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也的於字怎樣解釋?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也的於字怎樣解釋?

“於”這裏是狀語後置的標誌,不譯。整句意思是: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後,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麽不同?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之《寡人之於國也》

原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現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制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百姓死了,就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因為年歲不好。’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後,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麽不同?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您這兒來了。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列國爭雄,頻繁的戰爭導致人口大批遷徙傷亡。而當時既無國籍制度,也無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隨意地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樂土。

哪壹個國家比較安定、富強、和樂就遷到那個國家為臣民。而壹個國家人民的多少也是壹個國家足穩定繁榮昌盛的標誌之壹。因此,各個諸供為稱雄,都希望自己的國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壹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壹。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壹天下的問題。

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