的原因,下面說下羅馬為什麽能夠成為世界帝國,原因跟希臘正好相反。

羅馬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帝國,這個在它的基因裏已經註定了。首先從羅馬建國的歷史說起。

根據羅馬人的傳說,羅馬人的祖先是愛神阿佛洛狄忒的後代,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逃出來的帕裏斯王子的後代,雖然來源不可考,但是說明羅馬人也是希臘人的移民,而不是土著或者蠻族後裔。羅馬的建國者是羅慕路斯兄弟,就是傳說中被母狼哺育長大的孩子,他們聯合當地的遊牧部落,建立了羅馬國。羅馬開國國王羅慕路斯的創舉是建立國王-元老院-公民大會三權分立的制度。國王是國家最高權力者,負責宗教祭典、軍事和政治,國王不是世襲,而是由公民大會投票產生;元老院壹開始只有壹百個席位,主要成員是建國時的各個部族長老,相當於貴族階層,他們的工作是給國王建言,成員不需要經過公民大會選舉,屬於終身制,但也不是繼承制,要成為元老院議員,需要滿足壹定的條件;公民大會由羅馬公民組成,職責是選舉國王及政府官員,但沒有決策和立法的權力,卻擁有否決權,可以審查國王接受元老院建言後所擬定的政策,而且戰爭與媾和也需要經過公民大會投票通過才能生效。所以羅馬建國的基礎就是法律,三大權力結構都需要遵守法律才能正常運行,羅馬是壹個完全的法治國家。

羅慕路斯的另壹項成就,就是創立了羅馬的敗者同化政策。所謂敗者同化政策,就是羅馬給戰敗者提供與本國國民同等的待遇,接納戰敗國的貴族成為羅馬元老院議員,戰敗民族成為羅馬公民,在待遇上和本國國民沒有任何區別,在王政時代,有好幾個國王就是出身於那些被羅馬戰敗的民族,由此可見羅馬的開放性,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得羅馬這個新興國家在於周圍國家的戰爭中能夠越戰越強,否則在強者林立的意大利中部,羅馬根本不可能崛起。這個政策就是羅馬能夠成為世界帝國的重要基因。雖然這項政策市羅馬人偉大的創舉,但實際上也有現實方面的考量。由於羅馬的力量過於弱小,不能完全吞並對方,只有開放公民權和元老院職位,將對方完全接納為自己人。在這個階段羅馬公民權除了政治上能夠擁有選舉權外,其余方面並無優勢,這也是羅馬能夠大方的向對方贈與公民權的原因吧~按照當時的規定,除了奴隸階級以外,任何人只需要在羅馬居住壹段時間,就能夠擁有羅馬公民權,這在當時是近乎於白送的權利,到了羅馬***和時代,公民權具有免交賦稅和享有司法公正等諸多權利,已經成為羅馬籠絡異族的重要手段,也是維持國內各階層穩定的重要手段。由於建國初期羅馬的敗者同化政策,使其領土和人民迅速擴張,為成為世界大國奠定了基礎。

2、經濟

提到羅馬,很自然就聯想到那句著名的諺語:條條大道通羅馬。羅馬大道就是羅馬帝國的動脈,保障了整個國家的健康發展。羅馬人有壹個習慣,在征服壹個地方之後,首先要做的不是建造紀念碑或者豪華宮殿,而是鋪路。羅馬軍隊之所以能夠橫掃地中海,所向無敵,依賴的就是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靠著源源不斷的供給和後勤保障,羅馬軍隊像推土機壹樣鏟平了壹個個敵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體系的關鍵就在於道路運輸,所以羅馬在征服壹個地區之後,首先做的就是修路,保證在發生叛亂時軍隊能夠以最快速度到達出事區域。羅馬大道的施工規格相當高,都是用石頭鋪成,有完善的導水排水系統,而且方便維護,所以不僅方便軍隊快速移動,在平時也供商旅使用。羅馬大道的建成不僅具有軍事作用,更重要的是促進了被占領地區的經濟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也就降低了叛亂的可能性。

提到經濟,壹個重要方面就是稅收。羅馬的稅收在整個歷史中都屬於較輕的,在後續篇幅中會專門提到羅馬稅收組成和相關制度。羅馬公民是無需繳稅的,因為他們通過服兵役代替繳稅,因此兵役也被稱為“血稅”。需要繳稅的是行省民,他們繳納的行省稅率也不高,占總收入的10%左右。而羅馬的同盟國也無需上交貢稅,他們的義務就是在遇到戰爭時為羅馬提供援軍,並負擔援軍的軍費開銷,其余都歸地方自治。羅馬制定低稅率政策也是出於現實的考量,如果稅率過高則容易引起屬民反叛,鎮壓反叛的成本足以抵消高稅率帶來的好處,而且還會引入不穩定因素,因為誰也不能保證壹定百戰百勝。相比之下,羅馬采取了非常明智的政策,雖然稅率只有10%,但是處於羅馬保護下的地區免除了戰爭的威脅,可以全力投入經濟建設中,而且由羅馬軍隊修建的羅馬大道也為經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處於羅馬和平之下的各個地區的經濟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整個蛋糕做大了,即使稅收只有10%,但也足夠維持國家正常運作,不得不贊嘆羅馬人的政治智慧!

此外,低稅率能維持國家正常運行的原因,也在於羅馬的國家支出只有軍費開支和行政人員薪資等少數幾項,而占大頭的公***工程支出,如道路建設、社會福利開支、大型公***工程,如鬥獸場、劇場、浴場的修建維護,這些支出都不是由國家財政負擔,而是由地方富豪和貴族承擔,這不是強迫,而是自願的,因為羅馬人的習俗就是把公***工程捐贈看作是壹種家族榮譽,拉丁民族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因此許多舉世聞名的工程,如龐培劇場、阿庇亞大道、圖拉真廣場等等,都是由個人捐贈的,這也是羅馬國家開支少的主要原因。至於軍費開支,在***和時代和帝國時代初期,軍隊的規模都是嚴格控制的,能夠保證財政收支平衡,到了後期軍人皇帝上臺,軍隊的擴張才變得不可抑制,軍費開支拖垮了國家財政,這也是羅馬帝國最終滅亡的壹個重要原因,詳情容後再敘。

3、軍事

軍事方面羅馬與希臘差別不大,由於馬鐙還沒有發明,騎兵在軍隊中只是起到偵察和遠距離射擊的作用,不能用作主力沖鋒陷陣,軍隊的主力還是重裝步兵,成員主要由羅馬公民構成。其余的輕裝步兵、弓兵等由平民或者同盟國提供的輔助兵構成。羅馬軍隊的壹個創舉就是百人隊,百人隊是軍隊的核心,人數在80人左右,是作戰的最小單位。百人隊長是軍官的中堅力量,許多著名的將軍都是從百人隊長開始成長起來的。在作戰方面,羅馬軍隊擅長的不是出奇制勝的戰術,而是強大的後勤保障和營地建設,軍隊的行軍路線,露營規格等方面都是有嚴格標準的,使得羅馬軍隊能夠在作戰中立於不敗之地,然後伺機取勝,非常符合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先為不可勝,再為可勝”的道理。而且在軍隊中存在大量機會使得普通士兵也能成為將軍,晉升是靠實力而不是關系,這吸引了大批人才加入軍隊,提高了軍隊的整體素質。而且羅馬對戰敗的將軍及部屬也非常寬容,不會因為作戰失利而處死,在他們的觀念裏,戰敗本身就是對將領的懲罰,所以要給予敗軍之將壹個洗刷恥辱的機會,讓他們在戰場上重新獲得榮譽。這樣使得將領在戰場上能夠無所顧忌的發揮才能,不用擔心戰敗後的處理問題,反而容易取得戰果。而且當時具有軍團指揮權的是具有執政官或前執政官資格的人,在元老院中具有上述資格的議員人數眾多,這使得羅馬軍隊不用擔心人才的梯隊培養問題,才能在數百年時間內壹直保持常勝軍隊的榮譽,而不是像東方的君主國家壹樣,由於某壹位天才武將的去世而導致整個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軍力不振。這也是羅馬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戰勝天才武將漢尼拔的重要原因。

4、宗教

羅馬的國教是多神教,信奉天神宙斯、雅典娜和太陽神阿波羅等諸神,與希臘的諸神同源,雖然名稱有所不同。信奉多神教的羅馬對其他民族的宗教諸神也都報以相當寬容的態度,甚至接納對方民族的守護神進奉神殿,***同奉養,由此可見羅馬的開放程度。由於宗教上的認同,也使得羅馬的敗者同化政策能夠執行的更加徹底,從戰敗方來看,加入羅馬並沒有什麽損失,連宗教信仰和貴族地位統統予以保留,甚至獲得了羅馬公民權,與羅馬本國人民無異,這也是羅馬很少出現地方反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