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常平的社會事業

常平的社會事業

解放前,由於地處山區,文化極其落後,1935~1948年只有王首先老先生辦私學壹所,收教四鄉學生20余人,半耕半讀,多數學生以認識自己名姓,即退學從農,因此農村寫信、看字、書寫對聯都得到處找人代筆。

解放後,政府重視教育,註重培養人才,建立娑羅溝中心小學,學生達壹二百人,從業教師10余人。移民至常平村後,各級政府,特別是常平村支部,不惜人力財力,多方爭取,於村西建設高標準教學樓兩座,完善電教設備,占地2千多平方米,容納學生500余人,教師20余名,成為常袋鄉第四中心小學,幼兒班2個,使三歲以上兒童進行學前教育,全村無壹輟學兒童。

解放前,娑羅溝名醫王武,足跡北到濟源,南到洛陽市郊,西至新安縣,東至孟津老城,擅長傷寒病的治療,慕名求醫者絡繹不絕,盡管如此,當時的戰亂與落後的社會條件,村民醫少病多,人均壽命平均30余歲,50—60歲之人將死亡過半,古稀老人全村二三人而已。

解放後,1955年村成立衛生室,1967年建立合作醫療,從業醫生段聽俊、王祖甲、王俊峰、申北辰,大大的改變了村民醫療條件,小病不出村,四季有防疫,到1990年村內人均壽命增至50歲,古稀老人壹個自然村從二三人增至十幾人。遷至常平村後村幹部、村委更加重視,全村率先成立合作醫療全體村民踴躍參加,無壹漏參,全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