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武夷山市上梅有多少年歷史

武夷山市上梅有多少年歷史

武夷山市歷史悠久。

據考古資料表明,境內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

後唐(923年~936年)時,現屬武夷山市的區域原歸建州建陽縣管轄。

武夷山市鳥瞰

官至左千牛衛上將軍的邑人彭遷歸隱後,召集鄉人在現名為崇陽溪之東的潺口開荒墾田,鑿湖築坡,凡90處,灌田2000余頃,命名為新豐鄉。

這是崇安縣最早的建置雛形。

為此,新豐鄉現仍為崇安縣的民間泛稱。

以後,彭遷之子彭漢為臺州軍事判官,於閩王永隆三年(941年)上書閩王王曦,改新豐鄉為溫嶺鎮。

彭遷之孫彭珰在南唐官至殿中監。

於保大九年(951年)又上書朝廷,把溫嶺鎮改為崇安場。

五代閩永隆三年(941年)劃建陽縣西北地置溫嶺鎮,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為崇安場。

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為縣。

歷屬建寧軍、建寧府、建寧路、建寧府、建安道。

宋淳化五年(994年),改崇安場為崇安縣。

宋至道年間(995年~997年),開始建縣署於營嶺(現城關的中心區)。

鹹平元年(998年),建陽的上梅、下梅、會仙、將村、周村、黃村等6裏劃歸崇安。

元豐五年(1082年),建陽的從政、籍溪、五夫、建平、豐陽、節和、長平等7裏又劃進崇安縣境範圍之內。

此時,連同城關的四隅裏、南鄉的黃柏裏和西北鄉的石雄裏、吳屯裏、石臼裏、大渾裏,***計19個裏,形成當時崇安縣的全部境域,壹直沿襲到清代。

民國29年2月,建陽的崇文、上裏,包括城村、大渚、井前、楊厝等地劃歸崇安四區的文仙鄉。

次年1月,縣屬的四區星村鎮黎源鄉與建陽長坪接壤的施家坪及源頭壹帶(面積約288畝),劃歸建陽。

1933年曾設蘇維埃政府。

1949年5月9日解放,歷屬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南平地區。

1951年1月,全縣劃為6個區:壹區轄集賢、裏仁、南興、赤石、黃柏、公館、下梅7個鄉;二區轄星村、曹墩、桐木、黎源、楓林5個鄉;三區轄興田、仙店、城村、雙西、澄滸、南樹6個鄉;四區轄五夫、大將、澄溪、上梅、白水5個鄉、五區轄吳屯、旸角、大渾、大際、嶺根、楓口、嵐江、嵐谷、橫墩、客溪10個鄉;六區轄洋莊、大安、村尾、坑口、東村、漿溪6個鄉。

1951年5月,進行第壹次行政區劃整編。

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崇安為乙等縣編制,並將舊建制的保、甲分別改為村、鄰,壹般舊界不動。

同時,原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被強制“移民並村”的壹些自然村也重新恢復設置。