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高中歷史:閱讀下列表格——漢、唐、兩宋南方海上絲綢之路比較

高中歷史:閱讀下列表格——漢、唐、兩宋南方海上絲綢之路比較

 最早、最詳細記載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的是著名的《漢書?地理誌》。西漢初年,漢武帝平南越後,即派使者沿著百越民間開辟的航線遠航南海和印度洋,經過東南亞,橫越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的東南部,抵達錫蘭(今斯裏蘭卡)後返航。漢武帝時期開辟的航線,標誌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端。

東漢時期,“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僥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這是歷史記載的中國與羅馬帝國第壹次海路往來。

中國商人運送絲綢、瓷器經海路由馬六甲經蘇門答臘來到印度,並且采購香料、染料運回中國,印度商人再把絲綢、瓷器經過紅海運往埃及的開羅港或經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到達安條克,再由希臘、羅馬商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加沙等港口經地中海海運運往希臘、羅馬兩大帝國的大小城邦。

 中唐之後,西北絲綢之路阻塞,華北地區經濟衰弱,華南地區經濟日益發展,海上交通開始興盛[3]。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拂菻、大食、波斯、天竺、獅子國、丹丹、盤盤、三佛齊。

航路:由泉州或廣州啟航,經過海南島、環王國(今越南境內)、門毒國、古笪國、龍牙門、羅越國、室利佛逝、訶陵國、固羅國、哥谷羅國、勝鄧國、婆露國、獅子國、南天竺、婆羅門國、新度河、提羅盧和國、烏拉國、大食國、末羅國、三蘭國。同時,唐代即有唐人移民海外。其中,2001年韓國林氏到泉州惠安彭城尋根謁祖更傳為佳話,唐林氏始祖渡海韓國繁衍至今120萬人。

唐人杜佑對歷代南海交通作了個總結:“元鼎(前116-前111年)中遣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百越,置日南郡,其僥外諸國自武帝以來皆獻見。後漢桓帝時,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貢獻。及吳孫權,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奉使諸國,其所經及傳聞,則有百數十國,因立記傳。晉代通中國者蓋鮮。及宋、齊,至者有十余國。自梁武、隋煬,諸國使至逾於前代。大唐貞觀以後,聲教遠被,自古未通者重譯而至,又多於梁、隋焉。”

 據中國古典文獻記載,在宋元符年間(1098年-1100年),中國海船已經用羅針導航,到了明代海船普遍用羅針導航;當時掌管船只航行方向的舟師都備有秘密的海道針經,詳細列出從廣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針路。

宋朝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慶元府(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板橋鎮(今膠州營海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今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今江陰)、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中後期更壹躍成為世界第壹大港之壹、東方第壹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裏、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理、蒲哩魯、遏根陀國、斯伽裏野、木蘭皮等總計五十八個國。 出現了《嶺外代答》、《諸蕃誌》,記載與中國通商國家情況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