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大連的歷史沿革

大連的歷史沿革

夏朝建立時,大連地區盡管地廣人稀,但因與山東半島聯系密切並深受影響,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先商第三代王相土從今遼東壹帶移居河南商丘,因懷戀故土,往返遼豫之間,開辟了今蓬萊至大連的航線,使大連與山東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繁。約在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至帝辛(紂)時期,大連地區社會已由地區性組織轉化為方國。今營城子地區雙坨子遺址出土的輪制陶器等文物證明,山東嶽石文化已影響到大連。

春秋時期,大連地區青銅文化日趨繁榮,至今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之多,其代表性遺物為曲刃青銅短劍。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齊桓公為開發遼東,向遼東地區批量移民,其間齊國還出兵伐山戎以救燕國,進壹步確立了霸主地位。齊靈公六年(公元前567年),齊國滅萊國(今膠東地區),齊控制區擴大到山東半島東部沿海。萊國人戰敗後,渡海逃亡,大規模移居遼東半島,大連地區人口有較大增長,官府在移民區建立村社組織並派官吏管理。齊、萊居民的大批北徙,使山東與遼東的文化進壹步交融,生產力發展水平迅速提高。此外,黃河下遊壹帶居民逢戰亂和荒年也沿上述路線避難遼東,這些徙民部分在大連地區定居,部分向東北腹地遷徙,逐漸形成了由旅順至東北腹地的古道,商業與手工業隨之有了壹定發展,集邑中設有專門為交易的“市”,實行以物易物。 大連地區至少有17000年的人類活動歷史。早在6000年前,就開發了大連地區(青銅時代石棚文化萊國人逃亡遼東)。

自戰國時期燕昭王在遼東設置“遼東郡”以來,壹直到秦漢時期,大連地區都屬遼東郡轄區。

西漢時期大連地區設置“遝氏縣”,三國時期又改稱“東遝縣”。

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

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遼陽府的轄區,為漢區實行漢法。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

在清朝時因為清政府東北封禁政政策而處人煙稀少的狀態,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政府於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築炮臺、設水雷營,才成為小鎮。

1897年年底,沙俄為爭奪清朝領土,將軍艦強行開進旅順口,隨之便派人到大連灣和青泥窪勘察,決定在青泥窪開港建市。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發布關於建立自由港“Дальний ”(俄文“遠方”之意,讀音為達裏泥)的敕令,將青泥窪改稱 Дальний(達裏泥)。沙皇敕令發布後,中國人仍稱青泥窪。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同年9月,大連市職工總會籌委會組成。10月,中***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誌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大連市委員會,並成立了大連市政府。1946年7月,改為旅大地委。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之後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84年,國務院批準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